福建专升本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归纳

福建专升本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归纳

ID:34440513

大小:7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6

福建专升本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归纳_第1页
福建专升本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归纳_第2页
福建专升本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归纳_第3页
福建专升本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归纳_第4页
福建专升本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归纳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专升本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归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归纳庄子·养生主(1)“寓言十九”之称,说明《庄子》一书怎样的特点?答:《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庄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2)本文阐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文章用何种论据进行论证?答:阐明了作者“顺任自然”的养生之道。文章用寓言进行论证。(3)“庖丁解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则寓言包含了怎样的哲理?答:①表现了作者委运随化、无为而治的思想。②启示:世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但只要掌握事物的规律,顺任事物的自然之理,就能把事情办好。谏太宗十思疏魏徽(1)“十思”与“思国之安

2、者,必积其德义”这一中心论点形成怎样的关系?答:①分总关系,十思是分说,思是中心论点。②文章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具体列举十思以告戒君主。(2)试分析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在本文的运用。答:本文善于运用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对比鲜明、说理透彻,论证深刻有力。如以“固根术”与“求木长”、“浚泉源”与“水流长”的关系,比喻“积德”与“安国”的关系,生动形象,道理明白易懂。又如,“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昔取之”与“今守之”,“在殷忧”与“既得志”等均成对比论证。(3)分析本文纵贯式(三段式)的结构方式。答:文章分三段。第一段,提出“思国之安者,

3、必积其德义”的中心论点,论述了君主善积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第二段,分析国君不能居安思危、善始能终的原因和危害。第三段,告诫君王“十思”以弘扬德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三段内容从理论观点的提出,到原因危害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思路完整,逻辑谨严。(4)为什么说本文所论剀切深厚而无空疏之弊?答:“十思”之论,作为君主思想品德修养的方案,切实可行,使文章剀切深厚而无空疏之弊。文章强调居安思危,重视载舟覆舟的道理,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等,都表现了作者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深刻的思想。答司马谏议书王

4、安石(1)作者对司马光指责变法的反驳,是建立在哪个议事原则的基础上?如此安排,具有怎样良好的效果?答:建立在“名实相符”的议事原则的基础上。“名实相符“这个原则是以儒家历来所看重的。从”名实相符“的论事原则出发,反驳司马光对变法的指责,表明坚持改革的决心,在这一极具权威、连论敌也不敢否认的原则下展开反驳,使文章以开始就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原则的基础之上。(2)文章怎样运用以攻为守的方法,反驳“致天下怨谤”的指责?答:针对变法“以致天下怨谤”的指责,既据实又剧理加以反驳。作者以攻为守,指出士大夫们苟且偷安,不恤国事,因循守旧的本质。(3)作为一篇驳论问

5、章,本文反驳论敌的着眼点放在哪里?答:着眼点在论敌的论点上。文章直接反驳论点,针对论敌指责变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个观点,据实反驳,反驳其“非真”的实质,则名不符实,论敌观点自破。(4)盘庚迁都的史实引用,旨在说明什么?这是运用何种论据?答:引用以盘庚迁都的历史事实为论据,旨在表明变革的正确和自己的决心。这是运用事实论据。(5)本文语言委婉,柔中带刚的特点,表现在哪些地方?答:在这封书信中,作者既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文字上又不是剑拔弩张,注意不伤同僚之间的情面与和气,寓刚于柔,绵里藏针。如第一段,在反复向司马光叙友情、求谅解的同时,却

6、毫不讳言他们之间的分歧是不可调和的;第二段在直爽承认新法遭到天下怨谤的同时,却婉转地揭示出这怨谤源于大夫阶层的庸俗腐败,并声言自己决无悔改之意;又如第三段,在表示愿意接受责备,“知罪”的同时,却用两个假设句暗示自己坚持改革、决无反顾之心,并旁敲侧击,讥讽保守派的无所事事、因遁守旧。这种柔中寓刚的论辩风格,比剑弩张更加坚韧有力。“今”李大钊(1)联系本文时代背景,简述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愿望?答:本文写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正酝酿着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封建与反封建的思想斗争十分激烈,当时作为中国未来希望的青年一代,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有人忧国

7、忧民,有人安于现状,有人悲观厌世。李大钊深知青年是改造社会的先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而积极勉励他们要珍惜今天,立足现实,担负起改造社会、创造未来的历史使命。虽然作者没有在文章中直接倡导进行社会变革,但是,不难察觉作者重视现实的思想意图和企盼变革的殷切心情,因此,本文的论题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色彩。(2)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据?答:充分运用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比喻论据等多种论据。(3)怎样正确理解“过去未来皆是现在”这一道理?所有的“过去”都是由“现在”变成的,所有的“未来”都是以“现在”作为源头的;今天的“过去”都是往日的“现在

8、”,今天的“未来”是将来的“现在”,所以说,“过去”、“未来”都是“现在”。这样,就显得“今”格外重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1)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