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培养及其致病力的初步测定

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培养及其致病力的初步测定

ID:34879795

大小:3.90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3-13

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培养及其致病力的初步测定_第1页
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培养及其致病力的初步测定_第2页
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培养及其致病力的初步测定_第3页
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培养及其致病力的初步测定_第4页
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培养及其致病力的初步测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培养及其致病力的初步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07589:1分类号Q;39.951231020005;密级:公开学号杂I《寺乂#I硕±学位论文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培养及其致病力的初步测定SearaEntomoa化oeneticNematodesandptionandCultivateofpgPreliminarDeterminationofItsPa化ogenicityy#研究生姓卷布卡?欧尔娜导师姓葦及职称龙宣杞研究貢..V合作导师姓名及职称罗明教授学位口类级别理学硕去专业名称微生物学 ̄I■4研究方向生物防治

2、所在学院农学院?新疆乌鲁木齐.二0—五年五月?''?V..V-'^r.V..如.-.*/:..V.^.V乃了...-'-■义^户人.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新疆农业大一学或其他教育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酿时间;

3、年月曰奔夺^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新疆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目P:新疆农业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允许论入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新疆农业大学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巧容。(保密研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究生签名?换瓜翊时间:>信年6月/曰导师签名:时间:>传年^月曰^本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际合作项目(20136013);科技部双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4、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35-37)课题主持人:龙宣杞研究员(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培养及其致病力的初步测定摘要为找到能够有效防治蘑菇蝇的昆虫病原线虫,本研究从新疆伊犁及乌鲁木齐地区采集了500多份土样,从中诱集并分离线虫,并对分离得到的线虫进行筛选,得到一种对果蝇幼虫和黄粉虫幼虫有强致病力的线虫种群(NLK-1)。感染该线虫种群的黄粉虫末龄幼虫和果蝇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2.6%和89.3%,显著高于其他几种昆虫病原线虫种群。通过对七种昆虫病原线虫进行形态分析与描述,并对其侵染期幼虫的几个重要参数进行测量,得出NLK-1线虫与嗜菌异小杆线虫相似;同时,对

5、所获得的昆虫病原线虫种群进行18SrDNA及共生细菌16SrR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进化树比对分析,得出NLK-1线虫与嗜菌异小杆线虫相似。因此可将NLK-1线虫定为嗜菌异小杆线虫NLK-1。测定了NLK-1线虫在不同侵染剂量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黄粉虫末龄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说明,在侵染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线虫侵染剂量的升高,黄粉虫幼虫的死亡率增加;在侵染剂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线虫侵染时间的延长,黄粉虫幼虫的死亡率也增加,其中当线虫剂量为250IJs/mL和400IJs/mL时,黄粉虫幼虫分别在感染线虫后60h和72h全部死亡。不同温度试验结果显示,异小杆线虫NLK-1侵染黄粉虫幼虫的最

6、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在25℃和30℃时线虫的侵染力较高,黄粉虫幼虫死亡率分别在侵染后96h达到85.7%和96.4%,说明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昆虫病原线虫对黄粉虫幼虫的致病力也增强,致病时间也随之缩短。使用三种方法大量繁殖NLK-1品系线虫,结果显示,whitetrap法用黄粉虫作为寄主昆虫,进行5活体繁殖,并用线虫收集盘收集线虫,收获的线虫侵染率为92.6%,产量为2.47×10IJs/g,;液体培养选用TSYS培养基和PSYG培养基在第11-25d内收获线虫,其中,TSYS培养基生产线虫较5多,第17d为收获最佳时间,收获的线虫侵染率为77.8%,产量为1.5

7、2×10IJs/mL;固体海绵TSYS培养基和PSYG培养基在第11-25d内收获线虫,PSYG培养基生产线虫较多,第23d为收获最佳时5间,收获线虫侵染率为81.5%,产量为1.8×10IJS/mL。线虫侵染寄主能力whitetrap法最强,液体繁殖法其次,固体繁殖法略差。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分类鉴定;致病力;大量繁殖ISeparationandcultivateofentomopathogeneticnematodesandPrelim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