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病害防治

荔枝病害防治

ID:35152054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0

荔枝病害防治_第1页
荔枝病害防治_第2页
荔枝病害防治_第3页
荔枝病害防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荔枝病害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荔枝病害防治荔枝、龙眼分别是属于无患子科的荔枝属和龙眼属植物,均原产于我国,是我国南方特产名果。荔枝、龙眼的病害种类较多,目前已记载的荔枝病害有49种,龙眼病害有51种。其中以荔枝霜疫霉病、荔枝酸腐病、荔枝和龙眼丛枝病、荔枝炭疽病为较普遍而严重发生的病害。其它次要性病害还有荔枝灰斑病、荔枝溃疡病、荔枝煤烟病、荔枝藻斑病、荔枝苗立枯病、荔枝花而不实、荔枝落果症和荔枝毛毡病等10多种病害。一、荔枝霜疫霉病【分布及危害】本病旧称荔枝霜霉病或荔枝疫病,主要危害荔枝果实,为荔枝发生最普遍而严重的真菌性病害。在我国的广东

2、、广西、福建和均有发生。此病不仅为害近成熟的果实,也可危害叶片、花穗、结果小枝、果柄及幼果。在潮湿条件下,可引起大量落果、烂果,损失率可达30%~80%。在运输销售期间,此病继续发展,严重影响荔枝鲜果的贮运和外销。【症状】主要危害近熟的果实,亦可危害青果、果柄、花穗、结果小枝和叶片。1.果实果实受害,多从果蒂处开始发病,先在果皮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无明显边缘;迅速扩展直至全果变为暗褐色至黑色,果肉糜烂,具有强烈的酒味或酸味,并有褐色汁液流出;在发病中后期病部表面布满白色霜状霉层(孢囊梗及孢子囊)。2.果

3、柄及结果小枝果柄及结果小枝发病产生褐色病斑,病健部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霜状霉层。花穗受害造成花穗变褐色腐烂,病部产生白色霉状物。3.叶片嫩叶受害形成淡黄绿色至褐色不规则斑块,病部正、背面都长有白色霜状霉。老叶发病通常多在中脉处断续变黑,沿中脉出现少量褐斑。【病原】病原为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霜疫霉科、霜疫霉属、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litchiChen]。【传播途径】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病果、病枝及病叶中越冬。次年春末夏初温湿度适宜时即产生孢子囊、由风雨传播到果实、果柄

4、、小枝及叶片上,主要萌发形成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为芽管,侵入后一般经1-3天的潜育期即引起发病,病部产生孢子囊,辗转传播危害。果实在贮运中,由于病果和健果混在一起,可以通过接触传染。【发病条件】1.湿度和温度湿度是影响本病发生流行的最主要因素。在高湿条件下,温度为11~30℃均可侵入,在温度18℃左右只需5分钟便可侵入。病菌侵入后,即使温度适宜(最适宜为22~25℃),而无持续的高湿度,也不能发病。在4~6月间,荔枝从开花至果实成熟,如果4~5天连续阴雨,或久雨不晴的梅雨季节,则发病严重。在一般情况下,枝叶繁

5、茂结果多树,发病较多;枝叶稀疏结果少的树,发病较少。同一株树上,树冠下部隐蔽处的果实发病早而严重;树冠四周比较通风透光处发病迟而轻。果园地势低洼隐蔽,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发病亦较重。2.果实成熟度成熟的果实比未成熟的果实容易发病。3.品种抗病性品种间抗病性无明显差别。一般早、中熟种发病较重,迟熟种发病较轻。迟熟品种在田间表现较抗病,主要原因是结果较晚,此时雨水较少,温度较高,避开了病害的发生季节。【防治措施】1.清洁果园果实采收后,结合修剪,清除树上枯枝和地面的病果、烂果,集中烧毁,然后用1%硫酸铜溶液喷洒树

6、冠下面的土壤。2.加强栽培管理①控制冬梢,增强树势。②短截长花,适当疏花,减少花量。③在果实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可用专用无纺布袋或纸袋套果穗,可显著减轻病害发生。3.控制果园的湿度①新建果园应选择土壤疏松、便于排水和向阳的园地。②现有果园应通过深耕培土和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并搞好果园的排水系统。4/44.化学防治①采收前处理:在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可喷药保护果实。选用40%乙磷铝WP250~3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WP800倍液;25%瑞毒霉WP800倍液;50%安克WP2000倍液;72%克露

7、WP700倍液;80%大生-M45WP1000倍液等,10天/次,连续3~4次。②采收后处理:贮运果实处理:特克多+普力克(1:1)2000倍液浸果10min,沥干后包装。低温(2-5℃)贮运。二、荔枝酸腐病【危害情况】本病为荔枝果实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一般发生在荔枝蝽象危害严重的果实上,在贮运期间也常发生,发病率可达10%。【症状】此病多危害成熟果实,一般常在果蒂开始发病,病部初呈褐色,后逐渐变暗褐色,病部逐渐扩大,最后导致全果腐烂。果肉腐烂酸臭,流出酸水,外壳呈褐色硬化。其上白色霉层。【病原】病原属半知菌亚

8、门、丝孢纲、丝孢目、白地霉菌[GeotrichumcandidumLink.]和节卵孢菌[Oosporasp.],少数为白球拟酵母菌[Orulopsiscandida(Saito)Lodd.]。以上三种真菌均属于土壤习居菌。【侵染循环】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土壤中或其他腐败的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经风雨或由昆虫传播到荔枝的果实上,分生孢子吸水萌发通过伤口侵入果实内,吸收养分,并分泌酶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