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满天下陶行知思想

爱满天下陶行知思想

ID:34715989

大小:51.3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爱满天下陶行知思想_第1页
爱满天下陶行知思想_第2页
爱满天下陶行知思想_第3页
资源描述:

《爱满天下陶行知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爱满天下”——学习陶行知思想的感悟    “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的确不错,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参加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08年二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之后,我深深地被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感动。作为一名走在课改前沿的教育工作者,我从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

2、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他爱科学、爱真理、爱祖国人民、爱全人类,“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   古今中外

3、的教育家对师爱都曾作过深刻的阐述。孔子说:“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悔乎?”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

4、育发扬光大。“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对正在健康成长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有了这种的力量,就能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许多实践证明: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   (一)要相信孩子   教师爱学生,决不是单从生活上关心照顾,更重要的是相信他们的上进心,相信他们的才能,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相信孩子,就是唤起孩子们心灵中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二)善于运用教育性语言   我们教师更要善于使用教育性语言,一个深深热爱学生的老师,会发现学生身上许许多多闪光的思想、品质与行为,并乐意运用语言去点燃它。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态度,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奥秘所在。有时,一个微笑,一句赞美的话,以及细致入微的关怀,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肯定和鼓励。这种感情上的激励,要比“物质”的奖励更能深刻地激起孩子的上进心。   (三)要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  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就得了解学生的需要,否则变会“隔鞭搔痒”。教师要把爱的雨露洒

6、向学生的心田,首先要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不能理解,就谈不上情感沟通,爱和服务也就成了空话。由于学生正处心理渐变期,他们的心理行为往往缺乏自制性,教师不可跟学生“一般见识”。教师的心理承受里应大大超过学生。比如:在生活中,在与孩子的交往中,难免会有矛盾。对于孩子出现的矛盾心理,一种平静的、不加指责的态度对孩子将是有益的。因为这种态度告诉他们,即使他的感情混乱了,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情时,他内心就不再感到一切都混乱了。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的任务在于精雕细刻地塑造学生的灵魂,注意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教师要尊重

7、学生的个性,也要针对他们的个性进行严格要求。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严是爱,松是害”,这是教育的真理。尊重个性不是迁就原谅学生的缺点,而是按照他个性发展的规律进行正确引导。即使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也要严格要求,不能因为喜欢就袒护他们,放松对他们的要求。“响鼓也要重锤敲”,严格要求,积极引导,正是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护。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的个性进行教育,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适应学生的本领。  (五)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求师生之间做到平等相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