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金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河北省衡水金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ID:34630005

大小:603.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3-08

河北省衡水金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河北省衡水金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河北省衡水金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河北省衡水金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河北省衡水金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金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衡水金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儒家关于国家的制度文明设计中,由《诗经》而衍生出的风雅精神是奠基性的,它构成了中国美学乃至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受推崇的侧面。按照现代学科分类,诗被纳入文学,其价值仅被定性为审美愉悦;与此密切相关的风雅,则仅指文人士大夫所追慕的生活格调和情趣,这种定位,不仅使“文学”“诗学”之于传统中国的意义被狭隘化,而且使风雅之于中国传统制度文明建构的意义也变得逼仄了。那么。关于风雅,我们如何理解它的价值,并认识它的现代意义呢?首先,奠基于诗教的风雅之教是

2、一切人文教化的始基。孔子之所以将诗教排在“三教”首位,原因无非在于诗总是传达关于自然和人生的美好情愫,能够使人在受教育之初,就因感悟世界美好而兴发良善心志,进而使人性变得积极、健康、乐观。这种心志,是风雅赖以形成的心理基础,否则就极可能成为缺乏内在根据的假风雅或附庸风雅。其次,孔子以“温柔敦厚”为风雅定调,并不意味着为人处世柔顺软弱,而恰恰是要由此彰显超越世俗价值的雄强和果敢。在儒家看来,以泰然心态面对方为真勇者和大丈夫。如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围困鲁国曲阜,面对行将降临的屠城灾难,“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这

3、种对文明价值的无畏坚守,显然是一种大风雅和大勇敢。同时,儒家的温柔敦厚,也不是不讲原则,而是外圆内方,怨刺而不失善意,坚持原则而不伤大雅。第三,在中华文明史上,风雅不仅关乎士人个体的精神养成,更关乎家国天下的风尚再造。在个体层面,风雅表现为士人文质一体、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即孔子所讲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家族层面,它表现为对人文教养和知识文化学习的重视,古人所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无一不是将良好家风的养成作为家族延续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在国家层面,周公制礼作乐是中国数千

4、年风雅传统的开端,此后的中国史。就是对这一传统的不断追忆、回溯、复归和发扬。需要指出的是,风雅在传统中国,虽然具有多元价值面向,但它归根结底奠基于中国人对美和艺术的崇尚。在一个以礼乐风雅为标识的国度,关和艺术因为对中国文明乃至国家建构的深度参与而显现出崇高性和神圣性。我们今天提倡的“美丽中国”建设,不仅应指自然界山川秀美,同时也应将人文礼乐风雅纳入其中。这种具有鲜明审美特质的立人、立国之道,在世界文明史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优良传统。(摘编自刘成纪《走向风雅》)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

5、诗经》衍生出的风雅精神是中国美学乃至中华民族精神最受推崇的侧面之一。B.表现为君子之风的风雅赖以形成的心理基础是因感悟世界美好而兴发的良善心志。C.孔子讲的“温柔敦厚”内含超越世俗价值的雄强果敢,外显为不失善意和不伤大雅。D.孔子关于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的说法倡导的是士人文质一体、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介绍“风雅”的价值及现代人们对其狭隘化的定位,从而引出了问题。B.文章分析了风雅对于人文教化、人性修养、家国天下等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C.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引用论证等,分析由近

6、及远、由表及里、由小到大。D.文章末尾指出了风雅的来源,提出了风雅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诗学对于传统中国,风雅对于中国传统的制度文明建构,均具有普遍意义。B.孔子将诗教排在了“三教”的首位,所以我们说风雅之教是一切人文教化的始基。C.风雅对士人个体的修养、家族的延续、国家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D.人文礼乐风雅是具有鲜明审美特质的立人、立国之道,是崇高而神圣的优良传统。【答案】1.D2.B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问

7、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D,偷换主体,不是“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的说法,而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说法。故答案选D。【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B,概括失当,从第三段来看,“人性修养”应为“为人处世”

8、;从第四段来看,“家国天下”之外还应有“士人个体的精神养成”,选项表述可改为“文章从风雅之于人文教化、为人处世、个人家国三方面的意义入手进行分析”。故答案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归纳、推断、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