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黄酮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刺梨黄酮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ID:34901103

大小:2.25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3-13

刺梨黄酮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_第1页
刺梨黄酮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_第2页
刺梨黄酮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_第3页
刺梨黄酮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_第4页
刺梨黄酮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刺梨黄酮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S789.5学位代码309密级学校代码10298学号3120453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刺梨黄酮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作者:张汇慧专业:森林培育研究方向:森林可食用资源加工与利用指导教师:吴彩娥教授二○一五年六月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

2、担。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丨1年彡月/((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本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见WWW.cnki.net),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孚受相关权益。论文齊级:月至_年_月)(保密的含佐导师签名:Zi曰

3、>^年_^月j曰致谢毕业论文今天能够圆满地完成,这不仅是自己辛勤汗水浇灌的结果,更多的是老师和同学们指点和帮助的结果。所以,我要在这里感谢所有帮助过我、指导过我的老师同学们。首先,我要感谢导师吴彩娥教授,她在学习方面给了我悉心的指导,在生活方面给了我关心教导,在工作方面给了我耐心引导。三年的时光稍纵即逝,而恩师传授给我的知识、做人做事的道理却成为了我前进的引向标,永远激励我奋勇前行。其次,我还要感谢范龚健、李婷婷、应瑞峰、梁有旺、王佳宏、石瑞等老师,在实验遇到难题的时候,他们真诚的态度,慷慨的指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与帮助;他们兢兢业业、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让

4、我找到了坚持做下去的勇气与毅力;他们言语透露的睿智与才情,更激励着我不断学习。再次,我要感谢师姐吴海霞、华菁,同学赵丽婷,师妹吴芳芳、刘龙云、李梦梦,感谢科硕4班所有同学,他们在实验及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了我热心的指导,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了我莫大的关心和帮助。我还要感谢我的的父母和亲朋好友,他们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是我成长的财富。我还要感谢评阅本论文的老师和专家们,他们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辛勤的劳动。最后,向关心我的所有老师、同学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家一切顺利!张汇慧二O一五年六月摘要刺梨(RosaroxburghiiTratt.)为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

5、多分布于海拔1000~1600m的山区和丘陵地带,为云贵高原特有的野生资源,适应性强,易栽种,且刺梨果实中含有大量黄酮、维生素、多糖等药理成分。但目前刺梨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仅限于刺梨果脯、果汁的加工利用,且相关的研究报道不够系统、深入,本文以采自贵州的刺梨果实为原料,研究刺梨黄酮的提取、分离工艺,并对刺梨黄酮进行抗氧化活性跟踪,旨在为刺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1)以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半仿生法,以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刺梨黄酮的提取工艺,探讨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和时间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

6、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15(g∶m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80∶40∶40(min),总黄酮提取量可达27.70mg/g,即刺梨黄酮粗提物质量分数为8.41%。(2)通过比较8种大孔树脂对刺梨黄酮的吸附和解吸能力,确定AB-8大孔树脂为最佳;通过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确定了刺梨黄酮粗提物精制的最佳工艺:柱子规格1.6cm×50cm,填料径高比1∶22.5;吸附质溶剂:水,pH自然;洗脱剂:80%乙醇,pH为6;上样浓度:5mg/mL;上样速度:1.5mL/min;上样量:8.5BV;洗脱速度:1.5mL/min;洗脱量:2.

7、5BV。制得刺梨黄酮精制品的质量分数为37.24%,纯化倍数为4.4倍。(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将刺梨黄酮精制品进一步分离,得到组分Ⅰ、Ⅱ。通过紫外光谱、HPLC和质谱进行初步定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分为黄酮类化合物,且组分Ⅰ为槲皮素,组分Ⅱ为山奈酚。(4)研究刺梨黄酮粗提物、精制品、组分Ⅰ和组分Ⅱ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待测样品的浓度和其抗氧化活性呈现线性关系。4个待测样品中,粗提物-的还原力、总抗氧化能力、对(·OH、·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显著低于其余待测样品(P<0.05);但是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精制品(P<0.05)、组分Ⅰ

8、和组分Ⅱ;4个样品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差异不显著(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