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译读2鞭长莫及尔虞我诈

文言译读2鞭长莫及尔虞我诈

ID:34773053

大小:78.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文言译读2鞭长莫及尔虞我诈_第1页
文言译读2鞭长莫及尔虞我诈_第2页
文言译读2鞭长莫及尔虞我诈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言译读2鞭长莫及尔虞我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鞭长莫及·尔虞我诈[春秋]左丘明阅读引导《左传》是先秦历史文学中的一部著名的作品。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加以阐明的著作。经过宋代以来的考证,这个传说动摇了。现代人一般都认为这部著作是战国初年(公元前五世纪)魏国史官的作品,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把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作,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传》这部著作,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起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止,共二百五十五年内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间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写作技巧上,叙述战争和复杂的事件有条不紊,繁简

2、适当,善于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其它的细节中描绘形象,突出性格,因此它的艺术价值较高,为后人所推崇,对后代撰写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有较大影响。对译注释十五年春,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十五年春,宋国人派乐婴齐去晋国告急求援,晋景公想要援救宋国。伯宗说:“不行,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古人说过:‘鞭子即使很长,达不到马肚子上。’上天正在保佑楚国,不能同它争斗。晋国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虽然强盛,怎么能违背天意?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河流湖

3、泊能容纳污泥浊水,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山林草莽隐藏著毒虫猛兽,美玉中隐匿著瑕疵,国君也可以含耻忍辱,这是上天的常规。君其待之。”乃止。王还是等一等吧。”晋景公便停止了出兵。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晋国派解扬到宋国去,叫宋国不要向楚国投降,并告诉他们说:“晋国的军队已全部出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发,快要到宋国了。”(解扬路过郑国时,)郑国人扣住解扬并把他献给楚国。楚庄王用重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礼收买他,让他对宋国人说相反的话。解扬不答应。楚王再三劝诱,他才答应了。楚王让

4、解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扬登上楼车,叫他对宋人喊话说晋国不来救宋国,解扬借机传达了晋君要宋人坚守待援的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榖,「不榖(ɡǔ):不善。古而令。楚庄王要杀解扬,派人对他说:“你既然已经答应了我,代王侯自称的谦词。」却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又违背诺言,是什么原因?这不是我不讲信用,而是你丢弃了它,快去接受你该受的刑罚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吧!”解扬回答说:“臣下听说过,国君能制定正确的命令就叫义,臣子能奉行国君命令就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

5、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3叫信,信承载着义而推行就叫利。谋划不丢掉利益,以此捍卫国家,这才是百姓的主人。合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乎道义不能有两种诚信,讲求诚信不能接受两种命令。君王收买臣下,就是不懂得“不能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霣,「霣:同“陨”坠落,受两种命令’的道理。我接受君命出使,宁可去死也不能背弃使命,引申为丢掉。」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难道可以用财物收买吗?我之所以答应君王,是为了借机会完成我的使命。我死了而能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考死:善又使命,这是我的福分。我们国

6、君有诚信的臣下,臣下又能完成使命而死,终。」还有何求?”楚子舍之以归。什么可求的呢?”楚庄王放了解扬,让他回国。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毋畏:申犀夏历五月,楚国军队要撤离宋国,申犀在楚庄王的马前叩头说:“无畏之父。」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明知会死,但不敢背弃君王的命令,现在君王您背弃了诺言。”楚王无法回答。楚臣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正为楚王驾车,他说:“修建房屋,把种田的人叫回来,宋国就一定会听从君王的命令。”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

7、之,楚王按他的话去做了。宋人害怕起来,派华元在夜里潜入楚营,上了子反的床,把他叫起来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说:“我们国君派我来把宋国的困难告诉你,说:‘敝国人已经在交换孩子杀了吃,劈开尸骸而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骨烧火做饭。即使如此,兵临城下被逼签订的盟约,就算让国家灭亡,也不能答应。如果撤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离我们三十里,宋国就一切听命。’”子反很害怕,就与华元定了盟誓,并报告了楚庄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楚军退兵三

8、十里,宋国与楚国讲和。华元当了人质。盟誓上说:“我不欺你,你不骗我。”鉴赏评点节选部分有两个成语故事。其一是“鞭长莫及”,伯宗在晋侯想救援宋国时引用了古语、古谚,同时又运用了比喻来劝晋侯按兵不动,充分展现了战国策士们游说特色。而解扬则表现出了一位忠君之臣的应有品格,他坚决不受楚王的收买,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