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

ID:34580845

大小:1.47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3-08

上传者:文档小小白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_第1页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_第2页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_第3页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_第4页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分类号:密级: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DEGREEDISSERTATION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OFINTELLIGENTCITYINTHECOUNTY——TAKINGWISDOMLAOHEKOUPROJECTASANEXAMPLE研究生:董鑫伟CANDIDATE:DONGXINWEI学号:2014315120023STUDENTNO.:学位类型:公共管理硕士DEGREETYPE: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导师:赵微副教授SUPERVISOR:A.P.ZHAOWEI中国武汉WUHAN,CHINA二〇一八年六月JUNE,2018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ofIntelligentCityintheCounty——TakingwisdomLaohekouprojectasanexample研究生:董鑫伟学号:2014315120023指导教师:赵微副教授学位类型:专业型硕士学位领域: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武汉CollegeofPublicAdministration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China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目录摘要....................................................................................................................................iAbstract................................................................................................................................ii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21.3研究意义................................................................................................................21.3.1理论意义.....................................................................................................21.3.2实践意义.....................................................................................................21.4研究现状................................................................................................................31.4.1国内研究情况.............................................................................................31.4.2国外研究情况.............................................................................................41.4.3研究评述.....................................................................................................51.5研究思路................................................................................................................61.6研究方法................................................................................................................71.7论文创新................................................................................................................82智慧城市概述...................................................................................................................92.1智慧城市及县域智慧城市....................................................................................92.2智慧城市主体架构................................................................................................92.2.1智慧城市的基础.........................................................................................92.2.2智慧城市的框架.......................................................................................102.2.3智慧城市的运维.......................................................................................112.2.4智慧城市的支撑.......................................................................................132.3智慧城市的基本功能..........................................................................................152.3.1智慧城市的主体功能...............................................................................152.3.2智慧城市的附加功能...............................................................................182.3.3智慧城市的衍生功能...............................................................................183县域智慧城市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193.1县域智慧城市发展差异......................................................................................193.2县域智慧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20I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3.2.1客观环境因素............................................................................................203.2.2主观认识因素............................................................................................213.2.3自身存在问题............................................................................................233.2.4保密与应用的协调统一............................................................................254老河口智慧城市建设的个案研究..................................................................................264.1研究区域介绍.......................................................................................................264.2老河口智慧城市建设障碍...................................................................................264.2.1基础条件....................................................................................................264.2.2应用局限....................................................................................................274.2.3标准规范....................................................................................................274.2.4信息孤岛....................................................................................................274.2.5配套机制....................................................................................................284.3老河口智慧城市建设概况...................................................................................284.3.1项目概况....................................................................................................284.3.2建设思路及原则........................................................................................304.3.3建设内容....................................................................................................334.3.4项目建设进展............................................................................................364.3.5应用拓展情况............................................................................................384.3.6未来发展规划............................................................................................404.4老河口智慧城市建设经验...................................................................................405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435.1对政府部门的建议...............................................................................................435.2对承建方的建议...................................................................................................435.3对框架平台建设的建议.......................................................................................455.4对智慧城市应用及拓展的建议...........................................................................455.5研究结论...............................................................................................................46参考文献..............................................................................................................................47致谢..................................................................................................................................49II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摘要随着城市信息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和以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悄然兴起,建设智慧城市、实现智慧生活成为越来越多城市首选的发展目标,智慧城市建设及应用拓展呈现出急速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作为智慧城市应用、构建智慧中国的基础,县域智慧城市建设进度缓慢或者名不副实,相关的理论研究和配套体系也缺乏关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慧城市体系作用的整体发挥。本文立足全国县级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智慧老河口项目,通过样本解剖、比较分析、实例论证等方式,探寻县域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的困境和短板,归纳县域智慧城市建设较为成功的经验做法,并针对不同对象分别提出加强和改进县域智慧城市的建议。通过研究分析,县域智慧城市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①客观环境因素制约,包括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投入力度相对有限,现实需求不足、项目建设紧迫性不够,运维配套保障不力、长效机制难以落实等。②主观认识因素制约,特别是地方政府主官的理解深度和认知程度,以及对建设智慧城市所持的倾向性意见,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和应用拓展全局。③智慧城市自身的不足所限,存在诸如建设主体和资源范围分散,整合协作难度高;智慧城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设内容及组成要件缺乏统一构架和创新思维;智慧城市示范效应有限,与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不够等问题。④保密与应用的协调统一问题,既要保证信息安全,又要满足应用需求,难度颇大。主要建议如下:①县级政府应当谋定后动、量力而行、突出实用、坚定推进,切不可好大喜功、盲目冒进。②承建方应当发挥专长、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做深做精,切不可眼高手低、虚有其表。③平台构建应当着眼长远,突出统一性、权威性、现势性,并严格执行建设规范,形成统一标准接口和制度体系,满足数据交汇、应用拓展的需要。④应用层面应当坚持供给侧发力和强调需求导向,突出实效、贴近民生、扩大覆盖、持续优化,注重发挥市场资源调配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关键词:智慧城市;县域;智慧老河口;信息化i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AbstractWiththeacceleratingdevelopmentofcityinformationandflourishofnewtechnology,suchastheInternetofThings,BigData,andInternet+,buildingasmartcityandachievingsmartlifehavebeensetastheprinciplegoalofcitydevelopment.Smartcityconstructionanditsapplicationdevelopmenthaveshownarapidlyexplosivegrowth.However,asthefoundationofChina’ssmartcity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theprogressofsmartcityconstructionatthecountylevelisslowandunworthy.Furthermore,fewofconcentrationhasbeenputonrelatingtheoreticalresearchandsupportingsystem,whichhasrestrictedtheefficiencyofsmartcitysystems.Thisarticlefocusesonthenationalcounty-levelpilotprojectforsmartcityconstruction-LaohekouCityandtriestoexplorethedifficultiesandchallengesofsmartcity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atcounty-levelinChinathroughsampleanalysis,comparativeanalysisandcasestudy.Besides,thisthesisconcludessomesuccessfulmodelsofsmartcityconstructionatcounty-levelandprovidesimplicationsforsmartcity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atcounty-levelinChina.Intheconclusion,thereareseveralchallengesofsmartcityconstructionatcounty-level.First,theconstraintsofenvironment,whichincludeweakeconomicfoundation,limitedinvestment,insufficientdemand,lowefficientinprojectconstruction,insufficientsupportforoperationandmaintenanceandthelong-termmechanismisdifficulttoimplement.Thesecondfactoristheconstraintsofsubjectiveunderstanding.Especiallytheunderstandingcapabilityoflocalgovernmentofficialswhichhasthedirectrelationshipwithproject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Thethirdfactoristhedeficiencyofsmartcityconstruction.Suchas,itisdifficulttocollaboratescatteredprojectconstructorsandresources.Theresearchonsmartcityconstructionisstillatstartingstage.Moreover,theinsufficientintegrationbetweensmartcityconstructionandothernewtechnologiesisalsooneofthebigchallenges.Finally,thecontradictionbetweenconfidentialityandapplicationofsmartcityconstructionisdifficulttocoordinate.Themainsuggestionsandimplicationsofthisthesisare:first,thecounty-levelgovernmentshouldpromotesmartcity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firmlyaccordingtocounty’scapabilitiesofeconomies,financeandresources.Second,theconstructorsshouldfocusonsmartcityconstructionandmakesmartcityapplicable.Third,thesmartcityconstructionshouldfocusonlong-termeffectandkeepthestrictimplementationofii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constructionregulationstosatisfytheexchangeofdataandapplicationexpansion.Finally,theapplicationofsmartcityconstructionshouldconcentrateonsupply-sideanddemand-orientation.Theapplicationofsmartcityshouldpayattentiontothedeploymentofmarketresources,andshouldguidethewideparticipationofvariousmarketplayersandachievetheorganicunityfromeconomicbenefitsandsocialbenefits.Keywords:smartcity;county;smartLaohekou;informatizationiii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1绪论1.1研究背景人类社会的各类信息大多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地理空间信息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速、信息最丰富、资源最活跃、资本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对地理信息需求最旺盛、现势性要求最迫切、应用覆盖要求最广最深的区域,城市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为开发利用城市地理信息资源,满足城市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需要,2005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如今,全国300多个市(州)已经建成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并开展了涉及几十个行业和部门的专项应用试点建设。中央电视台于2010年9月-10月全方位报道了“数字城市中国行”系列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极大反响。通过建设数字城市基础框架、数字城市应用基本框架和数字城市应用拓展框架,将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信息有效整合并加以运用,为提升城市软实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提供了有力支撑。2010年,随着市(州)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完成,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数字城市的升级版提上了目标日程。智慧城市(SmartCity),就是通过搭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将城市运行的各个部分纳入其中,实现城市规划、运行、服务、发展的科学预测与高效管理,就好像赋予了城市智慧一样。智慧城市是进一步提升政府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优化公共服务的有效手段,是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服务民生、促使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是持续推动地理信息智能化服务与社会公共各层次需求不断深度融合的统一平台。就县级行政区域而言,在数字城市建设进程中已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态势,很多地方政府直接按照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上马项目、推动建设、加快发展。但与此同时,县域包括县市区一级地理信息数据不全、现势性不强、更新严重滞后,机构、人员、资金配套匮乏,平台建设及应用发展不平衡、差距很大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导致相当数量的市州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成后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维护更新及系统升级更是无从谈起,在北斗卫星导航及位置服务、1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风起云涌、大行其道的全民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其后果和结局可想而知。基于上述考虑,笔者结合国家级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湖北省老河口市的有关情况,拟就县域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及拓展做一梳理,分析制约县域智慧城市发展的根源及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2研究目的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智慧老河口建设为实例,对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的困境及问题予以整理归纳,分析问题的瓶颈所在及其深层次原因,总结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探讨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的道路和途径,并就其应用拓展提出建议,以期加速县域智慧城市的建设及应用推广。1.3研究意义县域智慧城市既是市(州)及以上层级智慧城市的基础和支撑,也是激发地理信息社会化服务需求的最大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其建设水平决定了智慧城市的整体水平。围绕县域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及拓展进行研究论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显著的实践作用,也是构建智慧中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3.1理论意义目前大多数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建设本身,多从技术层面或者标准体系方面着手,通过搭建数据网络和应用平台实现智慧城市的基本功能。相关的研究很少涉及行政区域和管理层级,尤其是基层行政区域的建设如何破冰并加快推开,是摆在管理人员和决策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研究可以为丰富和发展智慧城市理论体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参考,为推进县域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筑牢应用基础、构建智慧中国提供对策建议和理论支持。1.3.2实践意义通过智慧老河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建设项目,探讨县域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形成可资借鉴、能够移植、务实高效的经验做法和运作模式,为其他基层地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为地理信息企业切入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的建议,为智慧城市更好地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求提供助力。2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1.4研究现状1.4.1国内研究情况国内一般认为,智慧城市发端于智慧地球的提出,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以IBM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从商业利益开发与未来市场拓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位置服务、融合信息技术、实现万物互联、享受智能生活的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等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近年来,国内对于智慧城市的解读和研究开始悄然兴起,专家学者分别结合自身的学术背景和研究领域,分别从信息技术、城市规划、公共管理、位置服务、技术创新、行业融合等方面对智慧城市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王家耀认为:智慧城市通过互联网和传感器连接形成的物联网,感知和获取城市物体的各类信息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分析处理,对城市管理运行的[1]各种需求做出及时响应和决策支持。李德仁认为: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更高级、更智能、更实时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运行状态,通过统一的、权威的城市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获取、[2]分析研究、科学研判。刘韵洁认为:智慧城市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以技[3]术应用来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和产业升级转移,最终目的是要使民众从中受益。史璐认为,智慧城市是地方政府在对城市进行宏观调控、社会管理、秩序维护、服务保障等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通讯技术,获取、分析和整合城市范围内的各类基础设施、公共资源、社会需求的管理行为,并在此[4]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和高效执行的城市发展阶段。王静远等认为,智慧城市通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监测、收集、汇交城市各类信息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和实践应用,以实现对城市环境的全面感知、城市资料的科学调配、城市运行管理的便捷高效,最终达到人与城市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5]新型城市形态。张毅等认为,智慧城市对城市经济转型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加速产业升级和服务新兴业态。智慧城市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6]感和获得感。3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许爱萍认为,与数字城市相比,智慧城市的优势在于实现了对城市整体的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是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三位一体融合的产物,有利于发展绿[7]色经济、推动经济增长。董礼胜等从智慧城市与整体性治理的内涵出发,引入整体性治理的理念,提出整体性治理视角下智慧城市治理的策略性建议,包括建设信息共享机制、增进理解[8]认识、创新行政伦理、协调多元利益等。1.4.2国外研究情况国外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呈现出技术性和发散性的特点,一方面强调细分领域技术研究成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另一方面聚焦城市本身,以城市规划、大数据应用等对城市发展、社会生活等领域的作用和影响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关于智慧城市的早期研究文献是《TheTechnopolisphenomenon:smartcities,fastsystems,globalnet-works》,这是九十年代初在美国举办的以“smartcities,fast[9]systems,globalnetworks”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上的成果文集。20世纪90年代,Graham和Marvin指出,城市作为信息技术深度广泛应用的承载性功能需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充分加以考虑,城市不仅有高楼大厦、交通网络,也不光是经济、社会、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电子信息的中心,海量的事实信息数[10]据将贯穿于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2009年来自意大利和荷兰的学者分别从智慧经济、智慧运输、智慧环境、智慧居民、智慧生活和智慧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智慧城市作出了新的解读,认为智慧城市是以人力和社会资本、交通和通信设施为基础的,通过广泛参与对资源进行科学[11]管理,从而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和高水平生活质量的管理模式。Nam和Pardo回归到问题的本源,认为建设智慧城市是为了解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自动化技术升级、智能化技术推广实现对城市资源的科学调[12]配和高效运用。AndreaCaragliu等聚焦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并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诸多因素中创新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城市资源调[13]配、信息技术运用、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显著的关联性。NaphadeM结合多个具体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分析了智慧城市出现和发展的原因及动能,并针对智慧城市面临的机遇及挑战,指出要通过规划、管理、维护等[14]方面的积极创新,加速智慧城市发展进程。4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BeibeiHu等强调用户在智慧城市应用中的主观体验和现实感受,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相关性评价体系,提出了规则体系结构理论,为衡量智慧城市的应用效果提供[15]了新的视角和参照标准。国外关于智慧城市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如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智慧交通)、智慧电网(如美国科罗拉多州波尔得市的智慧电网)、智慧政府(如韩国首尔IPTV电子政府服务)、智慧建筑(如日本“绿色东京大学计划”)、智慧医疗(如日本东京电子病历系统)等;主要建设经验包括新加坡经验和欧盟城市经验等。1.4.3研究评述从上述研究看,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各有侧重。国内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通常是基于某个行业发展或是一定的学术背景,重点围绕智慧城市的定义、构成、作用、意义等角度出发进行阐释,对智慧城市建设有着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研究的局限性也比较明显,比如整体性研究不深入,应用拓展研究不充分,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实践性建设经验的总结推广比较欠缺,与新技术、新媒介、新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度细节研究较少,对智慧城市相关的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有限,对中小城市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关注很少。国内研究更关注整体性,指向性更强,与资本和项目的结合更紧密,能够更快地用于指导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但是国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欠缺,观点趋同性较高,国外研究的学术性更突出,涵盖面和自由度更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深度都较高,但是部分研究成果短期内难以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基础性研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上述文献梳理,本文认为,智慧城市相关研究存在如下不足:(1)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围绕智慧城市的研究呈现出宏观、创新、融合的特点,主要聚焦智慧城市的架构、功能、新技术应用、行业拓展等,结合行政区划进行深入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立足基层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论证更是少之有少。从智慧城市的应用角度而言,推动发达地区大型城市智慧城市应用固然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但是真正能够影响和制约智慧城市长远发展的,还是基层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和应用实践。(2)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很大一部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针对性不够强,缺乏实证性的探究和践行性的讨论,得出的结论或者经验在实践中作用相对有限。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之所以存在项目建设完工交付即终止、项目应用无法持续拓展推广等问题,就是因为智慧城市的研究经常脱离项目建设进行,对实践的验证往往浅尝5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辄止、难以深入,多是为了研究而研究,研究成果一经认可便束之高阁,无法发挥其最大功效。