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永州道县道州之绍基故里东门村

品读永州道县道州之绍基故里东门村

ID:34751451

大小:75.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品读永州道县道州之绍基故里东门村_第1页
品读永州道县道州之绍基故里东门村_第2页
品读永州道县道州之绍基故里东门村_第3页
资源描述:

《品读永州道县道州之绍基故里东门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品读永州》道州篇之绍基故里【导语】一个从北方迁徙而来的普通村落,人才辈出,探花、进士、举人、一品官、二品官、将军、诗人、书法家达百余人,是何等的族风使然,成就了如此人文胜景,今天品读永州摄制组与您一起走进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的书法大师何绍基故里————道县东门乡东门村”(车辆行驶在道县街道上、古街里、穿过古城门)【开场】王伟:“品永州观天下沿着道州的古城墙一路行驶出了南门口再往东走不远的地方就来到了清代第一书法大家何绍基的故里东门乡的东门村在元末明初的时候何氏的祖先们从山东青州迁徙到这里在此扎根并繁衍生息了数百年在这几百年当中何氏家族出现了多

2、位诗人以及书法大家他们的思想和文化深刻的影响着后人也正因为如此何氏的族人们这种诗书传家的风尚才得以很好的保存并流传至今”东门何氏最先择居郡治东隅(yú),到明代家族逐渐发达,村落规模逐步形成,东门村古风浓郁,整个村落布局为一纵八横,占六成的民居还是清一色的晚清建筑式样,木柱、青砖、灰瓦、马头墙,屋宇仳(pǐ)连,小巷深深。村中巷道皆为青石板、鹅卵石铺就,这些明清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何国祥是何氏第26代后裔,在他家中珍藏着极其珍贵的清末手书版何氏族谱,里面详尽记载了东门村何氏家族迁徙繁衍、世代相传的沧桑往事。【同期】何氏第26代后裔何国

3、祥石鱼湖在东门村的村尾,一到枯水期,那湖中一块大石的石背就露出水面,很似一条大鱼浮在那,元结做道州刺史时,常在此游湖,饮酒赋诗,最为著名的有《石鱼湖上醉歌并序》“石渔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的绝唱流传至今,徐霞客游道州时也曾记载过石鱼湖。东门村村口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题写的“何绍基故里”和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题写的“东洲草堂”的牌坊高耸挺立,早已注释了东门村与其他村落大为不同之处。【同期】何氏第26代后裔何国祥:东洲草堂始建于元末明初,当时是东门何氏的私塾,当时起名叫“鹤鸣轩”,后来何绍基在四川做官以后啊仿杜甫草堂改作“东洲草堂”它是东门培养人才的

4、摇篮何绍基在咸丰年间主持四川学政,闲时常往来拜谒杜甫草堂;“因言事罢官”后,赋闲回到家乡东门村,仿照杜甫草堂建了个书房,因书房正对潇水河中的东洲,故名东洲草堂,雅爱之下,自己的号也改称东洲先生。后来何绍基以“东洲草堂”来命名他的诗文集,取义于此。【同期】这里就是何绍基的故居对他童年生活成长的地方在八岁之前我看这个院子很开阔啊这个布局跟其它院子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好像这个上面有字是吧是的每个柱子上面都有字他这个字雕的很精美这个写的是什么写的是“有余地步维忠厚”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治家的理念每一根柱子上都有这边也有这边是“不朽家风是肃雍”他从小就生活在这

5、样一个环境里面不单单受到这种家风文化的熏陶而且这种书法艺术也从小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奠定了他这种以后的书法成就八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这里照壁之内,天井宽敞透亮,屋宇的大构件如柱头、横梁等用材粗大坚实耐久考究,精细之处如格扇、窗花、柱础等雕刻精美、工艺精湛。【同期】房子里面这些装饰啊都是跟这些兰啊梅啊松啊吉祥的动物啊有关都是一些寓意很高尚的植物或者动物对他这个家风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帮助这块匾探花及第这个探花讲的是谁这个探花就是何凌汉他就是中进士第三名何凌汉是何绍基的父亲刚才进来的时候我看上面牌匾写着相府就是说他已经做到“相”了对就是说他做到四部的尚书家乡的人就认

6、为他是一个宰相的级别了同村子里的一些大户相比,这座小庭院显得比较紧凑而简单,何凌汉一边在家开办私孰培养道州子弟,一边青灯苦读,终于在嘉庆十年(1805)高中进士第三。寒门出探花,可以想见,当报喜的锣声传入东门村,33岁的何凌汉是怎样的喜极而泣。此时身为长子的何绍基刚满六岁,正当睁眼看世界之时,父亲的万丈豪情,点燃了绍基早熟的心志。道光十六年(1836),在父亲高中探花三十年后,37岁的何绍基也考中进士。道州的声望,因为何氏父子而到了另一个高峰。这个简单的院落造就了不简单的何绍基,他被称“晚清书法第一人”。如今何绍基的名字不仅是他家族的荣耀,也是这方县域

7、的荣耀,更是我们民族的荣耀,他的书法艺术百余年来也深深地影响着族人。【同期】这幅对联讲的是什么这个就是村子里面办酒办喜事结婚酒这是谁写的这幅对联这幅对联不好意思是我写的哦就是您题的您的字非常不错这就是何体吗这是何体村子里所有办喜事或者逢年过节需要写的对联楹联都是用的何体吗对都是用的何体东门村因先祖的荣耀而有了探花第和进士楼。建筑是湘南流行的祠堂建筑式样,功能也几近相似,都是敬祖笃祀、告慰先贤所在。何凌汉道光二十年(1841)卒于京城工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任上,葬于今长沙市望城县,现仅存遗址。道州何氏后裔想办法将散落于望城田地里的何凌汉墓碑征集回来,虽稍有残

8、缺,但通过碑文,既可一睹盛年时期何绍基的书艺,更能体会到他们父子情深的感人,而何凌汉飘落他乡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