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题构图由图达意

以题构图由图达意

ID:35153909

大小:10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0

以题构图由图达意_第1页
以题构图由图达意_第2页
以题构图由图达意_第3页
以题构图由图达意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题构图由图达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题构图由图达意——图解高中物理(省现代教育技术课题《校本特色物理习题课研究》研究论文)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曹钱建摘要:高中物理中,无论是纯运动学知识,还是动力学知识,都会涉及多对象,多过程的分析,而利用物理图就可以实现化繁为简的处理。本文就新课程改革后,贯穿高中物理必修内容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相互作用、功能关系、及电磁学知识中的一些典型的物理图的应用,从方法上加以分析提炼,以体现出图解物理的直观与简洁。关键词:化繁为简万能的图方法归纳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中提出的图式,是表象与概念的组合,是形象与抽象的结合。而画图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用眼睛看,用手去画,用脑去思考

2、,实现人与外界的间接的相互作用。得出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相对应的图,是一种概括化的,并从客观世界抽象出典型的物理特征且反映物理规律的图。这种图就是一种物理模型,是形象思维与抽象的产物。学生通过对物理模型的掌握,去同化和顺应头脑中原有的图式,在不断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中,掌握了物理知识,这也是图解物理的心理学依据。进入高中以后,许多学生明显感觉到,相对于初中而言,物理情景更加复杂、更加抽象,物理过程更加繁琐,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更加灵活。使得解决和掌握的难度大大加深,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心理上就有了较大的落差,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在于:与

3、初中相比,高中物理的研究过程,研究对象通常都较多,常涉及多对象、多过程的物理问题的研究,使得学生的理解比较困难。而要实现高中物理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要使学生具有化繁为简的处理能力。掌握这种能力的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工具就是一些“物理图”,包括物理情景展示图、过程分析图、受力分析图、运动分析图等。一,情景展示图,过程分析图可以清楚的展示多对象,多过程之间的联系及区别,使得物理过程、物理情景简单明了。如高一物理中的追及问题,就可以利用物理图展示物体间的位置和位移关系,及相应的运动特征量。例:火车A以速度v1匀速

4、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S处有另一火车B沿同方向以速度v2(对地,且v1>v2)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紧急刹车,火车A做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要使两车不相撞,a1应满足什么条件?分析:根据题目意思画出相应的物理情景图,在图中标出各物体的位置关系,及相应的运动特征量。解法一:设火车的加速度为a0时,经时间t,恰追上而不相碰,则解得即当时,两车不会相撞解法二:画出两列火车的v-t图象,由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要使两车不相撞,则图中画有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S≤S,即:而解得在明确情景图的基础上,如能熟知物理方法,还可以借助物理图像方便快捷的解

5、决相应的物理问题。本题就用了v-t图象的面积的来解决问题。有些物理图象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的值,它常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学习图象时,有意识地利用求面积的方法,计算有关问题,可使有些物理问题的解答变得简便.如v-t图中,图象与t轴所夹的面积代表位移,F-s图象与s轴所夹的面积代表功,F-t图象与t轴所夹的面积代表冲量.s(1/v)图象与1/v轴所夹的面积代表时间等.二,运动分析图,相对于直线运动而言,曲线运动在分析难度上又有所提升,对于平抛(及类平抛)这一典型的曲线运动模型,在高中物理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教学的难点,也是考察的重点。而其处理关键就在于:

6、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其化曲为直(即将平抛分解为水平与竖直的两分运动)后,利用下面的位移关系图与速度关系图,就很容易求解了。例在倾角为θ的斜面顶端A处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小球,落在斜面上的某一点B处,设空气阻力不计,求(1)小球从A运动到B处所需的时间;(2)从抛出开始计时,经过多长时间小球离斜面的距离达到最大?解析:审题明确起点、终点都在斜面上后,就相当于知道了位移的方向,从而构建出位移关系图,并且从图中可知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就等于斜面的倾角θ,结合上图就可直接求出答案了。对于第(2)问,明确小球离斜面最远时,实际速度(即合速度)与斜面平行,从而知道了速度

7、矢量的方向,构建出此时的速度关系图,也就能方便的得出结果了。三,受力分析图,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作出受力分析图,可以简单明了的展示出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受力特点,从而使得解题思路变得清晰。例:如图所示,竖直绝缘墙壁上的Q处有一固定的质点A,在Q的正上方的P点用丝线悬另一质点B,A、B两质点因为带电而相互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由于漏电使A、B两质点的带电荷量逐渐减少,在电荷漏电完之前悬线对悬点P的拉力大小如何变化?解析: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PA=L,PB=l由几何知识知:△APB∽△BDC∵T和T’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T=T’,即拉力不变。本题通过

8、分析可以发现,受力分析是基础,而且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