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在于应用,其最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发散性的拓展和全方位的融合,通过应用、拓展、融合影响和改变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3)对智慧城市自身的研究不够深入,主观上或潜意识里放大优势作用、忽视缺陷不足的现象比较突出,表扬有余而批评不足,导致相关研究过于强调条件和资源的配合,难以提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的对策建议。智慧城市作为数字城市的升级版、国外引入的新概念、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未来方向,真正付诸实践也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衡量,其自身都是不完善的,必然需要一个发展完善和本土化的过程。正视智慧城市,客观分析其优势和短板,找出“扬长补短”的方法和路径,才是研究智慧城市应有的态度和立场。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实践来看,制约县域智慧城市建设及应用拓展的主要原因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客观环境因素。县级行政区划在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进度相对滞后,地方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资金投入比较有限,行业应用及社会需求有待进一步激发;第二,主观认识因素。县级地方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识程度不一,重视程度差别较大,必然导致各地差异巨大,相关的机构、人员、资金支持很难满足发展需要;第三,智慧城市建设自身存在问题。如建设周期较长、前期投入较大、投资主体单一、建设标准不统一、行业应用不充分、社会需求未有效激活、终端产品开发欠缺,与经济社会深度结合点太少、融入度太低,导致智慧城市建设不易、行业应用不灵、终端产品不多;第四,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的开放性与地理信息数据的局部保密性存在一定矛盾,需要明晰标准、统筹协调、保用结合,实现数据保密妥善管理基础上的优化使用,发挥最大效益。本文将针对县级行政区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智慧老河口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智慧城市的优势不足,探索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的途径及渠道、解决现实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以有益于智慧城市长远发展。1.5研究思路本文聚焦智慧老河口建设项目,调查县域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及拓展现状,总结归纳其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结合项目建设实际,就县域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通过调查了解、梳理归纳智慧老河口项目建设中的重难点环节及问题成因;与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座谈,探讨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和出路;实地勘察智慧老河口行业应用情况并走访相关部门,了解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和行业应用的有效着力点;深入项目承建单位——湖北地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县域智慧城市建设情况。6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结合研究背景,确定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资料资料收集和整理相关理论的搜集综述综述根据资料确定研究的重点和研究的方向、方法根据调查的内容对进一步搜集资料和整根据调查的内容智慧老河口项目进行实地调研理资料编制访谈提纲并开展调查整理收集的资料,认真研究收集的资料和数据对县域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根据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和地理信息行业发展前景提出加快推进县域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及拓展的对策和建议得出研究结论,完成论文图1论文研究技术路线1.6研究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考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和文献,了解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及拓展的研究情况(重点是国内关于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并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对接的方式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及真实问题所在,结合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和地理信息行业发展前景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7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1.7论文创新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首先,研究视域集中在县级行政区域这一层级,立足基层实际,结合智慧老河口这一目前较为成功的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及做法,有较强的针对性;其次,深入分析探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及推广的困难阻力、内在原因、破解之道,提出笔者的建议对策,有显著的实用性。8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2智慧城市概述2.1智慧城市及县域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定义基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产物,是以数字城市为代表的城市信息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表现形式;第二,智慧城市以空间地理位置信息为基础,将城市管理、服务、运行的各类海量数据加以堆积和应用,创造和产生新的数据价值和应用效果,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高效能的综合管理服务效果;第三,智慧城市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的融合互动发展代表了其发展的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尤其是与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可能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内容的结合,将会极大地改变城市现状和社会模式,具有深远而深刻的影响和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基于上述认识,智慧城市就是以新兴技术为支撑、以时间空间信息为基础,以获取、收集、分析、预测为主线,以实时感知、及时响应、科学研判为目的,以加速城市信息化进程、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促进人与城市和谐发[16]展为抓手的发展模式,是继数字城市之后更加智能、舒适、高效、绿色的城市形态。县域主要指县、县级市、市辖区等行政区划范围,是我国行政区划和部门设置完整的主要的基层组织形式。县域智慧城市,就是指在县、县级市、市辖区等范围内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及推广,以提升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2.2智慧城市主体架构2.2.1智慧城市的基础(1)硬件基础。智慧城市需要统一的高速网络(覆盖应用行业并实现数据接入与输出的高速传输)、集中的数据处理中心(一定数量的具有相当运算能力的计算机、较大数量的安全的数据存储设备)、广泛的行业数据采集终端(视情况确定终端数量)、具体的功能突出的指向性强的智慧城市应用终端(如学生卡、老人卡、公交及专用车辆的导航定位装置、治安管理监控设备、应急处置专用设备等)。9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2)软件基础。智慧城市软件环境主要是基于GIS、AIGGIS等主流工具开发的数据传输和共享分析平台,在此基础上导入行业数据和应用标准,通过一定的需求指向和计算模式,得出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结果,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具体来说,既包括统一的权威的平台软件,也包括不同行业的应用软件,还包括数据采集与结果分发的标准化软件,其中数据导入与分发的标准化、数据分析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定位是难点所在。2.2.2智慧城市的框架(1)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集群、存储备份、计算机机房环境等硬件资源和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GIS平台等软件资源。通过运用虚拟化技术将基础设施层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整体,对外提供计算、存储、带宽等基础设施的通用服务接口。(2)数据层。数据层的核心资源是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以政务基础数据库、行业共享数据库、城市运行数据库和公众服务数据库等四类数据库进行组织,可满足城市运行、政务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各类业务应用需求。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预处理、入库、调用、更新等一系列流程化数据维护工作统一由数据中心智能管理平台进行操作实现。(3)平台层。平台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计算中心和调度中心,即由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和城市运营服务平台两大平台构成。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将基础设施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应用资源等各类资源按照统一规则和机制进行注册、发布和使用。城市运营服务平台实现对城市运行动态监控,对城市发生的事件能够及时预警和响应,对相关部门和资源力量的调配能够有效协调,形成更为高效的政务流程体系。(4)应用层。应用层是构建在智慧城市体系下的业务系统集合。按照业务系统的应用领域,应用层划分为政务应用、民生应用和产业应用等三大应用。应用系统是政府、民众和企业等用户直接使用到智慧城市的资源服务的媒介。10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2.2.3智慧城市的运维(1)运维机构的明确和保障。智慧城市的初步建设完成后,需要长期的运行保障和应用维护,必须明确承接该项工作的主体。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主体通常为政府这一现实,智慧城市的运维工作主要由政府职能部门或者其下属的事业单位承担,实践中大多数地方由政务信息中心或者地理信息中心负责。为确保智慧城市运维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期性,对运维机构的定位和界定必须成文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必须明确人员编制和和职责范围,为智慧城市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以智慧老河口为例,该市为保障智慧城市运行,专门成立了“老河口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明确了人员编制和职责范围。(2)运维队伍的建立和发展。智慧城市的生命在于应用,智慧城市的应用离不开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运维队伍。专业的运维人员,必须对智慧城市有着整体的科学认知,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素质和经验技能,有着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能够开创性地推动智慧城市运维工作不断升级发展。但事实上,运维队伍的欠缺是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突出短板,这在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域城市尤为突出,往往制约着智慧城市应用的可持续性和后续的深入研究。首先,智慧城市运维是一项崭新的领域,现有人员通常具备各自擅长领域的专业素质和经验积累,但是对于智慧城市应用尤其是与社会生活和公众服务紧密结合的服务化应用方面,往往缺乏经验更加缺乏探索创新能力,与智慧城市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其次,高素质的运维人才通常呈现聚集态势,基于发展前景、提升空间、薪资待遇等方面的考虑,呈现出经济发达地区和热点城市人才相对过剩、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区域人才极度匮乏的现象。再次,由于智慧城市多由政府投资启动,先期进入其中的运维队伍大多具有事业单位或类似身份,这既保证了运维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内部消耗较大等问题和现象。(3)运维模式的构建和升级。从承担运维的主体来区分,运维模式主要分为政府部门或所属事业单位自己承担和社会化企业提供商业服务两种。前者的优点在于能够确保运维工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在数据共享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缺点是由于缺乏竞争,导致效率不高、成本较大且不易控制、服务升级的动力不强,不利于智慧城市应用服务创新;后者恰恰相反,得益于市场竞争机制本身,优质高效的服务是社会化企业承担运维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成本可控且服务升级的11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内生动力较强,缺点是受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影响较大,运维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短期成本较高,同时数据共享和信息安全存在较大风险。从承担运维的阶段性来看,运维模式可以分为建设、运维一体化和建设、运维分离两种。前者是指由承担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在完成初期和主要建设任务后,一并承担运维任务。其优点是熟悉情况,不存在建设数据交接等问题,缺点是建设与运维是既相关联又有所不同的两个部分,实践中往往难以兼顾或者难以保证运维服务的专业性,也不容易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创新智慧城市应用服务的积极性。后者是指承担智慧城市项目建成后,由建设主体以外的单位或企业承担运维任务。其优点是通过实际开展运维工作,能够及时有效检验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成果,运维主体的独立属性和专业属性,有助于创造性开拓智慧城市应用的新领域。从运维工作的重点内容来区分,运维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保障型维护、应用型维护、升级型维护、拓展型维护等。保障型维护,就是普通意义上的故障维修和隐患排除,重点保障智慧城市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转;应用型维护,是指既要维护智慧城市硬件系统,也要维护智慧城市应用软件,保障智慧城市发挥基本的应用功能;升级型维护,是指在做好软硬件基础维护的同时,承担智慧城市应用服务升级的相关工作,为系统升级和服务优化提供支持和保障;拓展型维护,是指以应用服务创新为重点,通过基础维护和应用升级,保障和支持智慧城市开创新的应用领域和服务项目。选择构建何种运维模式,不仅与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地区实际有关,也与智慧城市应用的发展阶段有关,而且还关系到智慧城市应用的指向性和长期有效性。智慧城市兴起的初期,各地一般由政府部门或者所属事业单位来承接智慧城市的运维任务,较好地保障了智慧城市起步阶段的发展需要。但是,随着智慧城市应用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根据各地实际,选择不同的运维模式,更有甚者将不同模式加以整合互补,建立更加契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模式。(4)运维成本的分摊和回收。虽然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依托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多方保障,但与智慧城市应用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相比,财政资金毕竟有限,需要逐步通过市场方式和经济学原理,建立起一整套智慧城市资金管理、成本控制、分摊回收、循环投入的良性发展的机制体制。比如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分担投资风险和资金压力;采取融资租赁、定期收取服务费等方式,满足投资主体的回报需求;建立和倡导以需求导向为主的应用模式,实现应用分享的及时有效性和价值最大化等等。12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2.2.4智慧城市的支撑(1)政策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应用的基础也涉及诸多方面,特别是信息数据的汇交、共享和部门行业的应用、融合,需要政府在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提供足够强大、明确、持久、稳定的支持,不仅要出台政策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及运作,也要确保政策支持的长久性和常态化,更要善于找准市场与政策的结合点,根据智慧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作出创造性的有效的引导和支撑。此外,智慧城市所需的政策支撑是全方位、系统化、复合型的,不仅需要直接的、强力的、短期的助推,更加需要持续的、长期的、制度化的保障。与政府主导的强力推动、快速上马、立即铺开相比,能否实现智慧城市的自体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相关配套制度层面的建设和智慧城市自身活力的激发以及价值的挖掘。政策支持层面不仅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尽可能以制度保障助推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避免成为“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2)资金支撑。智慧城市旨在构建统一的权威的应用平台,在建设初期必然面临着相对巨大的资金需求,尤其是这部分资金很可能短期内无法实现明显的经济效益。