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机集控培训课件

汽机集控培训课件

ID:34798264

大小:7.71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3-11

汽机集控培训课件_第1页
汽机集控培训课件_第2页
汽机集控培训课件_第3页
汽机集控培训课件_第4页
汽机集控培训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机集控培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组设备系统简介:汽轮机作用:汽轮机(steamturbine)又称蒸汽透平。是以水蒸汽为工质的旋转式热能动力机械,它接受锅炉送来的蒸汽,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发电机发电。汽轮机具有单机功率大、效率高、运行平稳、单位功率制造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主要用作发电用的原动机,也可直接驱动各种泵、风机、压缩机和船舶螺旋桨等。还可以利用汽轮机的排汽或中间抽汽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供热需要。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汽轮机分类:1、工作原理:冲动式:蒸汽只在喷嘴(nozzle)中膨胀,在动叶(blade)中不膨胀。国产200MW和哈汽、东汽1000MW机

2、组。反动式:蒸汽在喷嘴和动叶中都膨胀。部分进口300MW和玉环1000MW机组(上汽)。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2、工作参数(新蒸汽压力):低压:新蒸汽压力为1.2MPa~2MPa;中压:新蒸汽压力为2.1MPa~8MPa;高压:新蒸汽压力为8.1MPa~12.5MPa;超高压:新蒸汽压力为12.6MPa~15.1MPa;亚临界:新蒸汽压力为15.1MPa~22MPa;超临界:新蒸汽压力为22.12~25MPa;超超临界:新蒸汽压力为25MPa以上。3、热力特性:凝汽式:全部排汽进入凝汽器,为纯凝汽式汽轮机。回热抽汽式:将汽轮机中做过部分功的蒸汽抽出用来加热给水

3、。中间再热式:新蒸汽在汽轮机前几级作功后,全部引至加热装置再次加热到某一温度,然后再回到汽轮机继续作功。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背压式:排汽压力高于大气压力的汽轮机。调节抽汽式:部分蒸汽在一种或两种给定压力下抽出对外供热,其余蒸汽作功后仍排入凝汽器。4、其它分类:大轴:单轴、双轴。汽缸:单缸、双缸、多缸。排汽缸:单排汽、双排汽、多排汽。汽轮机发展:1882年,瑞典工程师拉瓦尔(Laval)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5马力(3.67千瓦)的单级冲动式汽轮机。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速度级:又称双列调节级(汽轮机的第一级称调节级)。20世纪初,由美国人柯蒂斯(Curtis)发明,所以又

4、称柯蒂斯级(Curtisstage)。速度级一般有两列动叶,在第一列动叶后在汽缸上装有导向叶片,将汽流导向第二列动叶。早期速度级只用于中小型汽轮机的第一级上。优点是能有效降低汽轮机转子长度,缺点是效率低。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20世纪初,电站汽轮机单机功率已达10MW。20年代时单机功率发展到60MW。30年代初发展到200MW的汽轮机。50年代,随着战后经济发展,单机功率又逐渐发展到600MW。60年代制成了1000MW汽轮机(双轴)。70年代,制成了1300MW汽轮机(双轴)。发展方向:其一:整体燃气联合循环(IGCC)和增压流化床燃烧技术(PFBC)。其二:超临界

5、(SC)和超超临界(USC)蒸汽压力大于25MPa、温度高于580℃、单轴、一次中间再热、高效环保(热效率大于45%、脱硫、脱硝、除尘)、大功率(1000MW及以上)。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发展之最:单机最大:1300MW,美国,1972年,共9台,双轴,超临界,24.2MPa、538/538℃,锅炉:B&W,汽机:ABB。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1200MW,苏联,1978年,只1台,单轴,超临界,23.5MPa、540/540℃。参数最高:325MW,美国,1959年,超超临界,34.5MPa、649/565/565℃。效率最高(49%):410MW,丹麦,超超临界,

6、30.5MPa、582/600℃。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现状:目前,世界上共有18台(单、双轴)投入运行,其中日本9台(单轴2台、双轴7台)、德国1台(单轴)、中国8台(华能浙江玉环4台、华电山东邹县2台、国电江苏泰州2台,全部为单轴)。1000MW机组也是目前中国单机容量最大的火电机组。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国内1000MW汽轮机生产厂家:上海汽轮机厂(ABB、WH、SIEMENS)哈尔滨汽轮机厂(TOSHIBA)东方汽轮机厂(HITACHI)汽轮机组效率:提高汽轮机组热效率的方法:1.提高蒸汽初参数。2.降低蒸汽终参数。3.采用回热循环和再热

7、系统。4.常规亚临界机组的典型参数:16.7MPa、538/538℃,其发电热效率约为38%。5.常规超临界机组的典型参数:24.1MPa、538/538℃,其发电热效率约为41%。6.超超临界机组的参数:25~31MPa、580~600℃,其发电热效率比常规超临界机组高4%以上。在超超临界参数范围内:主蒸汽压力提高1MPa,机组热耗率约下降0.13~0.15%。主蒸汽温度每提高10℃,机组热耗率约下降0.25~0.30%。再热蒸汽温度每提高10℃,机组热耗率约下降0.15~0.20%。采用二次再热,机组热耗率约下降1.4~1.6%。目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