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品读《在山的那边》

王珏品读《在山的那边》

ID:34782997

大小:60.13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3-10

上传者:U-25918
王珏品读《在山的那边》_第1页
王珏品读《在山的那边》_第2页
资源描述:

《王珏品读《在山的那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山与海的距离——品读《在山的那边》滨城区蒲城中学王珏《在山的那边》是王家新在1979年写的一首诗,当时他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学生,这首诗里他简断、坚定的个人气质得到了最直接的表露。因为他把自己的生命感受注入诗中,倾诉了自己的隐痛和经历,使得诗歌具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一)波澜迭出的粗线条刻画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沉感悟。王家新曾在《山那边的海》里解读本诗,他提及这首诗起源于自己的童年经验,诗的创作与他童年的挫折经验以及在这种挫折中日渐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世界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整首诗看似线条单纯,却又波澜迭出,紧扣人心。诗人信念坚韧,但他的语调并不总是高亢的。他没有回避生活的真实,在诗歌的第一部分,他甚至以一个孩子的语调这样写道:“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仍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些从负面描写的挫折感,反过来从感官和情绪上增进了“山”与“海”对立的真实性,使诗歌得以在一种强有力的冲突中。(二)寓意深刻的象征隐喻着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这首诗里的“山”不仅指具体的作者家附近的山,也指抽象的困难和阻碍,还可以理解为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而诗里的“海”不仅指真正的大海,也指想像中的大海,还可以理解为追求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诗歌里的“海”就是那种永远呼唤着我们出发的象征:“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全诗中心虽说只有一个哲理,却把它寓于大家熟悉、易于接受的事物中去,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三)形象含蓄的语言述说着诗人成长的挫折和憧憬。这首诗歌语言朴素易懂而又不失凝练,以抒情带出哲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诗人首先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述说小时候的幻想,在追逐光明的过程中受到挫折,他失望、沮丧。一个“哭”字,将童年的“我”愿望落空后的情态勾画得淋漓尽致。第二部分以“我”的疑惑说起,照应前文,再次勾起诗人对理想的憧憬。最后诗人以呼告的形式揭示一个富有哲理的信念: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翻过无数座山”,才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山与海究竟隔着多远的距离,我想应该就是追逐梦想的路上经历挫折,战胜困难那个艰辛而又美好的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