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的病原病理学及防治药物的筛选.pdf

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的病原病理学及防治药物的筛选.pdf

ID:34500286

大小:2.83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3-07

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的病原病理学及防治药物的筛选.pdf_第1页
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的病原病理学及防治药物的筛选.pdf_第2页
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的病原病理学及防治药物的筛选.pdf_第3页
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的病原病理学及防治药物的筛选.pdf_第4页
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的病原病理学及防治药物的筛选.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的病原病理学及防治药物的筛选.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264研究生学号:M150150264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的病原病理学及防治药物的筛选英文题目:HistopathologyandEtiologyofGoldenCuttlefish(Sepiaesculenta)VibrionicNecrosisDiseaseandDrugsScreeningforPreventionandTreatment专业:渔业研究方向:水产动物疾病防控姓名:安沛指导教师:王印庚研究员二O一八年五月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

2、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上海海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

3、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备注答辩地点答辩时间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的病原病理学及防治药物的筛选HistopathologyandEtiologyofGoldenCuttlefish(Sepiaesculenta)VibrionicNecrosisDiseaseandDrugsScreeningforPreventionandTreatment学位论文完成日期:指导教师签字: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上海海洋大学硕士毕业论文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

4、死病的病原病理学及防治药物的筛选摘要金乌贼(Sepiaesculenta),别称乌鱼、墨鱼、乌子等,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乌贼目(Sepioidea)、乌贼科(Sepiidae)、乌贼属(Sepia),是我国北方海域中经济价值最大的乌贼和重要的捕捞对象[1-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海洋环境的污染和过度捕捞的影响,其资源量明显衰退,产量急剧下降,目前金乌贼在许多海域已经绝迹[4-6]。为满足增殖放流和资源恢复的需求,我国从进入21世纪开始研究金乌贼繁殖技术并于2007年取得重要突破,金乌贼的增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其繁殖技术的突破,其增养殖产

5、业迅猛发展,但对于该物种的病害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以青岛市黄岛区某育苗场人工繁育的金乌贼幼体所发生的大规模坏死病为例,从病原学、病理学、病原菌的传染途径分析及药物筛选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阐述了该疾病发生的原因,组织病理变化及针对此疾病病原菌的防控药物筛选。旨在为我国金乌贼病害防控及增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所得结果如下:1、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的病原病理学研究该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金乌贼幼体体色发黑,不摄食,生长缓慢;体表、肌肉、口腕、触腕及内脏团大面积溃烂,其死亡率高达90%;组织病理学显示:患病金乌贼的皮肤色素细胞崩解、肌肉肌丝断裂、鳃丝

6、结构崩解、肝脏大量细胞坏死脱落、肠道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和消失。超微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患病金乌贼的肝脏、肠道、鳃丝出现了细胞核肿胀、细胞异常、部分细胞结构溶解消失等不同程度的病变。自患病金乌贼幼体内分离出3株优势菌(SE-A、SE-B和SE-C),人工感染实验证实,SE-A无致病性,SE-B、SE-C为该病的致病菌株。利用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16SrDNA)鉴定SE-B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SE-C为塔氏弧菌(Vibriotubiashii)。根据该病的病症和病原特点,将该疾病命名为“乌贼弧菌性坏死病”。2、病原

7、菌的来源分析及其相关毒力基因的检测通过对患病金乌贼幼体、育苗系统用水和生物饵料—糠虾进行细菌的来源、分布、优势度和菌株对比以期解析病原传播途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糠虾中携带I上海海洋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大量细菌且从该样品中共分离到3株优势菌(KX-A、KX-B和KX-C),自育苗池进水口水样和育苗池水样分别分离到1株优势菌(W1-A和W2-A)。根据相关优势菌的形态、生理生化、16SrDNA鉴定结果可知KX-A为罗尼氏弧菌(Vibrioshilonii),KX-B、W1-A和W2-A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KX-C为塔氏弧菌(Vibriot

8、ubia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