那么,财政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必然是政府支持的重要选择,也是智慧城市起步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只有依托财政资金把智慧城市的平台和架子搭建起来了,才有可能逐步实现行业数据的导入、数据价值的挖掘、行业应用和社会需求的激发等等。当然,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必要也有可能采取多种方式缓解资金压力。比如上级部门的各种支持、行业应用资金的统筹调配、社会化资金的引入等等。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该项目投资总额为2亿元,地方政府投入1亿元,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以其他方式支持1亿元。(3)需求支撑。需求是智慧城市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明确需求、满足需求、激发新的需求、提升需求满意度是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生命源泉。需求主要是行业应用和社会化应用两方面。行业应用一方面是政府职能部门履行管理职责、提升工作效率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与之相配套的相关行业及领域的应用需求。相对而言,社会化应用范围极为广阔,理论上绝多大数社会活动都基于一定的地理位置、都会产生相应的信息数据、都存在优化升级的空间和可能,所以社会化应用需求既是智慧城市新的增长点,也是智慧城市长期发展的基石。就现阶段来看,明确的、旺盛的、具体的应用需求,是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13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4)数据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讲,智慧城市就是建立在时间、空间坐标系上的大数据计算,籍此调整、改进、优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发展的、动态的、持续的智慧生活。在信息爆炸、数据为王的当下,如何提供获取、分析、研判数据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满足指向性的需求、作出前瞻性的预判、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统一、权威、现势性强的智慧城市平台,就是为了解决旧有的数据割裂、信息孤岛、标准混乱、难以共享、无法挖掘的种种问题。基于社会管理的大多数数据都掌握在政府部门的事实,由政府牵头推动智慧城市数据导入与统一管理及价值挖掘是唯一可行的选择,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数据支撑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的不可或缺性。没有实时的、持续的、海量的数据导入,智慧城市不仅难以发挥功效,而且会严重影响到智慧城市存在的意义。(5)应用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和城市生活的需要,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和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对于智慧城市应用的对象而言,不管是智慧城市平台建设还是各类海量数据的导入导出,都不如切切实实的应用和亲自参与的体验来得直接有效。如果数据好比智慧城市的血液,应用就是智慧城市的四肢,决定了智慧城市的功用和效能。当前,智慧城市的应用绝大部分集中在政府部门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等领域,少部分用于满足细分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社会化应用数量较少且尚未形成规模,即使是开发学生卡、老人卡等社会化应用产品时,也深深印刻着政府主导推动的印记。当然,政府部门通过智慧城市实现科学高效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示范效果和带动作用,也是政府投资和政策支持的重要因素。但是更大范围的市场化的以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城市社会化应用,才是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6)循环支撑。在解决好上述五大支撑后,要实现智慧城市的良性发展和螺旋式上升,还需要提供有效的循环支撑。循环支撑,就是指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既要努力实现智慧城市自给自足式的存在与发展,也要形成与社会发展、城市生活的全面融合及深度反应,构建普遍联系、相互支撑、互为作用、协同前进的循环体系。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和拓展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开发更多更好的应用服务,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和影响,在横向层面不断拓展智慧城市的覆盖面和融入度。另一方面,要以智慧城市为基础,助推和倡导城市生活和社会发展更加智能化、智慧化、可预测、更高效,在纵向层面提升城市信息化服务持续深入。14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2.3智慧城市的基本功能以目前实际投入应用的领域而言,智慧城市的功能性主要表现为智慧交通(运用实时交通信息数据实现高效交通管制、预知发布和布局调整)、智慧医疗(运用实时定位信息结合大数据实现突发情形医疗救治和日常健康监控管理)、智慧城管(运用大数据分析感知信息并对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各种需求做出更智能的响应)、智慧物流(运用实时定位信息结合传感器设施实现物流全程监控、可追溯可查询以及物流资源的智能调配和管理使用)、智能电网(运用传感器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全方位监管、及时处置以及电力资源等的配置使用)等方面。按照功能应用主体和功能作用发挥的不同,可以分为主体功能、附加功能和衍生功能。2.3.1智慧城市的主体功能智慧城市代表了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深度融入城市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最为突出和显著的功能是对政府、市场、社会三大领域的深远影响和深刻改变。概括起来,其主体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1)政府层面具体到智慧城市建设层面,政府之所以愿意推动和加速智慧城市应用拓展,就是看到了智慧城市能够为政府带来的便利和益处:一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指引、制度建设、市场监管等方面对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的需求愈加旺盛和迫切。特别是政府在进行分析判断和科学决策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和依赖基于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信息数据分析研判,凡事都拿数据说话,通过获取各类相关数据信息为政府决策意见提供支撑和佐证,这也是大数据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对政府决策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比如政府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政策调控时,智慧城市可以在相关部门汇交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比对房屋空置率、商品房价格走势、土地使用权出让量等,得出具有指引性和建设性的科学分析结论,为决策出台提供参考。二是为城市管理提供升级平台。智慧城市能够针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以城市管理、交通出行、教育医疗、旅游服务、公共设施等为主体,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在感知信息、共享数据、分析预测、及时响应、科学指引等方面的优势,提升城市管理服务的智能化程度和市民城市生活的舒适满意度。沿着智慧城市15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的发展轨迹展望,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城市管理将更加高效,城市生活将更加便捷,城市环境将更加友好。三是为应急处置提供保障服务。以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社管等深度应用为依托,在处置意外灾害或突发事件时,统筹发挥智慧城市的综合作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应急处置时效性和有效性。如城市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通过智慧交通可以及时作出控制调整,为救援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城市拥堵;通过智慧医疗可以迅速查询附近救援力量和医疗资源,结合伤者日常健康情况大数据分析,第一时间提供救治保障。如城市发生特大降雨导致内涝,通过智慧城管可以全面掌握城市内涝积水情况以及预期排水期限,并科学调配城市管理资源参与救灾;通过智慧交通可以迅速掌握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并科学部署疏导力量,避免发生新的灾害。类似的应用还有很多,不仅包括对应急处置的支撑,还包括为事后的原因分析研判及制定新的预防措施提供支持。(2)市场层面一是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涉及地理信息、移动通讯、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装备制造、集成电路、云计算等诸多产业,不仅有助于加速核心技术升级换代、助推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提升科技含量与产业附加值、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与广度,而且有利于整合行业资源、优化产业业布局、充分市场竞争、激发新兴活力,对于以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智慧产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突出作用。二是为企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智慧城市广阔的平台属性和海量的信息资源,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便捷服务和有效支持,为企业分析市场状况和准确定位、提升生产效率和利润空间、拓展经营范围和覆盖领域、优化产品服务和客户体验等创造环境和条件。智慧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将提供更加智能的应用环境、更加便捷的信息互动、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更加有利的市场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市场竞争模式、影响企业发展方向、加速新兴企业萌发增长。三是为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当前,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推动“放管服”创新的共识深入人心,加快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型升级已成为核心命题之一。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主要内核的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集大成者,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不断将改革推向深入、坚持将改革进行到底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随着智慧城市应用的持续不断深入,必然会对企业、行业、16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的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也将为各行业、各领域、各阶段的创新、创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社会层面一是丰富公共服务内涵外延。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公共服务范围、内涵、效能、体验等领域必将产生更多的需求和期盼。在实行地区行政管理的城市中,城市方方面面的服务应当最大限度地细化分解到地区层次,使得城市的服务与城市管[17]理的行政组织形式有效衔接起来。一方面,智慧城市将大大丰富公共服务的内涵,智慧生活理念将全面融入并不断深化到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传统公共服务将插上智能化、网络化、实时化的“翅膀”,公共服务的体验将得到极大提升,公共资源的配置和运用也将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比如智慧医疗的出现,提升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医疗防疫的全面覆盖和科学监控,提升了市民对公共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智慧城市与新兴公共服务领域的结合,将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的外延,培育和产生更多公共服务的新领域,开启公共服务发展的新阶段。比如智慧旅游的出现,通过整合基础设施、居住环境、服务配套等多个维度,将传统的旅游导引、景点交通、电子门票、酒店住宿、公共出行、紧急救助等涉及旅游的方方面面的内容纳入智慧管理体系之中,实现更加方便、高效、智能的服务模式。二是满足社会公众新兴需求。现阶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和完善各类各方面需求供给。与国外相比,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方面的应用已经走在了前列,移动支付、无线生活、智能出行、网络交易等概念和产品已经全方位进入了公众生活。这其中,公众大多数的新兴需求都离不开位置服务和信息共享,离不开大数据和物联网背景下的技术支持,而这恰恰是智慧城市的强项所在。因此,智慧城市不仅代表着城市发展的前进方向,而且通过提供产品、服务、支撑,在满足社会公众需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助推城市服务提档晋位。智慧城市应用的核心是让城市生活更智能,也就是说智慧城市是城市服务的优化升级和创新拓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剂。纵观国内外智慧城市应用的实例,凡是智慧城市应用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效果显著、特点突出的正面典型,无不是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管理高效、社会文明有序的城市。这既反应了智慧城市应用需要客观的环境和基础,也体现出了智慧城市应用对于城市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17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2.3.2智慧城市的附加功能(1)研究功能。智慧城市为观察和研究城市运行轨迹与内在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各类活动提供了实践支撑,为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升级、服务优化等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大量的现实数据,可以说是最好的最大的“实验室”和最全的最新的“数据库”。因此,不仅需要对智慧城市自身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全面的探寻,更要充分利用智慧城市提供的新的应用背景和丰富的研究样本,加快推动新形势下各类行业应用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实践。(2)叠加功能。智慧城市加速了行业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形成了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方向的叠加效应,具有很强的融合吸收与互为影响的属性,不仅可以将以智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服务应用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而且有很大可能会催生出新的领域与拓展空间,为城市高速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这种叠加功能在丰富智慧城市内涵与外延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诸多行业领域的发展方式与目标。(3)细分功能。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尽可能地满足城市居民每一类群体每一批对象甚至每一个人的不同需求并不断提升需求供给的满意度。智慧城市能够客观实际的不同和对象需求的差异,分别提供针对性的及时服务。比如城市管理信息化资源的全方位共享,可以让每一个人获取便捷、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实现基础信息的全覆盖和全公开;基于社交网络的具体信息的实时化分享,可以让你的朋友或家人及时获取最新鲜的咨询,从而做出更加科学的判断和有效的决定;针对个人提供的定制化的独享服务,能够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应用的附加值和服务对象的满意指数,同时积累新的大数据信息并挖掘新的内在价值。2.3.3智慧城市的衍生功能随着智慧城市空间中的应用日益不断融入社会发展和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长久性的。放置于城市发展的整个进程中考量,智慧城市必将深度影响城市生活、深刻改变生产方式、深入激发创新创造、深化发展方式变革等。这种影响既是全面深刻和潜移默化的,也是不可逆转且持续向前的。智慧城市不仅是信息技术的一次升级和行业应用的一次突破,更是城市发展思维的一次飞跃和城市生活整体的一次蜕变。因此,智慧城市具备改造社会、变革发展、影响进程的衍生功能,这种衍生功能和影响作用将在智慧城市长期的应用实践中逐步显现出来。18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3县域智慧城市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3.1县域智慧城市发展差异大城市不仅有着优质的学校和医院、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相对完备的保障体系,而且这些优势资源的聚合趋势愈来愈明显。如果希望享有这些资源,获取更多[18]的机会、更大的空间、更佳的回报,就必然会选择向大城市集中。这样一来,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小型城市,导致中小城市发展相对滞后且难以提速。智慧城市的出现为中小城市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加速发展提供了一个迎头赶上的契机,县域城市作为中小城市的主要力量更是如此。客观地说,目前县域智慧城市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发展态势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多数县域受制于基础条件有限和客观需求不足,尚处于数字城市建设初期甚至信息化建设的萌发期。