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子思论阅读答案加翻译

苏轼子思论阅读答案加翻译

ID:34835375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2

苏轼子思论阅读答案加翻译_第1页
苏轼子思论阅读答案加翻译_第2页
苏轼子思论阅读答案加翻译_第3页
苏轼子思论阅读答案加翻译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轼子思论阅读答案加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页眉.苏轼子思论阅读答案加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子思①论苏轼    昔者夫子②页脚..页眉.之文章,非有意于为文,是以未尝立论也.所可得而言者,唯其归于至当,斯以为圣人而已矣。    夫子之道,可由而不可知,可言而不可议.此其不争为区区之论,以开是非之端,是以独得不废,以与天下后世为仁义礼乐之主。夫子既没,诸子之欲为书以传于后世者,其意皆存乎为文,汲汲乎惟恐其汩没而莫吾知也,是故皆喜立论。论立而争起。自孟子之后,至于荀卿、扬雄,皆务为相攻之说,其余不足数者纷纭于天下。    嗟

2、夫,夫子之道,不幸而有老聃、庄周、杨朱、墨翟、田骈、慎到、申不害、韩非之徒,各持其私说以攻乎其外,天下方将惑之,而未知其所适从。奈何其弟子门人,又内自相攻而不决。千载之后,学者愈众,而夫子之道益晦而不明者,由此之故欤?    昔三子之争,起于孟子。孟子曰:“人之性善。”是以荀子曰:“人之性恶。”而扬子又曰:“人之性,善恶混。”孟子既已据其善,是故荀子不得不出于恶。人之性有善恶而已,二子既已据之,是以扬子亦不得不出于善恶混也。为论不求其精,而务以为异于人,则纷纷之说,未可以知其所止。    且夫夫子未尝言性也,

3、盖亦尝言之矣,而未有必然之论也。孟子之所谓性善者,皆出于其师子思之书。子思之书,皆圣人之微言笃论。孟子得之而不善用之,能言其道而不知其所以为言之名,举天下之大,而必之以性善之论,昭昭乎自以为的于天下,使天下之过者,莫不欲援弓而射之。故夫二子之为异论者,皆孟子之过也。    若夫子思之论则不然,曰:“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圣人之道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是以天下无不可学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是以学

4、者不知其所穷。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此不亦孟子之所以为性善之论欤!子思论圣人之道出于天下之所能行,而孟子论天下之人皆可以行圣人之道,此无以异者。而子思取必于圣人之道,孟子取必于天下之人。故夫后世之异议皆出于孟子。而子思之论,天下同是而莫或非焉。然后知子思之善为论也。    【注】①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受教于孔子的学生岑参。②夫子:即孔子。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务为相攻之说务:致力。    B.各持其私说

5、以攻乎其外私:个人的。    C.皆圣人之微言笃论微:轻微。    D.天下同是而莫或非焉同:认同。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之道,可由而不可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B.诸子之欲为书以传于后世者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    C.昭昭乎自以为的于天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故夫二子之为异论者,皆孟子之过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思的思想起源于孔子,所以文章从孔子写起,评述孔子不刻意树

6、立刻薄的观点,所说的都恰到好处,不会引起争论。    B.孔子去世后,诸子百家都想著书立说而流传后世,于是争论就产生了,作者将这种局面的产生归因于“三子之争”。    C.子思认为圣人的学说即使愚钝的男女都是可以理解并且能够践行的,而深奥的地方,圣人也未能完全领会,也不能完全做到。    D.作者将子思、孟子两人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子思比孟子更善于立论的结论,思路清晰,论述严密。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圣人之道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造

7、端乎夫妇之所能行是以天下无不可学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是以学者不知其所穷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汲汲乎惟恐其泪没而莫吾知也,是故皆喜立论。(3分)    (2)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4分)    答案:    16.C17.D18.B    19.圣人之道/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是以天下无不可学/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是以学者不知其所穷    20.①页脚..页眉.心情迫切,唯恐自己被

8、湮没而不被后人了解,因此都喜欢树立观点。    ②页脚..页眉.这就像恻隐之心是仁爱的表现,但仁爱不仅仅是恻隐之心;懂得廉耻是道义的表现,但道义并不停留在懂得廉耻上。(7分。第一句3分,第二句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文言文译文】    从前夫子的文章,不是刻意要著书立说,因此不曾想树立观点。他所说的,都恰到好处,这样,他才成为圣人。    夫子的学说,可以照着去做,却不能完全懂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