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需求的网络融合意义探讨

基于社会需求的网络融合意义探讨

ID:34457763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6

基于社会需求的网络融合意义探讨_第1页
基于社会需求的网络融合意义探讨_第2页
基于社会需求的网络融合意义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基于社会需求的网络融合意义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社会需求的网络融合意义探讨摘要:近年来,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依托互联网新技术的各种新事物新媒体不断涌现,丰富多彩的网络事物强烈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论你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从固定到移动,从语音到图像,从通信到视频的信息化生活无处不在。网络融合适应了社会发展,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本文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探讨其融合的意义。1、网络融合的社会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网络融合在技术上已是水到渠成[1]。首先是数字技术已经成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网络媒体的技术基础。语音,数字和图像信息等都可以用一种统一的编码格式进行

2、代码编写,然后可以进行广泛的数据传输,交换和应用,从而结束了各自为政的网络媒体互不相通的互不融合的历史。其次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三大网络最终都能支持各种功能数据和业务,不同的数据业务完全可以在同一张网完美呈现。特别是近年来,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依托互联网新技术的各种新事物新媒体不断涌现,丰富多彩的网络事物强烈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论你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从固定到移动,从语音到图像,从通信到视频的信息化生活无处不在。当网络融合通信真正实现之后,人类便可以实现智慧地球的计划[2],人类将可以极大限度的运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我们

3、的生活、服务我们的生活。如:智能交通,将会给我的交通管理和安全带来保障;网络舆论,将会大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老百姓可以对政府进行监督,减少腐败;网络医院;对老人的智能护理将会更加方便快捷;对人类健康的保护也会更加有效。涉及到的各个领域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网络平台进行管理和交流,实现物物相通相联、资源共享。2、基于社会需求的网络融合意义探讨网络融合是社会科学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需求发展的需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探讨其融合的意义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着力推进网络融合,从下面五个方面来分析。2.1、以对社会生活影响日趋突出,需要相关理论指导实践为起点,着力推进网络

4、融合。新的数字传媒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网络融合后,对人们生活带来全新的感日益显著,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将逐步提高,人们对新传媒将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未来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构建的社会将是媒介化的社会,或者说是社会的媒介化[3]。然而,由于其无形无状,难以把握,这将导致政府监管部门决策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而给信息传播产业特别是国内三大主要传媒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开展对网络融合意义的研究,立足于兴利除弊,有利于和谐文化的建设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点。运用传播学理论、博弈论、运营模式理论、成熟度模型论、技术创

5、新和创新扩散理论、价值链创新等交叉学科理论群知识,探讨网络融合后新业务、新产业运营模式以及价值链的分析。2.2、以加强业务创新、运营模式创新、价值链创新为重点,促进我国信息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为契机,着力推进网络融合。网络融合后,精髓文化产业和新兴信息产业等更有利于协同发展。2009年9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振兴文化产业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信息传播产业是国家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战略性产业。但在各自的产业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广播电视行业的商业模式单一,多元化业务稀少,行业规模偏小,收入主要以广告为主;而电信行业面临着固定的用户不断流失,数

6、据业务沦为“管道”的挑战。为了促进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一要不断加强技术和业务创新,加快有线网络数字化,对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4]双向改造和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网络融合背景下的融合业务,促进各大网络和边缘业务大发展。二要不断加强商业模式创新,以加快融合业务开发为重点,要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下把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完善运营模式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三要不断加强产业价值链创新,以加快有线网络整合和事转企步伐为重点,努力培育产业链创新的延伸业务,建设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主体去参与融合产业价值链市场运营。2.3、以促进和谐文化

7、建设,拓宽文化传播的渠道,满足人们的多种,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网络融合。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处最美好的境界也许就是这两个字——和谐[5]。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和任务,是符合公民意志和价值取向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融合有利于拓宽文化传播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媒体宣传和群众参与和双向互动,让群众在对公共事务的沟通、交流和对话中消除异议,取得共识,达到思想情感上的和谐一致。只有这样,媒体才能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有力工具,是社会广泛联系的有效桥梁,联系人们之间的纽带。人们多层次,多角度,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快速

8、增长,需求的复杂性需要更高级的传播媒体与更高级的传播形式相匹配,通过多家媒体合作,同时运用新媒体形态向人民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