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子对铜藻生长、生化组分和氮吸收的影响

环境因子对铜藻生长、生化组分和氮吸收的影响

ID:34803063

大小:2.30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9-03-11

环境因子对铜藻生长、生化组分和氮吸收的影响_第1页
环境因子对铜藻生长、生化组分和氮吸收的影响_第2页
环境因子对铜藻生长、生化组分和氮吸收的影响_第3页
环境因子对铜藻生长、生化组分和氮吸收的影响_第4页
环境因子对铜藻生长、生化组分和氮吸收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因子对铜藻生长、生化组分和氮吸收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UDC:_________学号:15451382285密级:_________温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环境因子对铜藻生长、生化组分和氮吸收的影响作者姓名:李慧培养类型:学术型专业名称:化学生物学研究方向:水环境生态毒理学指导教师:马增岭副教授完成日期:2018年5月温州大学学位委员会分类号:UDC:_________学号:15451382285密级:_________温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环境因子对铜藻生长、生化组分和氮吸收的影响作者姓名:培养类型:学术型专业名称:化学生物学研究方向:水环境生态毒理学指

2、导教师:完成日期:2018年5月温州大学学位委员会温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温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温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温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

3、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温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成果,知识产权归属温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I环境因子对铜藻生长、生化组分和氮吸收的影响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海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海藻场大面积衰退,铜藻自然资源不断减少。铜藻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断被开发

4、,导致铜藻供不应求。此外,铜藻作为一种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水体有生物净化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水富营养化和赤潮频发等环境问题。因此,亟需开展铜藻的增养殖研究。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铜藻在不同生长阶段适宜的环境条件、生化组分累积的最佳盐度以及营养限制胁迫后铜藻对氮的吸收,旨在为铜藻的大规模养殖和生态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测量铜藻生殖托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和色素含量,发现(1)温度为20-25℃、光照为100μmol/(m2·s)、盐度为25‰、N/P为50:1时,有利于铜藻生殖托增长。氮磷比为1:1时,

5、铜藻生殖托宽度的相对生长速率最大。(2)温度为15-20℃、盐度30‰-35‰有利于铜藻生殖托色素含量的积累,而较高温度(如25℃)不利于其色素的累积。光照度为50μmol/(m2·s)时,光合色素含量最高,较弱光有助于铜藻生殖托色素含量的累积。保持氮浓度为8mg/L时,N/P为1:1时,铜藻生殖托色素含量较多;当磷浓度恒定为0.4mg/L时,氮浓度越高越有利于色素积累,说明富氮、富磷培养液有利于色素的积累。2、以NaNO3和KH2PO4为氮源和磷源,研究不同氮磷质量浓度II及氮磷配比对铜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6、氮和磷对铜藻幼苗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且当氮、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mg/L、0.4mg/L时,铜藻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最大;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质量浓度的氮为主效应;不同氮磷质量浓度比影响极显著(P<0.01),且当氮磷比为10:1时,铜藻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最大。3、测定铜藻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和部分生化组分的含量,发现盐度为25‰-30‰范围内,铜藻均有较好的生长,与其余各组差异明显(P<0.05)。当盐度为35‰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1.3mg/g),低于或超过35‰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降

7、低。盐度为30‰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c含量最高。盐度为35‰时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且与30‰和40‰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盐度为30‰时,铜藻藻体内的可溶性糖大量积累,含量达到3.163mg/g,与盐度为0‰组相比增加了3倍。分析生长和生化组分的变化趋势发现,存在一个临界盐度值,大于或者小于这个值呈降低趋势。4、铜藻在营养限制胁迫10天后,测定其在恢复营养盐培养3天内对NH4-N和NO3-N的吸收速率。结果表明,铜藻对NH4-N表现出较强的超补偿吸收能力,在恢复营养培养第一天时,饥饿处理组对NH4-N的吸收

8、速率最高为14.94μmol/(g·h),与正常对照组及饱和处理组间差异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培养到第三天时吸收速率趋于一致。而各组对NO3-N的吸收速率相对较小,最高为6.15μmol/(g·h)。氮源包括NH4-N和NO3-N时,铜藻优先选择吸收NH4-N。实验后测算的相对生长速率证实了铜藻也III存在超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