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考试

高三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考试

ID:34847719

大小:10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12

高三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考试_第1页
高三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考试_第2页
高三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考试_第3页
高三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考试_第4页
高三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命题:康杰中学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1.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这种逐层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A.世袭制度B.宗法

2、制度C.分封制度D.郡县制度2.《吕氏春秋·当务》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子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其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商王为于王位继承发言权很少D.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定3.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

3、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管理家政”。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A.实施行省制度B.废丞相,权分六部C.设立内阁D.增设军机处4.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5.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

4、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高一政治试卷第Ⅱ卷  第10页(共4页)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6.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

5、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郡县制”与“元首制”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7.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A.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B.公元前4世纪

6、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8.古罗马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人的葡萄藤被别人毁坏,但是在诉讼时只能说是“树木”,不能说是“葡萄藤”,这个案例主要反映了罗马公民法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A.充分保护个人财产B.注重形式,缺乏灵活变通C.简洁灵活,实用有效D.注重调解财产和民事纠纷9.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各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其中为14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A.定期召开全体公民大会B.各级官员实行差额选举C.所有

7、公民具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D.集体管理,依法行政10.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标志C.都是资产阶级成果的法律总结D.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立法保障11.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当前,下列主题最适合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A.“巴黎公社”的诞生B.“戊戌政变”内幕C.“台儿庄战役”详情D.“辛亥革命”的情景12.下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的一副讽

8、制慈禧太后的对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必疆无。与对联中“何时再到古长安”和“六十割台湾”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高一政治试卷第Ⅱ卷  第10页(共4页)A.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C.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的签订13.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