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重要农艺性状qtl的近等基因系选育和遗传效应分析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qtl的近等基因系选育和遗传效应分析

ID:34607410

大小:8.32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9-03-08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qtl的近等基因系选育和遗传效应分析_第1页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qtl的近等基因系选育和遗传效应分析_第2页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qtl的近等基因系选育和遗传效应分析_第3页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qtl的近等基因系选育和遗传效应分析_第4页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qtl的近等基因系选育和遗传效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qtl的近等基因系选育和遗传效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密级英文题目:DevelopmentofTargetQTLNearIsogenicLines堑亟Q曼塾鲍鱼垦鱼丛Q£Q旦墨亟壁!煎亟丛蓟Q!导专论文提交日期:学位授予日期:河南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书学位论文题目玉米重要农艺性状QTL的近等基因系选育和效应分析学位级别导师姓名硕士学生姓名学位论文是否保密李永明l掌翌I作物遗传育种吴建宇否如需保密,解密时间年月日独创性声明本人呈交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

2、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为获得河南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指导教师对此进行了审定。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特此声明。一签谚蕾峭日期:wl;年S月_;oH导师签名:日期:训;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本人完全了解河南农业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生必须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提交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并提供El录检索和阅览服

3、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人同意河南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本人完全了解《河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的有关规定,在毕业离开河南农业大学后,就在校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发表的所有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河南农业大学,试验材料、原始数据、申报的专利等知识产权均归河南农业大学所有,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注: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于本授权书。研樾名瘩永瞧摊名:日期:pl碎箩月;汨日期:纠肆宇吴印建胃钟7学院领导签日期:年月日致谢即

4、将离开学校离开实验室踏上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内心涌现出无限的感慨,除了踏上社会的激动,心中更多的是不舍。论文有关研究工作是在导师吴建宇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实验的设计、文献的查阅、试验工作的实施、论文的撰写和修改,都凝聚着恩师的大量心血。在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尊敬的导师吴建宇教授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三年来,导师一直给予我学习上的鼓励和生活上的关心。导师渊博的知识底蕴、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工作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我启发甚深,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感谢玉米中

5、心陈彦惠教授、李玉玲教授、席章营教授、刘宗华教授、汤继华教授、胡彦民教授等各位老师三年来对我在学术和实验上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感谢研究生处及农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在三年的生活和学习中给与的关心和支持。在这三年里,整个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离不开丁俊强老师和夏宗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他们为我指点迷津,开拓思路,给予许多指导与建议,谨在此向两位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他们清晰的思路,严谨的治学态度令我无比敬仰。感谢孟忠山师傅和田爱玲师傅在田间试验中给予的帮助,我们实验的成功离不开他们在田间的辛勤劳动。感谢师兄陈甲法、赵荣

6、兵、程红亮、李贤唐、周朋,师姐黄荣荣、李会敏、曹汝妃、张华、贾运丽、孙凯乐,同届李军旗,师弟吴亚滨、周子键、韦洋洋和师妹陈玉娜、温晶晶在学术上给予的莫大帮助和大力支持。课题组的同门使我感受到实验室生活的充实和愉悦,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感谢09级、lO级农学院及生命科学学院实习生对本试验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感谢10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同学们和同寝室文春南、王小明、康杰三年来对我的科研和学习上的关心和帮助。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对我的支持和关心。特别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无私的奉献给予我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奋进的动

7、力,使我可以乐观、积极地去应对生活和实验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再次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及亲人朋友,祝他们工作顺利、幸福安康!向参加本论文评阅和答辩工作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李永明2013年5月于郑州目录摘要⋯⋯⋯⋯⋯⋯⋯⋯⋯⋯⋯⋯⋯⋯⋯⋯⋯⋯⋯⋯⋯⋯⋯⋯⋯⋯⋯⋯⋯⋯⋯⋯⋯⋯⋯⋯⋯⋯⋯⋯⋯⋯⋯⋯⋯⋯⋯⋯一11文献综述⋯⋯⋯⋯⋯⋯⋯⋯⋯⋯⋯⋯⋯⋯⋯⋯⋯⋯⋯⋯⋯⋯⋯⋯⋯⋯⋯⋯⋯⋯⋯⋯一31.1遗传标记技术研究进展⋯⋯⋯⋯⋯⋯⋯⋯⋯⋯⋯⋯⋯⋯⋯⋯⋯⋯⋯⋯⋯⋯⋯⋯⋯51.1.1形态学标记⋯⋯⋯⋯⋯

8、⋯⋯⋯⋯⋯⋯⋯⋯⋯⋯⋯⋯⋯⋯⋯⋯⋯⋯⋯⋯⋯⋯⋯51.1.2细胞学标记⋯⋯⋯⋯⋯⋯⋯⋯⋯⋯⋯⋯⋯⋯⋯⋯⋯⋯⋯⋯⋯⋯⋯⋯⋯⋯⋯⋯51.1.3生化标记⋯⋯⋯⋯⋯⋯⋯⋯⋯⋯⋯⋯⋯⋯⋯⋯⋯⋯⋯⋯⋯⋯⋯⋯⋯⋯⋯⋯⋯51.1.4分子标记⋯⋯⋯⋯⋯⋯⋯⋯⋯⋯⋯⋯⋯⋯⋯⋯⋯⋯⋯⋯⋯⋯⋯⋯⋯⋯⋯⋯⋯61.2QTL分析的原理和方法⋯⋯⋯⋯⋯⋯⋯⋯⋯⋯⋯⋯⋯⋯⋯⋯⋯⋯⋯⋯⋯⋯⋯⋯⋯71.2.1QTL分析的原理和方法⋯⋯⋯⋯⋯⋯⋯⋯⋯⋯⋯⋯⋯⋯⋯⋯⋯⋯⋯⋯⋯⋯⋯7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