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吾儒学思想之研究(繁)

李卓吾儒学思想之研究(繁)

ID:35147322

大小:2.50 MB

页数:197页

时间:2019-03-20

李卓吾儒学思想之研究(繁)_第1页
李卓吾儒学思想之研究(繁)_第2页
李卓吾儒学思想之研究(繁)_第3页
李卓吾儒学思想之研究(繁)_第4页
李卓吾儒学思想之研究(繁)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卓吾儒学思想之研究(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李卓吾儒學思想之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卓吾儒學思想之研究指導教授:戴瑞坤研究生:鄭淑娟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逢甲大學e-Thesys(92學年度)李卓吾儒學思想之研究誌謝生命是一場馬拉松賽,而我正在起點。感謝母校逢甲大學在起點上,悉心的栽培。特別是中研所全體老師的照顧,才有今日的我。學生在此要特別感謝我的論文指導教授戴師瑞坤。還有論文口試老師,劉師榮賢、林師文彬。以及所上老師李師威熊、李師立信、林師聰明、王師偉勇等,諸位老師在為學與作人方面對於學生的指導與照顧。因為有他們的愛,我學習的心,才能更剛強。此外,也要特別感謝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林

2、副所長慶彰,在論文著手的最初,予以學生許多寶貴的意見。也謝謝張師曼娟、陳師卿雲透過網路時時的關懷與鼓勵。除卻對以上師長的致謝外,在此也要特別感謝我的父母親,謝謝他們給予我天地間最寬容、最深切的愛與支持。謝謝我唯一的手足,鄭進成哥哥,感謝他對家人全心全意的照顧,才能讓我無後顧之憂。此外,也要謝謝同學們的全力協助,於我而言是一股重要之力量。特別是金聖容、許雯琪、康婉玲、張振燡、王冠中等同學的幫助,才能讓我平順地走到現在的這個位置。母校東吳的淑蘋學姐,也是我要特別感謝的一位。謝謝她熱心地提供我論文的相關資料及訊息。也謝謝好友林如濱。沒有她的每日一信、每日的關懷,我

3、就不會有向前進步的動力。謝謝她真心誠意的愛,實非我三言兩語能回報。這些年來,我從未忘卻母校東吳大學外雙溪的風,教會我溫柔與謙卑的重要。午夜夢迴,溪城的一切清晰如昨,歷歷在目,特此獻上最深的懷念與謝意。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一定還有疏漏之處。然未盡之處,也依然藏有深濃的感恩。誠摯地感謝所有默默關心我、愛護的人。因為有您們,這篇論文才得以順利完成。最後,我要感謝天地間,老天爺的慈悲之心,賜予我這一切愛與被愛的福份。謹以此文獻給我最親愛的父母親、真心關懷我成長的人,還有闊別十年,近日重逢的兩位姐姐-葉美淑姐姐及張肇玲姐姐,謝謝她們兩位及時的關愛與鼓勵。深深祝福!

4、永遠的逢甲人鄭淑娟謹誌於台中2003.8.30逢甲大學e-Thesys(92學年度)李卓吾儒學思想之研究李卓吾儒學思想之研究論文摘要本論文主要在探討李卓吾自由儒學之理路。並藉由其著作呈現出他思想中貫串儒學的點、線、面,以駁斥一些對他不甚公平之評論。同時,切要地說明李卓吾的儒學思想與傳統之糾葛及其與現代自由思潮的微妙關係,以貫串出其儒學思想之主軸。李卓吾的儒學思想,一般皆謂受陽明心學的影響。但本論文欲表達的是:陽明心學,事實上只是對李卓吾儒學思想的覺醒有決定性的影響。若追求李卓吾儒學思想最初之起點,應該要追溯到孟子的心性思想。透過陽明思想,反推孔孟儒學,可以看

5、出王學所走之路線,其實是儒學的「內聖」之路,它並未脫離孔孟的心性之學。而王門後學泰州學派,所走的徑路,雖與正統儒學有很大的歧異,即走向了所謂的「狂禪」之路,似乎偏離了正統儒家之道。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泰州學派,其實只是比正統儒學更重視百姓日用的問題而已,同時也更能跳脫正統儒學長幼尊卑之框架。另外,就同時代儒者對李卓吾的評論而言,李卓吾的儒學思想,並不似被當權者所抹黑那樣,毫不予儒學留顏面。相反地,他只是透過激進的言行,對抗當權者僵化的儒學思想,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也是引起當權者注意的一種“非常”之手段。但其“非常”之手段,對於正統儒學所造成之傷害,也是我們

6、必須加以探討的部份。李卓吾的言行,並不是純儒的,他的思想因為自身性格及時代背景的關係而受三教的影響。然而,不管其思想受何影響,最基本的底蘊及關懷面,仍是儒學的。李卓吾自由的儒學思想,結合個人性格上追求自由思想的渴望,以及佛家及道家思想的影響,而建構出屬於李卓吾式的自由儒學觀。關鍵字:李卓吾、儒學、三教合一、泰州學派、童心說逢甲大學e-Thesys(92學年度)李卓吾儒學思想之研究目錄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現況⋯⋯⋯⋯⋯⋯⋯⋯⋯⋯⋯⋯⋯⋯⋯⋯⋯⋯⋯⋯⋯⋯1第二節研究範圍及目的⋯⋯⋯⋯⋯⋯⋯⋯⋯⋯⋯⋯⋯⋯⋯⋯

7、⋯⋯3第三節研究內容及方法⋯⋯⋯⋯⋯⋯⋯⋯⋯⋯⋯⋯⋯⋯⋯⋯⋯⋯4第四節預期研究成果及困境⋯⋯⋯⋯⋯⋯⋯⋯⋯⋯⋯⋯⋯⋯⋯⋯⋯⋯9第五節李卓吾的生平、交遊與著作⋯⋯⋯⋯⋯⋯⋯⋯⋯⋯⋯⋯⋯⋯⋯10第二章李卓吾儒學思想之背景⋯⋯⋯⋯⋯⋯⋯⋯⋯⋯⋯⋯⋯⋯⋯⋯⋯⋯13第一節明代之儒學背景⋯⋯⋯⋯⋯⋯⋯⋯⋯⋯⋯⋯⋯⋯⋯⋯⋯⋯13第二節李卓吾儒學思想之承繼⋯⋯⋯⋯⋯⋯⋯⋯⋯⋯⋯⋯⋯⋯⋯⋯19第三節李卓吾儒學思想之開展⋯⋯⋯⋯⋯⋯⋯⋯⋯⋯⋯⋯⋯⋯⋯⋯25第三章李卓吾儒學思想與同時期儒者思想之關係⋯⋯⋯⋯⋯⋯⋯⋯⋯⋯31第一節李卓吾儒學思想與焦竑思想之異同⋯⋯⋯⋯⋯⋯⋯⋯⋯⋯⋯

8、31第二節李卓吾儒學思想與耿定向思想之異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