同时,县域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十分突出,东部沿海省份地区经济实力较强,对智慧城市应用的需求也相对迫切,政府支持和引导的力度也更大,其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和产出明显领先;与之相对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需求不足和投入有限,县域智慧城市基本还停留在表面上,离全面覆盖和广泛铺开还有较大距离;经济落后地区更是如此,经济增速和民生保障等,是始终摆在县域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之前的更为重要的课题。智慧城市建设始终是建立在社会发展需求和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启动数字城市建设早的地区往往经济状况较好,应用需求较为明显且呈现日益旺盛的趋势。相对而言,目前有志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县域城市往往会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即跨过数字城市建设阶段直接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其优点是进程加快、效率提高、应用广泛,但也存在资金投入压力大、运营模式不清晰、维护保障不到位、人才队伍力量薄弱等实际问题。19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3.2县域智慧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3.2.1客观环境因素智慧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信息时代城市综合体发展的高端阶段,是政府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实现高效社会管理的支撑平台,是激发社会开拓创新、满足公众需求升级的环境基础。智慧城市建设是基于一定的客观环境因素限制的:(1)经济基础和投入力度。如前文所述,经济基础的强弱一般是建立在社会发展阶段和信息化程度的基础上的,经济实力强的区域具备大规模投入的能力,反之则投入能力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客观存在并将在一定时间内长期持续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客观对待,认真审视,从中认清制约县域智慧城市发展的客观环境因素,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有效办法。从2016年县域经济100强榜单来看,我国各区域县域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从百强县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占74席,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均占12席,东北地区仅占2席。据有关部门测算,一个中型地[19]级市对数字城市初级阶段的建设至少需要投入18-20亿元人民币。智慧城市的建设投入只会更大,对于经济基础低于地级市的县域经济来说,有着极大的投入压力。如湖南省凤凰县2016年GDP为77.93亿元,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总投资达20.1亿元;贵州省施秉县2016年GDP为33.9亿元,智慧城市项目投资为2.6亿元;陕西省商南县2017年GDP为87.54亿元,智慧城市项目投资2.75亿元。(2)现实需求和迫切程度。市场经济的一个特性就是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服务,现实需求及其迫切程度决定了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能性和紧迫性:有明确需求且急需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就快些;需求明确但不急需的,智慧城市会提上议事日程但未必马上实施;需求不明确且不急需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就会无限期延后。就实际而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实力强,需求明确且较为急需,其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方面自然走在前面。如浙江省分三批启动了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其中包括杭州智慧安监、宁波智慧健康、温游、绍兴智慧安居等领域,形成了一个地级市至少一个项目的试点布局。中部地区经济实力一般,需求明确但不一定急需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多地与政绩挂钩,应用相对较为集中和有限。如湖南省永安县智慧城市二期工程采取PPP模式建设,计划投资3.6亿元(含投资总回20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报和运营成本)建设智慧政务、智慧国土、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安全等五个子项。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具备大规模上马智慧城市的条件和环境因素,该领域停滞不前或者相对落后。同时,从县域经济产业分布情况来看,工业百强县(市)仍然以发展机械加工制造、食品初级加工等传统产业为主且处于产业链的相对低位,新兴产业在县域层面占比过低、发展相对滞后,降低了对智慧城市应用的需求紧迫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慧城市加速建设、快速发展、深度应用的全面开展。(3)运维机制和长效管理。即使已经开始建设或建成的智慧城市,其效能发挥也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营维护模式,加大对其的保障力度并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在市场运行、商务运作、政府管理、公益服务、行业共享等方面寻求平衡协同发展,实现智慧城市平台系统的良性循环可升级模式。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虽然在数字城市建设阶段走在了前列,但是在智慧城市时期逐渐丧失了先发优势,社会化应用也比较有限,与预期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差距较大。目前,县域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前列的地区,除了财政投入和需求激发外,围绕智慧城市系统平台的运行和维护大多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性措施,比如增设相应的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将运营维护的一部分成本纳入财政预算、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兜底保障等等,这也是智慧城市建设起来、用到实处、发挥功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今,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时,也积极引入PPP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并采取分布投入、边建边用的机制,从制度层面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引导市场要素进入。因此,建设智慧城市不仅需要加大投入和拓展应用,还要考虑后续维护保障工作,否则智慧城市就容易成为“一次性产品”,好看不好用。3.2.2主观认识因素智慧城市作用显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共识,但具体到某一范围某些行业某个方面成色几何,就成了见仁见智的问题。换言之,都知道智慧城市好、智慧城市重要,但到底有多重要、怎样体现出这个重要却没有定论。除了对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同之外,其项目上马的紧迫性和时间节点的决策也是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选择。众所周知,就某一行政区域而言,某项事业或某个领域的加速突破和高速发展往往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保障支持、财政投入以及迫切需求紧密相关,这一点在县域这一较为基层和基础的层面上表现尤21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为明显。智慧城市作为一项庞大的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强力推动是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而地方政府的意愿,通常与其行政主官的认识程度和主观判断密切关联。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地方政府行政主官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及判断与该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及推广有着莫大的关系。一般而言,东部发达省份的很多县域经济实力强劲,地方政府领导接触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机会非常多,对智慧城市的意义、作用、影响等的认识和体会要深刻很多,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的主观能动性也要更加强烈,这既为智慧城市项目上马奠定了坚实基础,也给智慧城市应用实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何况相当数量的东部省份的智慧城市应用已经全面推开,进入实际运行和发挥效用的阶段。中部省份的县域经济多数处于争先恐后、力争上游的阶段,地方政府领导出新招、创业绩的意愿强烈,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和行业应用具备足够的亮点,也有着相对较大的投入建设体量,能够满足中部地区县域发展寻求突破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这些地区对于智慧城市应用层面的理解和需求还处于初级阶段,加之地方政府领导对出成绩、创政绩的需求之迫切,可能出现“大干快上树典型、创先争优被提拔、偃旗息鼓成摆设”的尴尬局面。因此,对中部地区县域智慧城市建设而言,重要的不仅仅是抓住地方政府强力推动的良好契机,加快项目建设完工,更重要的是应用推广、队伍培养、激发活力,促其循环生长,真正建起来、立得住、用得好。西部、东北等经济相对发展滞后等区域,智慧城市建设的意愿不强、需求的紧迫性不明显、应用的领域相对有限,既有理解认识欠缺深度和广度的原因,也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足有很大关系。智慧城市的建设一是要有足够的现实需求,二是要有基本的物质保障和资金支持,三是地方政府要主动推动,否则难以有效展开。经济欠发达地区,上述基本条件往往都不充足,因此智慧城市难于上马也就不难理解了。此外,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应用是逐步深入的,其建设的项目规模、投入力度和持续程度往往与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智慧城市应用实效息息相关,只有持续不断地发挥出智慧城市的积极作用,才能推动智慧城市滚动发展、不断向前。这都需要地方政府具有相当的耐心并保持不断的投入、引导、鼓励,而这恰恰是西部、东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难以长期承受的。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作为身处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社会应用需求尚在萌发阶段的老河口,之所以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方面走在了前列,与当地政22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府的强力推动和全面支持紧密相关。无论从重视程度、人员组成、政策支持,还是从项目督办、系统保障、跟进协调来看,其力度与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强大推力的背后,是该市主要领导对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的深刻认识、深切认同、深入推动,并由此为智慧老河口项目注入了强劲动力和勃勃生机。3.2.3自身存在问题智慧城市代表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城市建设升级的潮流和共识,看上去很美,但也不少尽善尽美。智慧城市发展差异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是紧密相关的,这方面在县域层面表现得更加明显。(1)建设主体和资源范围相当分散,整合协作难度很高。长久以来,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体制方面的,囤于现实的种种制约,行业数据和资源通路始终无法有效统一起来,由此产生了诸如数据标准、软件接口、各自为战、互不相通的困窘局面。一方面,这是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的客观属性和行业应用推广的现实需求,相关数据不仅数量庞大、类别庞杂,而且缺乏相对规范和统一标准制式,可以说数据资源的广泛涵盖属性决定了其统一汇交、存储、分析、挖掘、加工、制作的绝大难度;另一方面,由于资源分散特点,既有行业归口产生的形形色色建设主体大量存在,也为社会化市场化主体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由此造成相关建设主体要么闭关锁国牢牢地看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利用行业优势和内部联系彻底垄断该类建设的市场,要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管建设不管运营把本应作为系统化服务长期存在的智慧城市做成了一个个独立的来料加工式的项目工程。这样一来会带来两个后果,即垄断型主体缺乏市场竞争抱残守缺坐吃山空难以有进一步的发展,项目型主体没有中长期运维服务、队伍培养及后续保障的综合能力和计划打算导致所谓的智慧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缓慢功效打折持续乏力。对照前文对于智慧城市的定义及描述,正是因为数据分散、数据孤岛问题的存在才推动了相关建设及研究的不断加速,但显而易见的是,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发展状况尚不足以满足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也正是因为数据分散,才导致上述两类建设主体的出现和存在,这又反过来影响数据汇交和资源整合,加剧垄断型和项目化问题的出现。如此环环相扣,实则产生了恶性循环的负面效应。23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2)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外延缺少统一论述和一致看法,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及组成要件缺乏统一构架和创新思维,理论上的不清晰和方向上的不明朗加之技术成本、工艺水平、市场运作的不成熟,导致智慧城市的共识仅仅停留在政府投入、行业应用、公共服务等层面,对于激发社会潜力、推进社会化应用、融入百姓生活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对照各地编写的智慧城市建设工程设计书,即可发现相互之间的照抄照搬,与所建设区域实际结合不紧密,对现实需求的深层次挖掘和优先级排序明显不够。这与智慧城市自身研究不够深入、智慧城市应用创新较少、对不同区域实情和需求的研判浮在表面、重视前期建设而忽视后期运维等等有着莫大的关系。现实中基于智慧城市构建的行业应用看似蓬勃兴起实则效用有限,往往会出现设计功能脱离实际、应用效果难以满足一线需要、大投入不能带来持续产出等不良现象。(3)智慧城市示范效应相对有限,与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还远远不够。一方面,尽管国内各地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核心树立了为数不少的试点城市和推广城市,但示范效应的作用发挥还比较有限,一般的模式为大张旗鼓上项目、投入巨资搞建设、申报典型忙宣传,其建设和推广的出发点大多建立在地方政府出政绩的迫切需求之上,抱着以成为试点为第一目的的态度去建设和推广,其结果必然与众多行业尤其是细分行业的日常应用需求和系统升级优化所去甚远,而且各地试点建设内容简单重复、相互照抄、缺乏创新,各试点之间的特点和突出优势区别不大,其示范效应和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同时,一旦某地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某一级的试点后,其他地区前来观摩和学习的队伍总会络绎不绝,这虽然对推广智慧城市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以往各类试点过程中出现的只试不推、只试不用等问题也会影响智慧城市深入发展,试点的关键是要落到实处、得出经验、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近些年来诸多新兴技术的兴起对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长远的影响和触动,甚至可能改变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组织结构。比如大数据的兴起对信息数据价值的重新建构,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对传统金融行业改革的倒逼和影响,物联网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层次改变,虚拟现实技术对医学、教育、军事诸多领域研究的激活和催化等等。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时代城市发展和生产生活的基础性平台,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更加积极的角度来迎接和拥抱新兴技术及服务形态,切实将其融入智慧城市系统之中,为更为方便快捷、美好高效的智慧城市应用提供全新的强大动力。可在现实中,这方面的尝试才刚刚起步。24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3.2.4保密与应用的协调统一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是建立在基础测绘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数据之上的,基础测绘数据存在一定的保密要求,部分数据在对外提供时需作加密处理,以保障国家安全。此外,行业应用要落地必须接入大量的行业数据和相关信息,这些数据信息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保密要求。以往的传统做法是对基础测绘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涉密信息的保存和提供需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既需要一定的时间也有着报批的程序,与智慧城市实时化应用的客观需求有较大差距。行业数据的保密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部门各行业之间信息共享互通本就困难重重,其中数据信息的保密往往成为最主要的理由,导致信息孤岛和数据不互通现象十分突出。25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4老河口智慧城市建设的个案研究4.1研究区域介绍老河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东岸,市区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53.31万人,为襄阳市所辖的县级市。