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土木建工班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广西大学土木建工班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ID:35250445

大小:18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22

广西大学土木建工班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1页
广西大学土木建工班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2页
广西大学土木建工班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3页
广西大学土木建工班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4页
广西大学土木建工班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西大学土木建工班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学院:土木工程建筑学院班级:建工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实习天数:4天实习地点:南宁、昆仑关、伊岭岩2015.3.09目录前言第一章:实习目的与要求第二章:实习内容第三章:实习记录第四章:个人总结一、 实习时间和地点:2014年12月7日:南宁市横县六景2014年12月8日:南宁市武鸣县伊岭岩、途中人工剖面2014年12月9日:南宁市邕宁县昆仑关、宾阳县清平水库二、 实习班级:建工(1)班和(2)班三、 指导老师:金艳丽老师四、 实习目的:通过对南宁市内的六景、伊岭岩、昆仑关、清平水库等地的地质考察,再

2、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了六景泥盆系剖面地层、岩性和古生物;掌握了伊岭岩的成因、地质构造、岩性和一些自然地理概况;以及昆仑关和清平水库的地形、岩性、水文状况等。通过对各地的考察,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各地的地形、岩性等,对以后预防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同时对水库的了解分析,对建库地址的选择条件有了基本的认识,以便以后促进人和自然更和谐的相处。五、 实习工具:铁锤、罗盘、放大镜、扩音喇叭、照相机、地形图、地质图、笔记本六、 实习方法:通过实地观察的形式,听老师、水库内工作人员的的讲解,再

3、经过实际的考察,利用野外实习工具,如铁锤、罗盘等,从地形、岩性、古生物等方面入手,同时结合课文知识,分析六景、伊岭岩、昆仑关、清平水库等的现实状况,对这些地方有了更广泛范围的了解和认识。七、 实习意义:通过野外实习,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理解,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应用和记忆,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意义。另外,培养了野外实习方法和技能,学会了一定的观察要领和细节,以及提高分析周围自然环境形成原因和过程、各种地质地貌现象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考察地理和各种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和热情,还有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热

4、爱。在野外实习中,了解和掌握了地表形状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底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对了解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与其防治工作、环境保护和土地开垦、保护生态等有一定的帮助。八、 实习内容:(二)典型喀斯特岩溶洞——伊岭岩伊岭岩位于武鸣县境内,距南宁市郊18公里,因地处伊岭村而得名,又名“敢宫”(壮语),意为宫殿一样美丽的岩洞,并有"地下宫殿"之美称。洞内形似海螺,深45米,面积二万四千多平方米,游程为一千一百多米,共分八个景区,分别为“双狮

5、迎客”、“空中走廊”、“深山密林”、“山乡新貌”、“海滨公园”、“江山多娇”等。每个景区都各有特色、千姿百态,宛如仙境。喀斯特地貌有着各种不同的地貌,如石芽、石沟、石林、峰林、落水洞、漏斗、喀斯特洼地、溶洞、地下河等。伊岭岩是一座喀斯特岩溶洞。伊岭岩的形成原因是:伊岭岩溶洞的初期是地下河。由于地下河水对地下河岩石的破坏,使洞穴扩大,以后地壳抬升,地下水位下降,溶洞干枯(这也是我们在伊岭岩最低曾看不到地下河的的缘故)。雨水沿着水平或者垂直的裂缝渗入到石灰岩中,石灰岩发生溶解,溶有碳酸钙的水长年累月沿着岩顶裂缝渗入洞内,经

6、水分蒸发和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沉积,凝结成洞内各种形状的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花等。(碳酸钙就沉淀,并形成自上而下像悬钟那样的长条形或乳状沉淀物,称为石钟乳(或称钟乳石);当石钟乳下部的水滴到洞底,碳酸钙沉淀则形成竹笋状的突起,称为石笋;当石钟乳和石笋不断发展,最后会连接起来而成为石柱)。并且,有些洞穴形态至今仍然在发。溶洞通常沿着可溶性岩层层面、节理和断裂缝隙发育的,发育成为大厅和廊道两部分,大厅沿着交叉的断层的汇合处发育;廊道沿着单一的断层带发育。同时伊岭岩溶洞是一个多层溶洞,主要分三大层,中间一层最大,每层

7、之间都相通。在伊岭岩洞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这些都是因为碳酸含钙水溶液的溶蚀或者化学沉积形成的。(当地下水充满河道时,通常以溶蚀为主。产生化学沉积的原因是:要是溶洞内碳酸钙的淀积,饱含碳酸氢钙的水溶液沿岩层缝隙渗入洞内,由于压力降低和温度升高,使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部分碳酸钙重新沉淀。)当我们下到最低层时,我们看到了很多类似梯田形状的石埂。水上面漂浮着一层钙膜,那是溶有碳酸钙的水在流动过程中,二氧化碳溢出,碳酸钙在水面形成一层薄膜。老师还给我们介绍说:洞穴内的岩石的岩性

8、主要有页岩、泥岩、细砂岩、粉砂岩,灰岩夹泥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石灰岩等,这些岩石大多是属于中泥盆统郁江组、东岗岭组、上泥盆统的。在这些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和盐岩分布区,喀斯特地貌容易形成,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的地区,岩溶地貌更为发育。(三)小小褶皱第二天,在我们实习回来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工剖面,一个为了采集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