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夫林·沃《一把尘土》中的逃离主题

论伊夫林·沃《一把尘土》中的逃离主题

ID:34967944

大小:2.39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3-15

论伊夫林·沃《一把尘土》中的逃离主题_第1页
论伊夫林·沃《一把尘土》中的逃离主题_第2页
论伊夫林·沃《一把尘土》中的逃离主题_第3页
论伊夫林·沃《一把尘土》中的逃离主题_第4页
论伊夫林·沃《一把尘土》中的逃离主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伊夫林·沃《一把尘土》中的逃离主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号10530学号201230051013分类号I106密级公开硕士学位论文论伊夫林·沃《一把尘土》中的“逃离”主题学位申请人杨尚益指导教师胡强教授学院名称外国语学院学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英语文学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十五日OntheThemeofEscapeinEvelynWaugh’sAHandfulofDustCandidateYangShangyiSupervisorProf.HuQiangCollege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ProgramEnglishLanguageandLiteratureSpecializationB

2、ritishandAmericanLiteratureDegreeMasterofArtsUniversityXiangtanUniversityDateDec.15th,2015湘潭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時别加W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W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斋日期:2015年12月U日3本学位论文版枚使用授权书

3、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W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和去日期:2015年12月15日〇^导师签名:若9攝曰期;又1拌化月>5日摘要伊夫林·沃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讽刺小说家。创作于1934年的《一把尘土》被誉为沃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也是其最成熟的作品。小说以一个贵族家庭的解体为主线,描写

4、了一战后人们在精神上的颓废和信仰上的道德迷失,突出了在这种精神废墟中人们选择逃离的主题。心理抗拒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雷姆提出。在他看来,心理抗拒理论的实质是人们相信对自己的行为拥有控制权。因此,当这种自由受到限制时,人们会潜意识地选择逃离所受到的限制,实现自由的重建。本文从布雷姆的心理抗拒理论出发,结合当时英国社会的特殊历史背景,来探讨小说《一把尘土》中人物的逃离现象。论文选取约翰·比弗、布伦达·拉斯特和托尼·拉斯特三个典型人物,以虚荣、欲望和懦弱三个层面的人性特点为焦点,在“传统”和“道德”的维度下对《一把尘土》中人物的逃离现象进行分析,指出他们各自逃离的原因分

5、别是:在消费社会下人们对身份认同的焦虑,在物欲时代女性对欲望的膨胀和在转型社会中人们对新道德秩序的困惑。论文的导语部分梳理了前人对《一把尘土》的研究成果,简要地介绍了心理抗拒理论,并在对小说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个具体问题:约翰·比弗为何选择与布伦达通奸的方式来获取上流社会的虚幻头衔,借此逃离平庸无名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力量驱使布伦达·拉斯特不顾世俗的眼光追求与比弗的不伦之恋?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托尼·拉斯特是如何困于传统观念与新观念的夹缝之中?又是何种原因促使他逃离当时世俗的社会?正文第一章主要探讨约翰·比弗在虚荣的驱使下产生的逃离心理。出身于城市资产阶

6、级的约翰·比弗一直徘徊于上流社会边缘,强烈的虚荣心使他一直有“贵族情结”。当与布伦达的奸情传开之后,他迅速成为上流社会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正是他逃离平庸无名的生活,获取身份认可的最佳捷径。第二章分析了布伦达·拉斯特在欲望的催化下产生的逃离心态。在约翰·比弗花言巧语的诱导下,布伦达的欲望萌芽,为了逃离灰暗无趣的乡村生活,她不顾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一步步迷失在情感欲望的漩涡里。在与比弗通奸的这段时间里,她的内心从愧疚到冷漠和自私,一直被不断放大的欲望所挟持,最终坠入了精神荒原。第三章主要阐述了托尼·拉斯特在懦弱的隐忍下产生的逃离状态。通过剖析托尼·拉斯特的悲剧生活,他的

7、逃离折射出他懦弱的性格特征。在工业资本主义的影响下,传统的道德体系分崩离析,托尼在传统观念和新观念的夹缝I中痛苦不堪,在社会中难以找到生存的栖息之所,最后选择逃离这个扭曲病态的世俗世界,去寻找被历史掩埋的古城,追寻心灵的港湾。通过对三个典型人物逃离现象的剖析,伊夫林·沃在小说中呈现了人们在转型时期的焦虑情绪和道德困境。在当时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只能寄希望于“逃离”来摆脱困境。但是,三人的逃离都以失败告终。约翰·比弗虽然费尽心机,却依然未能实现自己的“贵族梦”;裹挟在传统观念中的布伦达也未能收获梦寐以求的纯洁爱情;在现代新文明的强势倾轧下,托尼也未能守住贵族在

8、现代社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