2015年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亿元,在襄阳9个县(市)区中位居第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56亿元。老河口市是典型的中部县域经济代表城市,其经济发展以传统的农林牧渔第一产业和汽车、纺织、食品、化工等第二产业为主,服务、零售、消费等第三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占比较小,目前正处于城市发展的转型期和阵痛期,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发展的新方向。2016年12月,老河口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该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效应。在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老河口市一方面由于经济状况所限,基础设施薄弱,队伍人员缺乏,使得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投入和资源导入严重不足,导致城市信息化建设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随着该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逐步深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速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既是大势所趋、应时而生,也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启动和推开就有了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积极影响。4.2老河口智慧城市建设障碍4.2.1基础条件从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看,老河口市的基础条件相当薄弱,比如没有相对独立的统一的政府信息管理机构和设施、没有相互通联的政府部门的内部网络和交流平台、政府部门信息管理方式手段落后、信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存在明显空缺等,现代化的信息数据归集和分析管理就更无从谈起。可以说,在项目前期摸底阶段,该市城市信息化管理方面严重滞后,缺少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的基本条件,呈现出“一穷二白”的状态。这是县域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普遍现状和客观难题,也从另26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一个侧面反衬出探索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意义。4.2.2应用局限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该市的信息化应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政府信息报送渠道,及时将社情民情等重要事项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二是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通过网络途径和信息化手段,进行参考决策、工作部署、检查监督;三是通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网站、邮箱、博客、微博实现政务公开、信息查询、民意反馈、投诉建议等基本功能;四是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的专门平台实现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业监督、资质管理等政务服务功能。总体来看,该市信息化应用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应用形式不够丰富,内容较为单一,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第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协同应用相当有限,仅仅局限于履行部门基本职能,服务层级和效果有待提升;第三,社会化应用十分缺乏,公众对于政府信息化服务的范围和内容知之甚少,缺少信息发布和收集反馈的渠道,社会化需求有待进一步激发。4.2.3标准规范一方面由于智慧城市建设自身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规范(可以借鉴的只有住建部等部委系统出台的建设办法等),另一方面与该市信息化建设的滞后相伴随的是标准规范的缺失、不完整,标准规范呈现零散化、随意性、碎片化的特征,严重影响项目建设和应用推广。同时,在已有的信息化应用方面,也存在部门管理制度不协调、建设应用规范相互冲突的现象,尤其是数据交互的方式和渠道、数据价值挖掘的主导和拓展、信息安全与应用升级的矛盾调和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规范和引导。换言之,之前的信息化应用是各自为政、各表一枝、互不相让、难以融合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标准也是没有直接可以照搬照抄的模式经验的,一切都需要重新起步、自我创新。4.2.4信息孤岛政府部门之间基于自身利益和权力分配的考量,往往在信息共享互通方面持消极态度,加之部分信息可能存在的保密要求以及共享机制的导向和价值获取等等的27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不明确,使得信息孤岛大量存在。虽然一些政府部门依托系统内部实现了上下贯通的信息交流渠道,但对外仍然是闭塞独立的,由此带来信息获取的不对等、信息共享的不通畅以及信息比对、大数据积累、价值分析等方面的滞后与无端消耗,严重地影响了城市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进度,也直接导致部分建立起了数字城市或智慧城市平台的地区出现“有锅开火、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最终制约甚至终结了智慧城市应用拓展的空间和效果。老河口市信息孤岛现象十分典型,以公安部门为例,其掌握的信息包括人口、户籍、住所地、身份证件、网络使用信息、交通治安监控、受处罚及刑事犯罪记录、犯罪嫌疑人网上追逃信息等诸多内容,其系统内部也分别建立了上下互通的交流平台,但是这些信息却难以与其他部门或者社会层面共享互通,信息数据的叠加使用更是基本没有。如需查询相关信息,还要经过多层次审批并受到相当限制。信息孤岛不仅影响了信息数据的互通有无,而且严重制约基于大数据分析研判的智慧城市行业应用的深层次拓展,使得智慧城市的活力和功效大打折扣。4.2.5配套机制与上述问题相对应的,就是信息化管理的机制体制建设缺位严重。这种缺位一是表现在组织机构方面,没有明确固定的、以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为主、集中承担该项工作的部门或机构;二是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滞后,没有统一的、规范的、系统性和执行力强的制度保障,信息共享和大数据挖掘方面更是缺乏政策协调及配套制度支撑;三是人员及设备配备跟不上,既缺少专业素质过硬、相关经验丰富、长期稳定的人员队伍,也缺少与信息化服务飞速发展相适应的硬件条件及环境因素。4.3老河口智慧城市建设概况4.3.1项目概况智慧老河口项目于2014年1月正式启动,计划总投资约2亿,分三期实施,一期项目初步建成政务、民生和产业三大智慧应用体系,现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智慧老河口部署了农博士微信平台、智慧儿童安全监护、平安校园、掌上老河口等应用系统,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互联网+,28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促进社会治理科学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信息化、城市管理智慧化,充分发挥智慧城市服务功能。智慧老河口项目由老河口市政府主导,以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在政策引导、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机构编制、职责明确、人员配备等方面予以保障,并对项目实施及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最终验收。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老河口市政府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以提供数据支持、技术支持等方式承担总价值1亿元的配套投入,为该市申报国家级、省级智慧城市试点提供支持,并将积极推广智慧老河口建设经验,以此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北斗产业办作为该局负责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职责部门,负责落实推广老河口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经验、支持智慧老河口项目申报的具体工作。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下属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负责为智慧老河口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并承接部分建设项目。湖北地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智慧老河口项目的承建方,与老河口地理信息中心签订项目建设协议,负责统筹主导项目建设。该公司的股东单位包括武大吉奥、中地数码、立得空间、武汉科岛分别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自身优势、参与项目建设。在具体操作层面,老河口市专门成立了老河口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智慧城市与信息化促进中心),负责智慧老河口建设的具体事宜,包括与承建方、共建方、使用方的沟通协调,与项目具体建设内容相关的协议签署、需求明确、组织验收、交付使用等。在智慧老河口项目建设的二期,为调动市场化资源、推行市场化操作,该市成立了老河口智慧城市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以PPP模式和融资租赁等方式调配市场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此外,包括武汉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在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智慧老河口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参与项目设计及产品开发。该项目承建过程中,具体分为7个工作组,即技术设计组、销售管理组、标准规范组、项目集成组、工程实施组、资料管理组和质量保障组。29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图2智慧老河口建设主体关系图4.3.2建设思路及原则长期以来,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都是围绕某一具体行业的实践应用展开,虽然冠以智慧城市名号,但实际内容往往都是某一行业应用的平台化、数字化、系统化,其中公安警务平台、综合治理平台、城市管理平台、应急保障平台等占了相当大比例。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多数覆盖在地市以及以上层面,除了东部沿海地区小部分经济发达县域范围之外,其他县域范围很少涉及,尤其是中西部等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应者寥寥,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老河口项目也缺少现成的经验和可资借鉴的做法,只有在摸索中前行、在试探中进步。结合老河口市的市情和现状,按照智慧城市的一般建设内容和核心部件组成,形成了新的建设思路,即:以地方政府投入为基础,以上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配套为依托,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采取平台搭建、资源整合、应用拓展、队伍建设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县域智慧城市建设标杆和样板,促进政府科学决策、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管理升级,实现县域城市智慧生活。该项目建设思路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建设投入多元化。采取政府投入为主、部门配套为辅的方式进行,分阶段分步骤投入实施。投入形式多样,既有财政资金的直接投入,也有信息数据的间接投入和技术支持的维护投入。同时,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宣传边投入,以行业应用示范为窗口,充分展示智慧城市应用的优势作用,30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支持和鼓励各部门各系统参与进来,结合实际逐步加大投入,争取形成齐头并进、共振共赢的格局。二是建设模式市场化。市场化运作是该类项目的大方向,也是建设应用拓展得以持续进行并不断升级的保障。智慧老河口建设以新成立的老河口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为主体委托实施,以老河口市城投公司代表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共同成立项目公司,以湖北地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承建主体,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全方位支持。在合作形式上秉承共建共享理念,全面引入PPP等市场化运营模式(2016年9月29日湖北省内首个地方智慧城市ppp项目投资营运公司——老河口智慧城市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成立),并可根据项目建设及应用推广需要适时成立新的合作公司。应当说,在市场化探索的道路上,智慧老河口迈出了坚实步伐,也做出了大胆的探索,从目前来看效果显著。三是建设目标融合化。智慧老河口建设大致分为三个建设周期,目前已完成的第一个阶段其建设目标是巩固完善全市的基础实施,打通“任督二脉”,构建信息资源集中共享与交换中枢;初步实现城市运营服务统筹式调度管理,以解决现有老河口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目标;设计开发三大智慧应用体系,打造老河口深化改革发展的哨兵、参谋和智库。四是建设内容系统化。智慧老河口围绕一个中心(老河口数据中心)建设,基本建成高效、泛在、全息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造二大平台(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和城市运营服务平台),建设三类智慧应用(民生、政务、产业),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融合与共享,并通过示范先行、逐步推广的方式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的局部应用到协同一体的平台服务的政务信息化三大跨越。为贯彻上述建设思路,智慧老河口项目建设秉承以下原则:(1)坚持高标准设计智慧老河口项目涉及政策机制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组织协调管理等诸多内容,为保证项目建设能够科学、高效地进行,从项目启动之初就坚持以老河口现有信息化基础为出发点,按照高标准、严要求、高规格、系统化的思路进行规划设计。一是严格设计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设计,确保各类信息编码、网络模块、通讯接口、数据规范符合规范化要求,保持一致性和通用性。二是突出安全稳定。平台系统和数据应用要满足长时间稳定运行要求,数据信息汇交融合、入库归档、分析处理全过程要确保安全不泄密,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设备,为不同系统和网络的互联互通提供有效保障。三是保持开放属性。主要是指接口开放方面,要31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具备必要的兼容性和相对广阔的扩展性,确保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因为新技术的出现和数据量的递增导致无法升级的情况。四是坚持需求导向。紧密结合应用实际,优先满足最为迫切和最为普遍的应用需求,第一时间发挥智慧城市的积极功效,形成社会共识和有利舆论。五是强调运维管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设计之中,既要采用通行的成熟的性价比高的技术,也要最大限度地提升应用实效,为长期运行和更新升级奠定基础。(2)开展针对性应用智慧老河口选取与政府管理、公众服务联系最为密切、可操作性最强的领域作为建设应用重点,其指向性十分明显。尤为重要的是,基于老河口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现状,必须突出建设应用的有效性并尽快得以体现,所以在制定智慧老河口建设及应用的方向和重点时,有意识地选取了智慧政务、公共信息服务、城乡规划管理、智慧社区、城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网格化城市综合管理、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等作为一期建设的内容,同时采集更新城市中心区域1∶500和主城区1∶2000高精度航测遥感数据并通过“天地图·湖北”统一对外提供服务,此外还集中研发了包括智慧学生卡、北斗定位手机(分为儿童版和老人版)、智能井盖等面向社会的应用产品。(3)实现渐进式发展智慧老河口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初建期,以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为主要动力,完成该市智慧城市基础建设及平台搭建,实现3-5个有代表性的行业的深层次系统应用,推动1-2个社会化应用的试点和典型,申报全国县域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形成带动效应和示范作用。第二阶段为稳定期,全面铺开行业应用,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使智慧城市的应用价值得到广泛认可并深入人心,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采取市场化方式构建信息采集、汇交、共享、管理、挖掘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以服务运维为主的运营机制,实现智慧城市自身造血、自体维护、自行升级的良性循环。第三阶段为拓展期,加快智慧老河口与社会发展及经济运行的深度融合,将智慧老河口打造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一步激发智慧老河口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加速催化作用,实现智慧老河口建设与该市城市发展进程的同步提升、互为促进、协同共赢。随着智慧老河口建设的逐步推进,阶段性目标也可能提前实现或做出调整,但是基本发展路径是清晰而明确的。32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4.3.3建设内容智慧老河口总体架构划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安全保障与标准规范体系和组织管理与运行保障体系等6个体系。