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

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

ID:34509189

大小:568.6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7

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_第1页
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_第2页
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_第3页
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_第4页
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第26卷第1期JOURNALOFTHEGRADUATESVOL.26№12006SUNYAT-SE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MEDICINE)2006新型烯烃聚合催3化剂研究进展黄增芳,张玲,伍青(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广州510275)摘要:由于过渡金属催化剂在烯烃聚合方面具有高活性和良好的分子剪裁性,通过调节催化剂的微结构或温度、压力等聚合环境的变化,可以在分子层次上实现烯烃聚合物的分子设计与组装,实现聚合物物理性质的调控,最近引起了

2、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负载化,水相烯烃聚合及活性聚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关键词:过渡金属催化剂;烯烃聚合;水相聚合;活性聚合;负载化目前,全世界每年聚乙烯和聚丙烯的产量已超过70Mt,这些聚合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高活性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现对合成新的聚合物起了关键性的[1]作用。1995年,Brookhart课题组对阳离子Ni和Pd二亚胺独特的催化特性的发现对[2]烯烃聚合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后过渡金属具有低的亲氧性,能够催化[3]具有某种官能团的极性

3、单体聚合,而且它们还能制得具有某种支链结构的聚合物,最[4-8]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兴趣。对于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合成,目前研究最多的主要是对水杨醛亚胺、α-二亚胺及吡啶二亚胺为配体的研究,而且大部分工作集中于在这些催化剂的基体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包括吸电子、供电子基团)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包括催化活性、热稳定性、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和规整度等)。Grubbs等认为,在水杨醛亚胺型催化剂上引入大的取代基,可以明显提高其催化活[9]性。Zuideveld等通过简便的方法在催化剂1上引入具有不同吸电性的大取代基合

4、成了水杨醛亚胺型催化剂2,在催化乙烯聚合时,其活性都比催化剂1的催化活性要高,且2a、2d、2e在60℃下几小时内都保持高活性,而2b、2c在20min后就基本没有了活[10]性。对于α-二亚胺型催化剂,Johnson等认为在苯胺上引入大的取代基,其空间效应以及它们对正方平面络合物实际顶点的空间定位对单体的聚合反应是非常关键的(11)。Schmid等合成出了1,4-二杂氮-2,3-二甲基丁二烯配体(Ar2N=C(CH3)2(CH3)C=NAr)的Pd和Ni配合物3。单晶X射线分析表明,由于3c上大的3收稿

5、日期:2006-03-10《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二○○六年第一期取代基t2butyl之间的空间排斥作用使得Ni的正方络合平面发生弯曲,导致其具有手性,这种手性排列使聚合单体能有效到达活性中心Ni的理想配位点。而支链聚合物的形成需要在2,1-重新插入之前,由β-H消去后所得到的末端烯烃链能够进行旋转,配体中取代基体积的增加能够减小这种旋转,从而抑制了β-H消去后的2,1-重新插入。与3a、3b和3d相比,在催化乙烯聚合时,手性Ni化合物3c表现高的催化活性(24×10KgPE·(mol·Ni-1

6、[12]·h),以MAO为助催化剂时催化乙烯聚合得到的是线形聚乙烯。聚合物的特性是由其组分、结构、立体化学、分子量等所决定的,因此能够预计控制这些特性的方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Cherian合成了新一代的立体选择性的手性Ni配位化合物4,希望能够利用取代基的立体位阻来抑制聚合时的链行走以得到规整度较高的聚烯烃。催化2-丁烯反向加成聚合时,通过13CNMR(19193ppm[rr],20108ppm[mr]+[rm],[mm]20123ppm[mm])测试表明,在-36℃下聚合24h后所得反式聚丁烯的=0

7、164,催[13]化剂的对映面选择系数α=0186。目前,过渡金属烯烃配位聚合不仅在新催化剂的制备,而且在催化剂的负载化,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以及聚合方法上都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渡金属催化剂的自固载化烯烃聚合催化剂的负载化是指将一种或若干种过渡金属(Ti、Zr、Cr、Fe、Co、Ni等)配合物载于无机物或有机物固体表面,并负载一定量的烷基铝或烷基铝氧烷,使催[14]。化剂的有效成份(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吸附于固体表面的过程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固载化始于Phillips公司20世纪5

8、0年代末以硅胶为载体的铬系催化剂。目前采用的固载方法有:无机类载体如SiO2、Al2O3、MgCl2等;有机载体如环[15]糊精、聚苯乙烯、聚硅氧烷取代物等以及分子筛,介孔材料和高分子化固载等。除了传统Ziegler2Natta的负载化能明显增加催化剂活性外,所有这些固载方法都有使茂金属或后过渡金属催化剂活性不同程度降低的缺点,因为金属活性中心(Lewis酸)不易26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20]到达载体表面及它们可能会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