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医名家——论便秘及其医案

古今中医名家——论便秘及其医案

ID:34899906

大小:339.0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3-13

古今中医名家——论便秘及其医案_第1页
古今中医名家——论便秘及其医案_第2页
古今中医名家——论便秘及其医案_第3页
古今中医名家——论便秘及其医案_第4页
古今中医名家——论便秘及其医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今中医名家——论便秘及其医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今中医名家论——便秘门及其医案(1)邢公天成 敬录(抄摘)  大便:饮食物经过人体有效的消化、吸收、转输等过程之后而变为糟粕,且有规律有节奏地从肛门排出。也即饮食入胃,经胃气腐熟,脾气运化,以及心气温煦,肺气肃降,肝气疏泄,肾气主持,复经小肠泌清浊等脏腑的共同作用,才能使饮食多余部分下行大肠而为糟粕,以形成大便。临床中通过了解大便的异常与否,可以得知五脏六腑功能是否正常,还可审明病变的轻重,邪气的盛衰,正气恢复等方面情况,因此辨大便病证也是临床辨证别机的主要方面之一,欲明大便病理及病证,当参考以下各项大便异常病证。俞尚德《俞氏中医消化病学》 便秘 P174经

2、常大便燥结难通,3~4天甚至7~8天排便1次,且便出困难者,称为便秘。严格地说,粪便不燥结且无排便艰涩者,虽多日一排便,不能算作便秘。古医书中常称为“秘结”。《济生方》分为五秘,即风秘、气秘、湿秘、寒秘和热秘。李东垣分为热燥、风燥和阳结、阴结。张景岳认为“立名太繁”,主张只分为阴结和阳结两种,他说:“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然以阴、阳大纲命名,则不免过于笼统。便秘虽非大证,有时却令人极感痛苦。至于习惯性便秘,虽认为主要是由于久坐少动,或饮食量少及食物中粗纤维和水分不足,或没有养成按时排便习惯而造成的,但常见有纠正了上述原因

3、之后,而依然便秘的,需要进行治疗。如果在中年以上的人,逐渐发生顽固性便秘,则应警惕结肠癌等器质性病变。由于长期便秘怒挣,还可导致痔疮和脱肛。《素问》有“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大便难”之记载。著者认为,“湿胜则濡泄”,故此“难”字,不应作便秘理解,而是粘滞不畅之意。《素问》对便秘的描述,有“不便”、“不得前后”、“坚干不得出”、“闭不通”等等。便秘的病理生理学现在尚未充分理解。它或许是肠道能动性的最常见的紊乱。在无器质性疾病的单纯性便秘中,可发生结肠的过度节段性收缩,从而延缓粪便的运送。其后更多的水分被吸收,粪便紧缩变硬,结肠膨胀减少,从而减轻对排便的剌激而不

4、排便。有的直肠敏感性明显降低,表现为引起排便紧迫感的容量阈增大。实际情况可能还要复杂得多。有时便秘可能因患者自服轻泻剂而被掩盖。(参见“黄胆”案例)病因病机: 《素问》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热,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丹溪心法》曰:“三焦伏热,则津液中干,此大肠挟热然也;虚人脏冷而血脉结,老人脏寒而气道涩,此大肠之挟冷然也;亦有肠道受风,涸燥秘涩,此证以风气蓄而得之。”便秘的常见病因有肠胃积热、脾胃气虚、血虚津少、肾阳虚衰等。大肠为传导之官,主转输糟粕,更实更虚。若肠中枯燥,不得濡润,则传送不能而发生便秘。尚有“脾约”一证,虽云由于胃强脾弱,津液不得四布

5、,但输于膀胱,以致小便数而大便秘,其实质也是肠道干燥之便秘。由于过分“尊经”,古人对便秘的病因病机,常片面强调肾的作用,如《医学正传》曰:“夫肾主五液,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滋润,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燥结。”《医宗必读》更认为“玩《内经》之言,则知大便秘结,专责之少阴一经。”实未免以偏概全,把而容易束缚临床思路。分型论治: 《圣济总录》曰:“大便秘涩,盖非一证,若风寒壅滞,肠胃干涩,是谓风秘;胃蕴客热,口糜体黄,是谓热秘;下焦虚冷,窘迫后重,是谓冷秘;或因病后重亏津液,或因老弱血气不足,是谓虚秘;或肾虚小水过多,大肠枯竭而多秘者,亡津液也;或胃实燥结,时作寒热者,

6、中有宿食也。治法虽宜和顺阳明,然疏风、散滞、去热、除冷、导引、补虚之法,不可偏废,当审其证以治之。”《万密斋家藏妇科》曰:“产后气虚而不运,故糟粕壅滞而不行;血虚而不润,故沟渎干涩而不流。大便不通,乃虚秘也。”671、胃肠燥热: 主症 大便燥硬如丸,腹部气胀,肛门窘迫而便不易出,常致肛裂渗血。口气重浊,或口舌糜溃,食欲如常,小溲短赤。头晕昏胀,甚则心烦少寐。苔黄燥腻,或舌质淡红,脉象滑实。证候辨析 此类患者,一般形体壮实,积热素盛。或嗜食辛热烈酒,灼伤津液。或由热病之后,热结津伤,大肠燥结,而致便秘。治法 清热润汤。方药:(1)麻仁丸(《伤寒论》):麻仁10g

7、,杏仁10g,芍药10g,大黄6g,厚朴10g,枳实10g。(2)调胃承气汤(《伤寒论》):大黄10g,芒硝10g,甘草6g。(3)更衣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芦荟,朱砂,滴酒为丸。随症加减 肠燥便结者,加瓜蒌仁10g,郁李仁10g,葱白2根。 临证心得 麻仁丸适用于津液不足,肠胃燥热,便秘腹胀而转矢气者;调胃承气汤适用于邪热不清,肠胃伏火,便秘燥实者;更衣丸适用于肝火内热,大便干结,心烦少寐者。凡便结舌糜,加鲜芦根有效。2、脾胃气虚: 主证 便秘不畅,数日一行,临厕努责,肛门作坠,便后似乎便意不尽。或有腹胀,常多屎气,而不臭秽。面白少神,苔薄白,脉软弱。

8、亦可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证候辨析 脾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