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湫记阅读答案

大龙湫记阅读答案

ID:35266267

大小:12.9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2

大龙湫记阅读答案 _第1页
大龙湫记阅读答案 _第2页
大龙湫记阅读答案 _第3页
大龙湫记阅读答案 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龙湫记阅读答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龙湫记阅读答案内容简介:《大龙湫记》是元代李孝光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两次大龙湫的记游,写出了大瀑布的奇特景色。第一次是水大时,大龙湫声势夺人;第二次是水小时,写了大龙湫乍大乍小的奇观以及周围的秀丽景色。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鲍甥率众登,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

2、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帷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②,

3、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③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注】①摽:把持。②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③暴:施加恶行,欺侮。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访于众僧访:询问B.其始辟者,皆畸人也畸:神奇C.经蒙茸则手披足踏披:拨开D.况小人毒正毒:危害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舆者之诳的一组是()(3分)①故蹊径可寻者希②舆者同声以险远辞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④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

4、死,轻则伤。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④⑥3.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与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B.众僧告诉我,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C.作者一行后来在老僧的带领下找到了瀑布,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

5、易道。D.文章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①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3分)②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4分)③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3分)参考答案:1.D(毒:怨恨)2.C(①众僧所讲事实;③我去探寻的决心;⑥老僧勉励我去探寻。)3.D(在当今流行的原因错,应是在当今不能流行的原因)4.(10分)①暂且前往吧,等到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译对俟即伤字各给1分。俟:等到。即:接近。

6、伤:妨害。)②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译对耀征诳众各给1分。耀:炫耀。征:证实。诳:说谎。众:当众。)③这就是严光、管宁之类的人躲藏起来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而不敢亲身尝试小人的恶毒手段的原因啊!(译对俦所以以身各1分。俦:类。所以:┉┉的原因。以身:亲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