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家族的研究

西溪家族的研究

ID:35019115

大小:82.41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3-16

西溪家族的研究_第1页
西溪家族的研究_第2页
西溪家族的研究_第3页
西溪家族的研究_第4页
西溪家族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溪家族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溪家族的研究作者:王庆发布时间:2011-11-2515:30:38点击率:1203次   “西溪湿地的保护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也需要以科学研究为支撑”(王国平《西溪隐秀·序言》)。目前,有关西溪湿地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充分,西溪的文化研究同样薄弱。需要集中力量对西溪自然、社会和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在中国历史上,家族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制度十分盛行,且历久不衰。唐宋之际,中国的家族制度大致完成了新旧交替的转型过程,随着魏晋以来旧的世家大族式家族制度的消亡,在宋代形成了一种组织较为松散,延续近千年的家族制度。这一制度历史悠久,去今不远,就历史和现实而言均具有深远影

2、响,西溪一带产生过不少有影响的家族,其中以洪氏家族为代表的西溪家族文化原本就是杭州地域固有的品质文化和精神,是杭州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认真研究,继而,为打造西溪历史文化精品工程,为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服务。    一、西溪家族研究之背景   “西溪”之名最早出现于唐代,南宋《方舆胜览》、《咸淳临安志》、《梦梁录》等文献均有记载。西溪河网港衩繁多,历史上各时期对其指称不一,较难作准确的界定。《咸淳临安志》卷三十六《山川》载:“西溪在武林山以西。”清雍正《西湖志》卷四载:“西溪,在西湖北山之阴,由宝石山背陆行,绕秦亭山,沿山十八里,为宋时辇路,抵留下”,“水道由

3、松木场入古荡,溪流残狭,不容巨舟,自古荡以西,并称西溪。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溆”。康熙《钱塘县志》则将今良渚一带的大雄山、荀山、龙潭等列入西溪范围,而今“西溪”概念指以西溪水网体系为基础的一个地域名称,系指余杭区五常街道直至西湖区北山街道,沿途接闲林港、五常港、蒋村港、紫金港、莲花港等注水,北与余杭塘河相连,构成以沿山河为主干的水网体系及其形成的城市湿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确定的外围保护带范围:国家湿地公园界限以外,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绿化带,北至余杭塘河等区域。周边景观控制范围,主要涉及西湖区留下镇、蒋村街道和余杭区五常街道及

4、闲林镇等湿地水网区域,与历史记载的西溪位置大致吻合。  (一)西溪的形成和兴衰   从现有资料的分析、研究,西溪的形成主要与苕溪有关。西溪有两个源头,一为上埠河,源自闲林镇境的板照山一带的灵项溪。灵项溪与其他溪流在金竹岭、淡竹岭汇为上埠河。上埠河自云栖、桦树、里项、石马等地,与午潮山溪水汇合,又经小和山流入西溪。另一源头为苕溪,其水量远远超过上埠河,应是西溪的主流。   38/38苕溪为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有东、西两源,分别称东苕溪、西苕溪。《大清一统志》载:“苕溪有二溪。一曰东苕,出天目山之阳,东流经杭州府临安、余杭、钱塘县、又东北经湖州府德清县为余不溪,北至湖州府城中,谓之言溪。一曰西苕

5、,出天目山之阴,东北流经孝丰县又北经安吉州,又东经长兴县至湖州府城中。两溪合流由小梅、大钱两湖口入太湖。”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巡抚永德查办余杭南湖后,上奏朝廷:“余杭县居於潜、临安二县之下。於潜天目万山之水,由临安境内分流入余邑之西北二乡,有南苕、中苕、北苕三溪。内南苕水势较大于中、北二苕。南苕即在余杭县城之南北外,中、北二苕在县城东北,相距稍远。其南苕之水上自县西,由临安之度马桥而之余境,东至汤湾渡汇中苕之水,又折而北与北苕会合。中苕自县西临安之质库而来,东山汤湾渡江南苕之水与北苕会合。北苕自县西北从临安之黄渡岭东下,经行钱塘之瓶窑镇,汇南、中两苕之水直趋湖属县德清等,以

6、归震泽湖(即太湖),此苕水之来源去脉也。”《辞海》(1999年版)“苕溪”条注:“在浙江省北部。有东西两源:东苕溪(龙溪)出天目山南,长165公里,流域面积2830平方公里;西苕溪出天目山北,长145公里,流域面积3310平方公里;在湖州附近汇合注入太湖。东苕溪上游建有青山水库、对河口水库,西苕溪上游建有斌石水库、老石坎水库。天目山是浙江省暴雨中心之一,故苕溪流域水量丰富,是太湖主要补给水源。”   而据吴维棠《杭州的几个地理变迁问题》等专著,东苕溪流出山地后,其最早的古河道是从余杭镇附近东下流经平原,经杭州市北郊,在杭州市东郊附近注入杭州湾的,与现在往北流入太湖的流向完全不同。其理由为:

7、   首先,从地形大势看,在杭州的余杭、安溪之间,三面环山,只有东南部是平原,河流可以直达杭州湾。在钱塘江涌潮山现以前和出现的初期,平原上原先的地面高程也是向东降低,则古苕溪流出天目山之后,必然顺势向东汇入杭州湾。其次,从考古发积也就不知仓前以西明显可辨。   依据上述理由,并结合《水经注》等古籍的记载,可以认定,东苕溪现在的河道,是古苕溪经过两次改道后形成的,第一次改道是由钱塘江潮汐作用和苕溪自身冲积作用所致。余杭镇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