如下图所示:政务应用民生应用产业应用市城乡一体化社管平台老河口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应智慧城管智慧老河口微信公众平台用层智慧规划智慧老河口移动版城市公共应急指挥平台智慧儿童安全监护电子政务服务总线平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城市运营服务平台台层安组全织保管障异构数据适配器和访问接口理与与标运数准数据数行据中心规据保层智能中范管理障平台心体政务基础数据库业务共享数据库城市运行数据库公众服务数据库体系系基础设施虚拟化服务基础虚设施计算资源池数据存储池端口组拟虚拟化化管基理平资础台源设物理资源机房环境设施施电源空调安防监控…..层服务器集群网络设施存储设施消防新风环境监控基础通讯网络智能终端时空基准设施图3智慧老河口总体框架图(1)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由通讯网络、智能终端和时空基准三个部分构成,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集群、存储备份、计算机机房环境等硬件资源和包括操作系统、33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数据库、中间件、GIS平台等软件资源。基础设施通过基础设施虚拟化管理平台的虚拟化技术解决方案将资源池化,建立统一的计算资源池、数据存储池和网络资源池,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基础设施层的各种异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整体,对外提供计算、存储、带宽等基础设施的通用服务接口。(2)数据层数据层的核心资源是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以政务基础数据库、业务共享数据库、城市运行数据库和公众服务数据库等四类数据库进行组织,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可满足老河口城市运行、政务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各类业务应用的需求。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预处理、入库、调用、更新等一系列流程化数据维护工作统一由数据中心智能管理平台进行操作实现。此外,数据中心智能管理平台实现对数据中心各异构数据的适配,并向外部服务和应用提供数据统一访问和调用接口,用户无需知道数据中心的数据以何种形式、存放在何种数据库中,只需要使用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就能访问对应的数据。(3)平台层平台层由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和城市运营服务平台构成。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将基础设施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应用资源等各类资源按照统一的规则和机制进行的服务注册、发布和使用。城市运营服务平台实现对城市运行动态监控,实现对城市发生的事件能够实现预测和预警,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系统的高效协同与应急响应,再造政务流程。(4)应用层应用层是构建在智慧老河口体系下的业务系统集合。按照业务系统的应用领域,应用层划分为政务应用、民生应用和产业应用等三大应用。应用系统是政府、民众和企业等用户直接使用到智慧老河口的资源服务的媒介。与总体框架相对应的,智慧老河口根据按照分层架构进行逐层设计与实现,在每层中都是特定组织结构和管理业务的资源,因此每层至少开发定制一套管理应用软件,以实现每层资源的管理和业务功能。34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政务应用民生应用产业应用老河智慧淘宝外部应用市城城市城市政务口地老河智慧智慧农博网“乡一公共公共资源理信应用层智慧智慧口微老河儿童士微特色体化应急应急目录息公城管规划信公口移安全信平中国·社管指挥指挥服务众服众平动版监护台襄阳平台平台平台系统务系台馆”统平台服务平台资源服务、开发环境业务与办公第三方平台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城市运营服务平台平台层数据中心智能管理平台数据层外部数据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虚拟化管理平台外部资源层图4智慧老河口主要系统结构图(1)基础设施虚拟化管理平台基础设施虚拟化管理平台的管理对象是基础设施层的物理设施资源,根据物理设施资源的分类,管理平台实现对场地机房的异构环境监测传感设备的数据信息的接入和统一接口发布,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带宽资源的异构物理设备资源的虚拟化池的实现和统一物理资源发布,实现操作系统、WEB服务器、GIS软件、数据库软件等软件资源的虚拟化池的现实和统一软件资源发布。基础设施虚拟化管理平台提供标准化的外部基础设施资源的接入接口和统一发布接口,实现平台的开放新和扩展性目标。(2)数据中心智能管理平台数据中心智能管理平台的管理对象是数据中心资源,数据中心资源的特点是数据异构、空间与非空间并存、数据结构可扩展。数据中心智能管理平台支持对空间数据结构、关系型数据结构和非关系型数据等多种异构数据库的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数据从数据预处理、到数据入库、数据存储、数据管理与调用等数据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功能,实现异构数据源的统一服务接口封装与发布。(3)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时空信息服务平台的管理对象是基础设施服务、数据服务、平台服务和应用服务等四类服务资源。四类服务的调用业务流程、安全机制、检索机制等统一由时空35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统一调度。(4)城市运营服务平台城市运营服务平台的管理对象是城市运行指标和协同办公业务流程。城市运营服务平台是城市运行指标的可视化展现,实现政务办公业务流程的定制和网上办公辅助功能,如消息和监督等功能。(5)应用体系应用系统的对象是各类业务系统,按照政务、民生和产业等三类应用来分,在一期建设中,政务应用在市城乡一体化社管平台、智慧城管、智慧规划、城市公共应急指挥平台和电子政务等建立五大应用系统;民生应用在老河口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微信公众平台、智慧老河口移动版、智慧儿童安全监护等建立四大应用系统;产业应用在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上建立应用系统。4.3.4项目建设进展2014年1月,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老河口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智慧老河口”建设。6月,“智慧老河口”(一期)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由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湖北地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老河口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围绕管理制度与标准规范体系、基础设施、数据采集及数据库、时空信息云平台、智慧应用等内容开展建设。2015年3月,智慧老河口通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期评估。2015年4月,老河口市被国家住建部、科技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6年4月18日,“智慧老河口”(一期)建设项目验收会在老河口市召开。会上,以龚健雅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听取了“智慧老河口”项目建设管理报告、监理报告、建设工作与技术报告,审阅了文档资料,观看了成果演示,经质询和讨论后,一致同意通过验收。智慧老河口积极探索运用PPP模式建设时空信息云平台,将政府的项目与资本市场相结合,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项目建设。政府作为平台项目的合作者和监督者,围绕平台建设,制定老河口市信息化建设投36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入、PPP模式下政府授权、平台数据整合等方面的激励和扶持政策,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政府购买服务、投资补助、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平台投资、建设及运营。政府承诺用财政收入、平台数据采集项目等,作为企业未来收益,项目建成运营后,对于利润率低、收益不足的企业,政府将给予补贴。社会资本作为具体实施者,承担包括平台项目设计、建设、运营、维护、融资等大部分职能。企业以盈利为目标,按照市场化原则出资,以市场化方式运作,探索低成本、实效好的发展模式,确保项目质量。该PPP模式作为国家发改委试点,也是唯一一个智慧城市PPP模式试点。图5智慧老河口PPP运营模式图截至2016年12月,智慧老河口项目(一期)已经直接或间接投入资金5390.04万元,其中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配套投入1420.78万元,老河37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口市政府出资2478.17万元,湖北地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入1491.09万元。表1智慧老河口一期工程投入情况(截至2016年12月)国家测绘地理省测绘地理信湖北地信集团老河口市政府建设内容信息局投入息局投入(万公司融资(万总计(万元)出资(万元)(万元)元)元)基础设施层040559.61745.281344.89数据层200380.781024.58277.81883.16平台层04050235640应用层50145748.981351078.98支撑保障0150210171其他费用50012498.01272.01合计(万元)3001120.782478.171491.095390.04目前,智慧老河口一期工程设计内容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老河口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基本具备。建成了53平米的数据中心、300平米的指挥中心并投入使用;部署了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公众网,连通了10个乡镇办、24个社区、217个行政村、33家市直单位,全市网络初步改造基本完成,传输网络正式开始运行;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利用7台服务器进行虚拟化,建立了虚拟池(包括60个计算结点、2个存储结点),对平台系统按需部署运行环境;融合数据共享库及服务平台基本搭建,建立了基础库、共享库、运行库、公众服务库和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多尺度、多粒度、地上地下、室内外、跨部门的数据融合。智慧老河口二期工程设计书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并开始实施;二期工程的部分建设内容(如智慧老河口PPP项目(二期)协同办公系统分项建设等)已经完工,整体工程进度现已过半,计划2019年底前完成二期建设。4.3.5应用拓展情况智慧老河口的业务主线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以资源共享交换为核心的业务,另一部分是以业务协同办公为核心的业务。为满足这两大业务主线的信息化流转,分别设计了统一的服务总线(ESB)和业务流程管理体系(BPM),并在此基础上,38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分别搭建了资源融合支撑平台——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和业务协同办公平台——城市运营服务平台。在智慧老河口的应用体系下,对于政府、市民和企业用户来说,按需使用到智慧老河口统一的应用服务,各类应用系统按需使用到支撑平台提供的资源和业务支持。市民企业政府统一应用个人服务系统社区服务系统县乡服务系统行政服务系统经济分析预测应急联动系统体系资源融合支撑平台业务协同办公平台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城市运营服务平台垂直体系部门内部信息化系统行业云国土资源共享交换社管领域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交换系统资源共享交换规划领域业务协同业工商资源共享交换服资源共享交换务城管领域业务协同系统务流总程线资源共享交换电子商务领域业务协同管理卫生资源共享交换系统资源共享交换文化领域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交换市政设施领域业务协同其他资源共享交换系统资源共享交换其他领域业务协同图6智慧老河口总体业务流程图智慧老河口立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日益智能,在政务、民生和产业等领域,建立了政务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城乡一体化社管平台、智慧城管、智慧规划、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农博士微信公众平台、智慧儿童安全监护、智慧美食、平安校园等应用系统。同时,智慧老河口建立了1200多层的数据,围绕数据的内容扩展、实时接入、管理分析决策、多维表达、综合服务等汇聚了地上地下、39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室内室外、静态动态、实景三维、现实虚拟、历史实时、基础和专题、图文表及视频等多类数据,叠加各部门、各行业相关业务信息,实现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构建了一张鲜活现势、静动一体、按需服务、智能自主的时空信息全要素图。以“智慧井盖”为例,通过开发定位跟踪模块并安装在井盖背部,实现了井盖位置信息和现实状态与智慧城市平台的全天候联通预警。如果发生井盖丢失或破损,智慧城市平台将第一时间接到报警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待井盖处理合盖后,模块会自动发送信号至平台解除警报,市民再也不用为“马路陷阱”而担心了。目前,老河口市中心区域的所有井盖已经全面加装了定位跟踪模块并实现了相关应用功能。以“智能学生卡”为例,通过输入学生信息制作并分发学生卡、在校园门口等位置设置RFID射频设备,可以记录持卡学生出入校信息;家长、学校通过定位系统,可以查看持卡学生的实时位置和历史活动轨迹;当持卡学生进入系统标识的危险区域(如网吧等)时,系统会发出提示;此外,智能学生卡还是一部可通话的手机,家长可以自行设置屏蔽陌生来电,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4.3.6未来发展规划2017年8月,老河口市政府印发了《加快智慧老河口二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2017—2019年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规划部署,并提出到2019年底,该市智慧城市形成基础设施能级跃升,智慧应用普及推广,智慧产业萌发壮大,信息安全坚实[20]可靠,关键技术全省可比的良好局面的建设目标。按照三步走规划,智慧老河口在完成第二阶段任务后,将转向融合发展、深度推进的新阶段。未来智慧老河口建设将从基础性建设向系统性建设延伸,由应用型导向往研究型导向转变,由单一局部影响向纵深全局影响转变。可以预见,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推动,不仅将极大地改变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城市未来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未来的智慧老河口将是人与城市相生相融、万物互联、互为支持、环环相扣、生生不息的庞大有机体,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4.4老河口智慧城市建设经验(1)发挥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建设工程,需要统一、规范、有序地统筹实施,在县级区域就更是如此。智慧老河口之所以能够迅速开展、高效推开、取得成效,最40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和统一指挥。在行业应用和社会化应用方面,智慧城市的功效发挥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协同开展,不同应用之间形成一定的支撑与互动关系,才能发挥共振效应,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智慧城市的优势作用。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一推动智慧城市应用是必然选择。(2)以激发各类需求为导向整合多方力量智慧城市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应用领域广阔,不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而应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既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推动作用,也要激发政府职能部门建设应用智慧城市的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激发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对于智慧城市应用的现实需求,构建供需两旺、一致认可、共赢共进的良好局面。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要积极争取多方支持、社会参与和市场投入,形成循环投入、长期产出、稳定发展的机制,以达到共同推动的目的。(3)注重抓好行业应用体现系统性优势智慧城市应用具有无限的想象力,但是对于投入巨大的地方政府而言,短时期内见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效益是必然诉求。针对老河口市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机构建设和运行机制相对滞后这一现实情况,智慧老河口项目选取了政府信息化管理急需加强的领域,选择了短期内能够见到显著成效的行业应用,推出了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和高度关注的应用终端产品,不仅让地方政府体验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进步和便利,而且直接将智慧城市的概念和服务带到终端用户面前,实现了终端应用、行业应用、系统应用的有机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就目前来看,智慧老河口建设的应用是具体有效、被广泛知晓认可、影响深远作用突出的。(4)鼓励引入市场资源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时间长、投入资源巨大、涉及内容庞杂、回报周期漫长,因此在推动县域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确保平台框架和建设标准相对统一的大前提下,允许和支持多种形式的合作、各类资源的整合,打造充满想象空间、鼓励创新创造的外部环境,尽可能地汇聚优势资源和有利因素,加快推动和积极拓展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空间领域,为发挥智慧城市对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催化作用提供持续保障。智慧老河口二期建设主推PPP模式、智慧城市指挥中心采用融资租赁方式解决设备投入问题等,就是从加速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更加高效便捷的渠道方式的集中体现。