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般说教不如帮人悟到

百般说教不如帮人悟到

ID:34785728

大小:99.5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10

百般说教不如帮人悟到_第1页
百般说教不如帮人悟到_第2页
百般说教不如帮人悟到_第3页
百般说教不如帮人悟到_第4页
百般说教不如帮人悟到_第5页
资源描述:

《百般说教不如帮人悟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百般说教不如帮人悟到 有—个女人,丈夫抛弃了她,她唯一的孩子又得病死了。这个妇女痛不欲生,抱着死去的孩子找了很多医生,但医生都说治不了。她不愿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继续寻找,后来有位医生看她那么执著,就跟她说:“听说有位佛陀,智慧广大。你可以去问问,也许佛陀有办法帮你救治孩子。” 女人来到佛陀面前,请求佛陀大发慈悲,无论如何要救活她的孩子,否则她也不要活在人世上了。   佛陀说:“要救活你的孩子,只需要一粒豆子。但这豆子必须出自从来没有死过人的家庭,你去找吧,找到这个家庭,向这家人讨来一粒豆子,就能救活这孩子。”   这女人走了无数的家庭,但没有一个家庭是从来没有死过人的。最后这女人明白了

2、:人总是要死的,每个家庭都经历了死去亲人的痛苦。   ……      孩子不断长大,会遇到很多父母不想让孩子看到的情况,比如衰老、重病、死亡、邪恶……,在第一次遇到强烈打击的时候,人们往往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比如不愿意相信自己会遇到亲人死亡、重病、伤残、邪恶……,觉得这些都离自己很遥远,自己不可能真的碰到。正视人生、接受现实从而改变命运是成长中重要的一课。   就像故事中的女人很多医生已经告诉她孩子死亡的现实,但她无法接受,还在不断地寻找起死回生的药方。显然,这时候只靠说教无法让她明白过来,于是,佛陀就采取了帮她自悟的办法,不去正面否定她打击她,而是让她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问题,最后,她通过

3、自己一遍遍的问询,终于发现:人总是要死的,每个家庭都经历了死去亲人的痛苦。当她自己悟到这一点的时候,不用任何说教她都明白了。   在教育过程中,人们更多地采取说教的方式,说教往往是作为知识或经验教给学习者的,但由于学习者没有深刻的理解或体会,往往只是听了就过去了,很难深入人心。很多说教者很辛苦,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说,说得自己嗓子冒烟、口干舌燥,学习者仍然无动于衷、呆若木鸡。所以,很多说教者会抱怨学习者没良心,抱怨他们不听话,经常大发牢骚,结果变得让学习者更加讨厌、敬而远之。   如果教育者通过启发,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并悟到道理,那么学习者就会发现学习是一项实践和研究,自己在发现和创造知识

4、和道理,由于这些知识和道理是自己发现和悟出来的,自己当然深有体会,而且这个过程变得非常有趣和有挑战性,学习者会陶醉其中、乐此不疲。这样的教育者,教授的时候会很轻松,往往只须一个提问,一句点拨,就会让学习者心甘情愿地忙活半天,而且还会大有“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之感。这样的教育者一般情况下少言寡语,所说皆是点睛之笔,但如果遇到合适的学习者,教育者将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的也许乍听之下不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那方面的知识,但却可以让学习者一下子置身于灵感的海洋,又如饕餮一顿启迪大餐,每一个字都沁入心脾,每一句话都听得灵透,每一个点都让人感悟如泉……学习者只希望时间就此刻打住,打杀长鸣鸡,弹去乌

5、桕鸟。愿得连曙不复瞑,一生都是今朝!   …… 禅说教育之二明师出高徒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苏东坡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注:八风是指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

6、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打过江”了呢?”苏东坡惭愧不已。   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真正的明师修行境界比较高,当然知道弟子的修行境界,但弟子往往不自知,所有就有了妄自尊大。佛印禅师当然明白苏东坡的修行境界,但苏东坡自己不明白,所以经常会找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修行水平,而这种显

7、示听起来虽像那么回事,但实质上不过是所谓的“口头禅”。所以他们一旦略有所得,就会翘尾巴。而只要翘起尾巴来,露出来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试想,如果佛印看了苏东坡的诗,不是这么做,而是跟他讨论,说你的境界不够高,还是会被八风吹动之类的话,苏东坡会承认吗?苏东坡在世间当然是极其聪明、文采极高的人,一般人哪里说得过他?这样的人需要辩得过他吗?   佛印禅师什么都不说,只用了两个字就让一个“八风吹不动”的苏东坡“一屁打过江”了,并且让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