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lt 5079-1997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

关于dlt 5079-1997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

ID:34692204

大小:629.05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3-09

关于dlt 5079-1997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_第1页
关于dlt 5079-1997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_第2页
关于dlt 5079-1997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_第3页
关于dlt 5079-1997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_第4页
关于dlt 5079-1997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dlt 5079-1997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页码,1/46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DesignspecificationsforhydropowerheadraceandforebayDL/T5079—1997电力工业部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主编部门: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批准文号:电综[1998]33号实行日期:1998年5月1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电力工业部、水利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1988年9月)中的水工部分—水力发电,编号15——水电站引水渠道设计规范的安排编制的,考虑到前池与引水渠道在工程上紧密相连,决定增加前池的设计内容,名称定为《水电站引

2、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我国已建设了大量的渠道引水式水电站,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为统一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指导设计,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标准。为编制本标准,编制组对我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渠道引水式水电站进行了调查,开展了专题研究,经充分论证,将成熟的工程经验和科技成果引入标准。编制过程中先后召开过专题研讨会、征求意见稿讨论会、送审稿审查会,于1996年5月完成报批稿。本标准系首次编制,其内容反映了我国在水电站引水渠道和前池方面的技术水平。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管理局提出

3、、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水利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可冀、韩立、艾克明、谢致刚、罗观育、吴季宏、陶志成、谢文伯、唐进虎。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型水电站工程中以发电为主的引水渠道及前池的设计。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50201—94防洪标准GBJ71—84小型水力发电站设

4、计规范GBJ139—90内河通航标准DL/T5057—1997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133—84水闸设计规范SD303—88水电站进水口设计规范SD341—88溢洪道设计规范SDJ12—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部分)SDJ21—78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试行)及其补充规定SDJ134—84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DJ217—84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试行)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SDJ218—84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18—9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26—92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3总则http

5、://www-lcdljx/bzhb/ZY/328/3281500.HTM2007-8-1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ÿwww.fineprint.com.cn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页码,2/463.0.1为统一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确保工程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标准。3.0.2引水渠道和前池的设计,应处理好防洪、防污、防渗漏、防泥沙以及防冰等方面的问题。3.0.3引水渠道和前池的设计,应具备水电站水能规划,以及与建筑物设计有关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工程建设条件、环保要求、运行条件等基本资料。资料的精度应满足不同

6、设计阶段的要求。4引水渠道布置4.1引水渠道型式的选择4.1.1引水渠道型式的选择,应结合地形、地质、施工、运行以及枢纽总体布置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自动调节渠道、非自动调节渠道、或自动与非自动相结合的调节渠道。4.1.2符合下列条件可选择自动调节渠道:1)渠道进水口水位变幅不大,渠道长度较短,渠底纵坡较缓,渠道大都处于挖方内;2)无适宜于修建泄水建筑物的条件;3)运行要求利用渠道积蓄水量作为水电站的调节容量。4.2引水渠道线路的选择4.2.1应避开大溶洞、大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且不宜在冻胀性、湿陷性、膨胀性、分散性、松散坡积物以及可溶盐土壤上布置渠线。

7、若无法避免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4.2.2宜少占或不占耕地,避免穿过集中居民点、高压线塔、重点保护文物、军用通信线路、油气地下管网以及重要的铁路、公路等。4.2.3山区渠道宜沿等高线布置渠线,采用明渠与明流隧洞或暗渠、渡槽、倒虹吸相结合的布置,以避免深挖高填。4.2.4引水渠道的弯曲半径,衬砌渠道宜不小于渠道水面宽度的2.5倍,不衬砌土渠宜不小于水面宽度的5倍。4.2.5寒冷地区渠道线路的选择,应符合有关专业技术规范的规定。4.3引水渠道进水口的闸门设置4.3.1非自动调节渠道应在进水口设置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4.3.2自动调节渠道宜在进水口设置事故检修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