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

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

ID:35152649

大小:357.9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20

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_第1页
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_第2页
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_第3页
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_第4页
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市委市政府文件《池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年第3号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的若干意见池发〔2014〕8号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态强省”的战略部署和对我市生态文明建3.基本原则。设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的要求,进一步——规划引领。制定全市主体功能分推进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区规划,按照56个乡镇街道国土功能定设的决定》(池发〔2012〕5号)的贯彻位,划定生态红线和生产空间、生活空间、落实,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推进生态产生态空间界限,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业、生态文化、生态人居、生态保护、生制度,落实用途管制,逐步形

2、成人口、经态管理“五大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现提出如下意见。局。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保护优先。划定自然保护区、自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然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动力,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饮用水源、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区域的目标,按照“全面性划定生态功能区、阶保护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段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重点式利用上线,实行强制性保护。建立资源环推进生态产业发展、深度式开展生态环境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

3、资源和治理、综合性建设生态人居环境、试点式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进行生态资源补偿、分类式考核生态文明——集约开发。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建设”的思路,充分发挥池州生态资源优社会要求,引导人口相对集中分布、经济势和建设实践经验,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相对集中布局。严格管理各类建设空间无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全省全国前序扩张,控制工业建设空间,确保农业生列。产空间,保证生活空间,优化生态空间。2.主要目标。整体设计、分步推进,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完善开发2014年在创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体制政策,合理安排开发时序。机制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到2017年,基本——有偿使用。树立生

4、态产品理念,完成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探索建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管理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五大体系建设创新;到2020年,在全省率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先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生态补偿制度。—2—《池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年第3号市委市政府文件二、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着力形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拓展和提升成结构优化的生态产业发展格局两化融合手段。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机4.科学划定市域功能区。按照“开发制和政策措施,限期淘汰落后生产技术、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的总体布局,工艺、设备、

5、产品,分年度制定淘汰落后细化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把全市56产能计划并分解到各地,建立淘汰落后产个乡、镇、街道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能核查公告制度。发区、禁止开发区,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开7.推进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开展生态发和环境管理政策,形成宜居、宜业、宜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双创”行游的池州特色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空间开动,到2017年前,实现省级(含筹)生态发格局。工业园区创建全覆盖,建设一批国家级循5.大力发展生态产业。鼓励发展生态环经济示范园区。支持江南产业集中区推旅游、生态农林、生态服务、文化产业、进产城一体、整合发展。积极构建循环经节能环保产业,制定落实财政性资金支持

6、、济发展模式,优化整合上下游产业,实现选址供地、政府采购和信贷支持等优惠、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扶持措施。编制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每个县区、开发区明确1个首位产业、2到2017年,在我市重点行业构筑形成链接至3个工业发展重点领域、2个现代服务循环的工业产业体系,到2020年,资源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调整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出率在2012年基础上提高30%以上,主要种植布局,划定永久性、高标准农田保护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90%。区。建立产业布局统筹审查机制,成立市三、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产业布局协调小组,严格执行重点行业能设,着力形

7、成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建设机制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质量安全、生产安8.传承创新地域文化。以建设“世界全等强制性技术标准,凡是不符合准入条佛教文化观光胜地和国际生态休闲城市”件的项目一律不得签约落户。到2017年,为目标,深入挖掘和提炼以“一山(九华基本形成首位产业领衔、主导产业鲜明、山)一园(大愿文化园)”为代表的佛教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文化、以“一村(杏花村)一河(秋浦河)”6.积极引导产业转移转型。制定项目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一湖(升金湖)迁入地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