(5)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和开放型战略思维41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建设智慧城市、推广智慧应用,既可以快速提升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社会信息化服务质量,也将对未来城市社会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智慧老河口建设立足地方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在标准体系制定、平台框架建设、应用拓展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统筹部署,一方面通过迅速完成智慧城市一期建设工程,搭建起统一的地理信息空间框架平台,构建重点行业应用系统并投入实践;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建设体系和应用标准,为今后的应用创新和升级改造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为社会化应用产品及服务的开发预留了接口。此外,老河口还通过智慧城市项目,将过去散布在各部门各系统的信息化管理资源并入其中,并与北斗时空信息云平台等核心技术相互融合,起到了协同带动、加速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催生出更多领域的智慧化应用。比如,以北斗定位导航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农机项目、以时空信息云平台为支撑的智慧城管应用等。42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5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5.1对政府部门的建议从数字城市建设实践情况看,相当数量的城市在大张旗鼓迅速推进的同时,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发展普遍存在滞后现象,行业应用阻力重重、难以深入,社会化应用进展缓慢、覆盖有限,终端产品相对较少、影响较小,综合效益呈现递减效应。比如潜江市在数字城市建设阶段处于全省全国的前列,一度引起媒体的强烈关注并为央视所报道,但是近年来该市在数字城市应用方面不仅没有新的进展,而且在进入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后已然落后于其他城市。这说明政府部门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应用过程中,缺乏长期规划和统筹打算,往往采取突发性的投入方式和运动式的推进模式,使得智慧城市建设陷入了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路径,值得认真反思和总结。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有意于此的政府应当有充分认识和充足准备。一是紧密结合实际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要客观评估必要性和可行性,找准现实痛点和应用需求,按照“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的方针,有针对性地开展县域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包括是否立项、建设内容、政府投入、建设周期、应用示范等等都要有切合实际的详细规划,切忌好大喜功。二是要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可行性。一旦确定了项目实施和应用方向,就要长期坚持强力推动,保持政策支持和政府投入的力度及持续性。要遵循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律特点,科学论证、统一部署、逐步推进、层层深入、积极推广,切忌忽冷忽热。三是要持续不断地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广泛宣传扩大智慧城市的影响力和认知度,通过大数据挖掘及深度应用不断提升政府部门应用体验和认可度,通过不断研发推出应用产品激活社会需求和发展空间,形成城市整体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一致认可和普遍共识。5.2对承建方的建议从市场角度审视,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有着明显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这些主体往往在某一个或几个信息化建设应用领域有着一定的项目经验和技术积累,而通常不具备智慧城市平台系统的研发维护能力。很多打着“智慧城市”旗号的建设项目,其实质仅仅是单一的、细分领域的、专业属性较强的软件系统定制开发,基本属于短期项目和完成即交付的范畴。43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通过与参与智慧老河口项目建设的部分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座谈和沟通,发现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普遍存在“求大求全”的现象,在实践中会出现技术能力难以全面覆盖、整体应用难以互通互融的问题,同时大多数承建方认为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瓶颈,希望通过承接智慧城市项目实现由项目型公司向服务型、平台型公司转型的愿望。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性和对于行业持续发展、企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意义。当然,承建方在智慧城市中的定位和作用并不唯一,既可以选择发挥自身优势,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应用开发,以期在广阔的智慧城市领域构筑技术门槛、形成品牌价值;也可以立足于综合性的系统平台建设,积极整合资源,建立长效合作共赢机制和市场化的盈利模式。理论上和现实中,这两种路径都是可行的,关键是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细化目标,避免出现“小马拉大车”或者“照搬照抄、简单复制”的情况。前者如专注移动测量和三维街景采集的立得空间,聚焦地下测量和管线勘测的武汉科岛,后者如突出整体优势、整合行业资源的湖北地信,研发软件平台、推广系统应用的武大吉奥和中地数码,这些都是科学选择路径、精准定位方向的比较好的典范。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实施者,建议承建方:一是找准定位。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和技术水平,选择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路径,避免顾此失彼、左右摇摆。如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优势不同,软件开发企业与项目实施的企业也不同,这些都要加以考虑,并根据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目标和重点,确定承建方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研发优先。从实践情况看,基于位置信息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基础性软件平台几乎都被国外企业掌握,国内相关软件平台的研发水平和原创性远远不够;终端产品的开发还有很多的空白地带,缺乏代系研发和升级创造,这些都为企业争取先发优势提供了可能,因此必须把创新创造放到企业发展的第一位考量,特别是要以智慧城市应用为主线,把企业成熟完备的和最新最好的产品投入其中,通过项目建设和实践加以检验,为技术改进和产品升级奠定基础。三是抓好细节。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内容众多、体系庞杂且实施周期普遍较长,相关的行业应用和社会化服务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拓展性,必须做好沟通协调、及时调整优化、改进应用细节、提升服务体验,才能在与投资方、管理方、运营方、应用方等多方协作中实现共赢。比如增加系统技术支持的工作量,主动做好项目评审的前期准备,与投资方等保持较高频度的沟通协商,根据甲方要求及时调整项目内容并高质量完成,44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及时反馈建设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并第一时间改进等等。还比如,及时收集行业应用意见反馈和终端应用调查信息,加大后期技术支持和维修保障力度,提高问题故障报错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等。四是求新求变。一方面,要保持对新技术、新资源、新平台的高度敏锐性,及时向投资方反馈并提出应用建议,确保智慧城市应用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政府中心工作和核心工程,按照最新的发展思路和布局重点,主动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案设计,开拓智慧城市项目的新领域和新内容。5.3对框架平台建设的建议对于智慧城市框架平台建设的理解和认识,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清晰的过程,以往认为框架平台建设主要是地理空间框架,现在加上了时空的概念,又引入了北斗应用技术,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框架和核心平台。建设智慧城市框架平台,一是要确保平台的统一性、权威性、现势性、有效性,以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空间数据为基础、按照“标准规范、接口丰富、机制开放”的原则推进,这是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拓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基础。二是要重视和抓好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共享机制、容错机制、筛选机制、淘汰机制、保障机制等配套制度,为数据交汇和应用开发提供支撑。三是要坚持以数据获取和应用为中心,高度注重数据的采集、分发、归集、分析、应用,畅通数据导入导出平台的渠道,严格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逐步深化对大数据价值的挖掘和开发。四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进行平台设计和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和预测性,尽可能考虑到技术发展、时代进步对平台升级和服务优化的客观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升平台的功能和实效。5.4对智慧城市应用及拓展的建议现阶段大部分智慧城市应用具有共通性,比如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这些构成了智慧城市应用的主要内容,也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做法,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同类或相似的应用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但是不能脱离应用的环境条件,不能忽视单个应用的独特属性。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应当采取不同的策略加以推动。一是政府层面的应用,应当突出及时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信息及时获取、准确掌握以及不同部门应用之间的规范有效;二是社会层面的应用,应当突出公益性、便捷性和全覆盖,满足普通市民实现城市生活智慧化、智能化的现实需求;三是市场层面的应用,应当突出原创性、针对性45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和实用性,专注细分领域和新兴需求,开发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应用类产品及服务。在智慧城市应用拓展方面,应当坚持“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社会推动”的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一切从现实出发、从需求出发、从效用出发,不断开拓应用领域和价值空间,探索智慧城市应用的广阔新天地。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引导,通过制定推广行业标准和实施细则,提高智慧城市应用开发的规范化程度;要通过对优秀企业进行政策支持和适度奖励,鼓励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开发更多的应用产品;要逐步放开行业应用,积极推动社会应用,为智慧城市应用拓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其中,立足实际、认清需求、找准部位、整合力量、集中攻关,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应用服务和终端产品,不断扩大智慧城市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让更多的公众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便捷。5.5研究结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智慧城市建设将融入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影响将持续存在并不断发酵。县域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其发展程度与推进速度直接影响智慧城市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期存在,始终是我们必须正视和直面的基本国情。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基层智慧城市建设的不对称和巨大差异。智慧老河口项目初见成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甚至是不可复制的,但仍要看到该项目的探索意义,为研究智慧城市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在智慧城市建设声势浩大、如火如荼的当下,通过剖析智慧老河口建设项目,聚焦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其自身特点与规律属性,分析瓶颈短板与现实障碍,提出一家之言、一孔之见以供参考。笔者相信,智慧城市的远景一定是十分美妙和充满想象的。在不久的将来,城市中每一个人都将享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巨大便利、收获智慧生活给予的深刻启迪,城市管理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智慧服务将无处不在,城市发展将迎来信息时代的新纪元。46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参考文献[1]王家耀.《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J].测绘科学,2014(5):4-5.[2]李德仁,邵振峰,杨小敏.《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11(6):3.[3]刘韵洁.《建设“智慧城市”之我见》.《宁波通讯》2013年第11期,34.[4]史璐.《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5月第5期,P98.[5]王静远,李超,熊璋,单志广.《以数据为中心的智慧城市研究综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年02期,P240.[6][张毅、陈友福、杨凯瑞.《智慧城市的价值分析》,电子政务2012年第10期总第118期,27.[7]许爱萍.《发达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经验与启示》.《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7年04期,69.[8]董礼胜,崔群.《整体性治理:一种研究智慧城市的新视角》.《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总第151期,5-7.[9]DavidVGibson;GeorgeKozmetsky;RaymondWSmilor.TheTechnopolisphenomenon:smartcities,fastsystems,globalnetworks[R].[2011-09-27].Lanham,Md.:Rowman&LittlefieldPublishers:1992.[10][10]GrahamS,MarvinS.Telecommunicationsandthecity:Electronicspaces,urbanplaces[M].London:Routledge,1996:2.[11]张飞舟,杨东凯,张弛.《智慧城市及其解决方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9月第一版,16.[12]NAMT,PARDOA.ConceptualizingSmartCitywithDimen-sionsofTechnology,People,andInstitutions[C].Proceedingsofthe12thAnnualInternationalDigitalGovernmentResearchConference:DigitalGovernmentInnovationinChallengingTimes.ACM,NewYork,June12-15,2011.[13]AndreaCaragliu,ChiaraDelBo,PeterNijkamp.SmartcitiesinEurope[J].Ideas,2009,98(5):1766-1782.[14]NaphadeM,BanavarG,HarrisonC,etal.SmarterCitiesandTheirInnovationChallenges[J].Computer,2011,44(6):32-39.[15]BeibeiHu,TheodorePatkos,AbdelghaniChibani,YacineAmirat.Rule-BasedContextAssessmentinSmartCities[J].WebReasoningandRuleSystemsLectureNotesinComputerScience,2012,(7497):221-224.[16]吴余龙,艾浩军.《智慧城市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城市建设之道》.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20-30.[17][加拿大]简·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387.47 华中农业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论文[18]时寒冰.《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229.[19]王华,陈晓茜.《把握数字城市建设契机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108.[20]《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智慧老河口二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老河口市政府门户网站.2017年9月6日.48 县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智慧老河口项目为例致谢难忘的校园学习即将结束,在此,感谢教导我的所有老师和共同学习的同学们,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给予了很大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本论文能够顺利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赵微老师,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赵微老师都给予了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感谢辅导员方艳老师,在准备盲评、答辩的过程中给予了及时指导和帮助。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4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