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意象积累

古代诗歌的意象积累

ID:34749659

大小:77.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古代诗歌的意象积累_第1页
古代诗歌的意象积累_第2页
古代诗歌的意象积累_第3页
古代诗歌的意象积累_第4页
古代诗歌的意象积累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的意象积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的意象积累古典诗歌有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有一些事物已经成为古代诗人和此人经常使用的意象.这些意象身上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布了解这些意象,不积累一项所具有的特定含义,读起山歌来就会感到不知所云.因此,鉴赏诗歌必须了解一些关于意象的常识.在古代诗词中,许多意象有其固定的意蕴,形成了特定的诗歌语言.鉴赏时联系一项的特定含义,便能较快的把握诗歌内容,对于意象需要不断积累.意象旧时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例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

2、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中“缺月”越“疏通”“幽人”“孤鸿”等都属于意象。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及其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类:一、自然类意象(一)  植物类意象枫叶:愁思。如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额,”。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活力,希望。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到来。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里别着的愁绪。杨柳(柳、杨、垂柳、柳枝)——“柳”者,“留”也。“柳”“留”二字谐音,因而“折柳”相留

3、,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古人取其意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而且杨柳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古人取其意表示眷恋不舍。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花开:希望。桃花:象征美人。丁香:愁思情结。唐人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陆游的《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落花:花落

4、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世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大多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的,青春难再。竹:气节,积极向上,质朴,虚心,正直。竹本性固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一般象征隐士君子。梅子:以梅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李清照的《点降唇》:“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松、梅、菊: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

5、松菊犹存。”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松柏:伟岸、坚强的生命力。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凌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白花散出的芳香,因此受到诗人的敬仰与赞颂。莲:与“怜”音同,古诗写莲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

6、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虚实结合,语音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其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古典诗歌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品行的高洁。如兰交——喻志同道合的人,兰途——比喻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草: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生命力。虽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

7、现离别羁旅之情。“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人的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展开上,碧草连天,似将诗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际涯。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表现此种情景最为尽致。故古诗文中翻写到离别远行、抒述离愁别恨,常常以草来寄托或映衬。(可以举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禾黍:黍离之悲。(举姜夔的《扬州慢》)飞蓬、枯草:随风飘飞、居无定所。牡丹:荣华富贵。(举周敦颐《爱莲说》)。梧桐:遇秋先损,常用来表达孤独失意者的悲秋之情。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

8、对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是梧桐叶先行凋落,正所谓“一叶落而知秋”。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了古人常用的手法。浮萍、芭蕉: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李清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