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网刊2011年第5期观第51届世乒赛女单决赛有感

体育网刊2011年第5期观第51届世乒赛女单决赛有感

ID:34739271

大小:67.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体育网刊2011年第5期观第51届世乒赛女单决赛有感_第1页
体育网刊2011年第5期观第51届世乒赛女单决赛有感_第2页
体育网刊2011年第5期观第51届世乒赛女单决赛有感_第3页
体育网刊2011年第5期观第51届世乒赛女单决赛有感_第4页
体育网刊2011年第5期观第51届世乒赛女单决赛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育网刊2011年第5期观第51届世乒赛女单决赛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育网刊2011年第5期 观第51届世乒赛女单决赛有感2011-9-1610:13:15浏览次数509 熊志超(圣保罗男女中学康乐协会,中国香港)摘  要:综观第51届世乒赛中国运动员展现出的各个技战术水平都是最强大无比的,但是从李晓霞决赛遭遇丁宁那个“超运气球”导致心理崩溃引發的心理問題来看,心理技能训练的确是目前中国教练员的薄弱环节,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對此作者导出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面对“逆境应对”策略概念及教练员“专项技能与心理技能之间关系”的思考。关建词:逆境应对;李曉霞;丁寧;专项技能与心理技能

2、之间的关系前言   荷兰鹿特丹第51届世乒赛已经降下帷幕,和赛前预料的结果一样,中国队没悬念地再次包揽所有五个单项(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及混合双打)的全部金、银牌,再次向世界展现出不可动摇的乒乓王国统治地位,可喜可贺!   本人看了电视现场转播的大部分比赛,感觉最深刻的比赛是李晓霞与丁宁那场生死之战,也看到了包括央视著名主持人和现场转播的嘉宾对这场比赛的点评和坊间对这场比赛的评论。不过令我感觉奇怪的是,他们对丁宁在第六局那个把李晓霞欲上演亚运惊天大逆转的好戏彻底粉碎的“超运气球”绝口不提,这运气球是丁宁制胜的

3、转折点,同时也是导致李晓霞心理崩溃的导火线,是全场比赛的关键所在。按理记者们应大作文章才对啊!他们是不是回避了一个比赛中最棘手的如何面对逆境应对的心理问题。对此本人想谈点粗浅的看法。1. 李曉霞上演惊天大逆转好戏未能如愿案例分析   其实李晓霞与丁宁这场生死战谁输谁赢都正常,丁宁的压力比李晓霞小,她是摆在拼的位置来打比赛的,所以前两局打得比李晓霞好。李晓霞包袱比丁宁重(如果这次能赢就是世乒赛冠军同时稳座一姐的宝坐;离奥运会女单冠军不远了,甚至是大满贯),所以她第二局10:6领先输了一点不奇怪,丁宁有一局不也8:

4、3领先输了吗?要知道在大赛中出错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双方都在高压力下比赛,双方都在不断出错的情况下,就看谁最后出错少谁就获胜。   李晓霞在大比分0:3落后时,没有放弃。她显然没有过多考虑过结果,而是如何打好当下比赛的过程。毕竟她有过去年亚运0:3落后于郭跃实现惊天大逆转的经验,结果连追回两局且第六局以5:0和6:1遥遥领先,她已逐渐调整好心态(心理能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技术动作比先前流畅(失误少了),即形势对她已经愈来愈有利的时候,丁寧在比分4:7時,救了一個看似必死無疑的球,這突如其来要命的“超运气球”不僅

5、救了她的命,還扼杀了李晓霞逆转的美梦。这一球对双方的心理会影响很不一样。丁宁这个运气球对她的士气和信心是个很大鼓舞,比分逐渐追上,只要赢了这局就是世界冠军,心理优势有多大啊!而李晓霞第六局比分一直领先眼看就要到手并憧憬着上演亚运惊天大逆转好戏的大好形势下,被对方这个意想不到的“超运气球”把正常的心理防线给摧毁了。此时她的脑海里开始涌现出负面的思想,她自责(今天我的手气怎么那么臭)、后悔(如果这球我接好了就是8:4了)、怨恨(今儿我的运气也太差了,怎么老天爷不是眷顾着我呢?),甚至脑子里出现短暂的一片空白。此时此

6、刻各种各样复杂的负面思想占了上风,其深层心理中各种不合理的信念都表现出來了。如“我必须赢得这场比赛,才能拿世界冠;才能得到教练的信任;“输掉这场比赛我就不能成为一姐”;“我四年前和郭跃决赛输掉了比赛,难道这回也难逃一劫”?凡此种种都是负面的思维,如此过多考虑比赛结果和想赢怕输就会造成心理能量过高,同时导致过度的应激从而引起高度紧张和压力,甚至出现焦虑,使技术动作变形,根本无法正常发挥水平。   我相信李晓霞尝试过用正面的思维把负面的盖过去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可是没有成功。运动员在没经历过这种意外的环境中比赛,在短

7、时间是很难转过弯来的。可见,双方的心理落差用差之千里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这种情况下,对任何级别的运动员都是致命的心理伤害(“运气球”的制造者反过来亦然),其结果是超出了李晓霞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压力和应激状态下竟然1分未得(7:11)而屈居亚军。可见,逆境中比赛的心态多幺重要啊!本人认为这不能怪李晓霞无能(她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正如我国学者姒刚彦教授(现任香港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主任)所指出的,“处在高压力竞赛情境中的运动员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又一个的决策,并付之行动,她/他的认知、动机,甚至基本生理机制在

8、这一过程中通常受到了限制,要期望她/他在如此复杂的应激情况下总是表现出最佳思维与最佳行为可能是夸大了人的‘完美’理性”[1]。反之,从脚踏实地的逆境应对开始做起,可能更有说服力。2.教练员“专项技能与心理技能之间关系”的思考   在此本人斗胆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李晓霞的主管教练对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是否做得欠到位?有没有研究过或训练过决赛出现逆境时如何应对的问题?但凡搞体育的人都知道心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