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及耗水特征

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及耗水特征

ID:35003035

大小:1.63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3-15

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及耗水特征_第1页
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及耗水特征_第2页
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及耗水特征_第3页
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及耗水特征_第4页
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及耗水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及耗水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密级:学号:2012107031单位代码:10759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及耗水特征学位申请人虎净指导教师危常州教授申请学位门类级别农学硕士学科、专业名称植物营养学研究方向新型肥料与现代施肥技术所在学院农学院中国·新疆·石河子2015年6月DeterminationofnutritionuptakeandwaterconsumptioncharacteristicsofspringwheatunderdripirrigationinnorthernXinjiangADissertationSubmittedt

2、oShihezi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AgricultureByHuJing(PlantNutrition)DissertationSupervisor:Prof.WeiChang-zhouJune,2015摘要目的:研究干旱区滴灌春小麦的各生育期养分吸收规律及耗水规律,为小麦滴灌施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方法:田间小区试验设于2013年至2014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供试土壤质地为中壤土,以新春6号为供试材料。2013年试

3、验设置氮磷钾三因素大田试验(施纯氮0、210、300、390kg/hm2,2,K22P2O50、60、120kg/hm2O0、45、90kg/hm),其中N300kg/hm处理有三种不同的施肥方式(氮肥前置,中期施氮,氮肥后移)。2014年试验设两因素裂区试验主区分为漫灌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副区设三个灌溉水平,分别设为W1,W2,W3(3000,5250,7500m3/hm2)。通过取样测定地上部干物质及养分积累量,测定土壤含水量、根系指标等研究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耗水规律及增产机理。结果:(1)本试验最高产量为7529kg/hm2,此产量下

4、春小麦地上部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为307kg/hm2、60kg/hm2、350kg/hm2。氮肥、磷肥、钾肥肥量利用率分别为46.63%、17.05%、58.62%。(2)滴灌春小麦地上部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氮磷钾养分吸收出现高峰期为出苗后26-57天,即拔节期到抽穗期,这段时期N、P、K吸收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吸收总量66%-79%、62%-69%、66%-70%。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N、P、K养分吸收量增加,吸收速率和最大吸收速率增大,快速吸收起始时间提前,快速吸收持续时间延长。氮肥快速吸收起始时间最早,钾肥次之,磷

5、肥最晚,氮磷钾快速吸收持续时间分别为24d,26d,21d。(3)滴灌成熟期氮,磷,钾积累量分别高出漫灌7%,9%,2%,随灌水量的增加,养分向营养器官特别是茎的分配比例增大,过大时降低了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滴灌方式下在籽粒中氮,磷,钾积累量分别高出漫灌4.66-5.37%,3.81-4.63%,1.02-1.59%,茎的钾素积累低了4.19-4.72%。(4)小麦产量随着氮肥水平增加而增加,但超过最佳量反而对产量有抑制作用。施氮量对小麦穗粒数,穗数,千粒重均有影响,但对穗数影响最显著。在本试验施肥范围内磷钾肥主要影响穗数产生差异,进而影响产量。

6、氮磷钾肥滴灌施入,对作物的产量都有增产效益,不同肥料的增产作用强度为氮肥>磷肥>钾肥。(5)滴灌春小麦全生育期适宜耗水量为548.17mm,漫灌耗水量较滴灌高出3.92-14.06mm,拔节期和抽穗期为小麦需水关键时期。耗水规律为抽穗期>拔节期>扬花期>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苗期,各生育期耗水耗水模系数为7.53%,15.3%,22.11%,9.83%,15.53%,17.45%,8.96%,3.28%。(6)滴灌春小麦根长高于漫灌处理,且滴灌带远行处理高于近行处理。各处理水分适宜时根长达最长,干旱或者过度灌溉均抑制根系生长。不同灌水模

7、式下滴灌处理平均直径低于漫灌处理,且随着灌水量降低,根直径越小。干旱胁迫较过度灌溉有利于植物扩大吸收面积,但适宜水分时根系吸收面积最大。I(7)施肥量低于319kg/hm2,灌溉量低于5587m3/hm2时为春小麦水肥正效应区间,水肥极值(N=319kg/hm2,WD=5587m3/hm2)产量最高,再增加投入量,则会产生负效益。水肥两个因素都呈报酬递减规律,且单位投入量增产效应下降程度:氮肥>灌溉量。N>268kg/hm2,WD>4440m3/hm2为肥料增产效应大于水分增产效应,反之则为水分增产效应大于肥料增产效应。结论:(1)氮磷钾养分吸收

8、出现高峰期为出苗后26-57天,即拔节期到抽穗期。氮肥快速吸收起始时间最早,钾肥次之,磷肥最晚。不同肥料的增产作用强度为氮肥>磷肥>钾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