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

ID:34977326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5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_第1页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_第2页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_第3页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问题学生”转化措施初探(青阳实验小学旌阳分部杨溢)【摘要】小学是孩子人生的起点,但是小学“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学校和教师。本研究选择了一名具有代表性的小学“问题学生”进行研究,采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等对个案进行全面了解,并针对其存在的基本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最终实现转化。【关键词】:小学“问题学生”个案研究转化策略在很多教育者眼里,“问题学生”不是学习上有问题,就是思想品德有问题,要不然就是心理有问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看不起他们,更不爱去管理他们。著名特级

2、教师于永正说过:“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需要几秒钟。”在班主任工作中,或许都有这样的现象:常常因学生的屡教不改而严加责罚;常常因学生的屡教不会而责其无能;常常因学生的屡教不听而心生厌烦。正是我们有些过激的言行,对“问题学生”的心灵造成创伤,容易让他们产生叛逆心理,致使师生关系一度僵化,德育工作陷入困境。教育的方式多,层次不一,收效也不同。本人认为那种空口说教、不能触及学生灵魂的教育,是收效甚微、短时间有效的教育。只有那种深入人心、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有认识蜕变的教育才是收效颇丰且长时间有效的教育。教育要讲究方法,更要选

3、取恰当的切入点,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个案基本情况:班中有一男生,他的慵懒、“无欲无求”的无谓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经过一个学期的“斗智斗勇”,我惨败于他的“顽强抵抗”,沮丧于他的“与世无争”,排斥于他的小世界之外。每次斗志激昂地进入教室,结果总是灰头土脸地出来。在无奈、无措之余,不服输的倔劲让我静心思考问题所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决定采用暗访的方式去深入了解。观察场景一:课间,大家在走廊上玩耍,可他自己一人,没有自己的“朋友圈”。终感无趣,于是瞬间在人群中快速穿行,开始他的“野蛮举动”。惹来大家的怒骂,他却哈哈

4、大笑。观察场景二:思品课上,让学生介绍自己在班中的好朋友,他很艰难地憋了半天,很大声地说:“我没有朋友!”过后,他故作潇洒地高昂着头。当我鼓励大家和他成为朋友时,看到大家纷纷举手时,我分明瞥见其眼神中流露的震惊。观察场景三:大扫除时,为了避免他在教室中“惹是生非”,我给他安排了打扫办公室的任务。一起的另一个学生也是调皮的,做事虎头蛇尾,而他却依循指导,把窗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在此过程中,他一点也没流露出不耐烦,同时连一个细小的污点都没遗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彻底否定了之前对他存有的“偏见”。试问一个热爱劳动、渴望友谊的同

5、学怎么会没法可治呢?只是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需要更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于是,一场“对症下药”的转化行动正式拉开了序幕。二、教育转化的措施及实施过程1、平等相待,赢得信赖一学年的德育教育,在该生身上的效果微乎其微。软硬兼施都无获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对其失去了信心,包括他的父母。而他也变得也越来越漫不经心,如此恶性循环,再遇到事情,总习惯先发制人责问他;而他“一如既往”地“百般抵赖”,让人失望至极。如果继续使用这样的咆哮的方式肯定是极端的,一旦压制到一定程度后果不堪设想。正所谓“改变从头开始”。通过观察、交谈了解他很孤独,

6、没有朋友。其实,是他的鲁莽让很多同学都避而远之,而自身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对周遭充满敌意,总是怀疑大家是千方百计地要污蔑他,疏远他。为了让德育更有效,首先必须要消除敌意,在平等的环境下进行交流才不会让他“充耳不闻”。我模拟商业合同,拟定了一份“君子协议”,其中规定了我们双方必须履行的义务,如:乙方(教师)不能随意对甲方指手画脚,大声训斥,应尊重甲方(学生)的自尊。看完协议条目,同意后双方签字执行。这种新奇的方式让他惊喜,欣然地保证一定严格执行。这是一种全新的方式,貌似是协议,实则是体现师生平等的“保障”。过后,遇到突发情况,

7、我总是告诫自己冷静下来,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了解事情缘由,提醒、监督,助其纠正。犯了错误进行惩罚,不再怒吼,而是心平气和地和他一起分析利弊得失。现在,他已能够做到不奔跑、坦然承认错误了,这无疑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平等相待中,教师获得了“问题学生”的信任,这为德育开展打开了心门。2、激励教育,重塑自信“问题学生”通常缺乏内在动力,因为他们大多不自信。该生虽然有些霸道,但其实很内向。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他也会非常积极地发言,但回答时却有些含糊不清,支支吾吾。评讲作业时,总是会质疑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问题学生”并不是无欲无求,而

8、是长久以来大家的评价对他产生了压力,不得不怀疑自身的能力。一旦被扣上“无希望”的帽子,那么再有毅力的人也会放弃。班主任作为德育的主要执行者应该首先扫除这横亘其中的障碍,“蹲下身来”倾听、温柔地鼓励会让学生消除紧张、焦躁。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后,教师及时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