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洞中学七年级历史半期检测题

方洞中学七年级历史半期检测题

ID:35332826

大小:59.1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3

方洞中学七年级历史半期检测题_第1页
方洞中学七年级历史半期检测题_第2页
方洞中学七年级历史半期检测题_第3页
方洞中学七年级历史半期检测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方洞中学七年级历史半期检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方洞中学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题(总分:50分)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5)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A.300万年B.200万年C.170万年D.70〜20万年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会不会说话B.能不能直立行走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工具3.关于山顶洞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山顶洞人尚未进入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B.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C.他们已懂得钻孔和磨制技术D.妇女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4.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A.淮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5.属于战国吋期著名军事家是A.孙武B.孙膑C.阖闾

2、D.商鞅6.最后推翻秦朝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B.项羽领导的起义军C.刘邦领导的起义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7.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屈、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8.青铜文明灿烂的吋期是指我国的A.原始社会后期B.夏、商、西周C.夏朝D.西周9.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三个诸候国A.燕、赵、魏B.韩、赵、魏C.楚、赵、魏D.韩、赵、卫10.标志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是A.葵丘会盟B.城濮Z战C.长平Z战D.桂陵Z战1

3、1•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1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B.民族矛盾尖锐C・秦统治者的暴政D.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13・中国早期国家建立的标志是A.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B.盘庚迁殷C・夏朝的建立D•商朝的建立14.春秋吋期最早成为霸主的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15.西周的众多诸侯产生的方式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奴隶制16

4、・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夏B.商C.周D.秦17.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18.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A.孔子B.董仲舒C.老子D.韩非子19.秦始皇在全国实行郡县制采纳了谁的建议A.李斯B.吕不韦C.韩非D.赵高20.秦始皇的历史活动中最不值得肯定的是A.修豪华的宫殿和陵墓B.修筑万里长城C.焚书坑儒D.把全国划分为36郡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连线

5、题(11分)31・将下列有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1)商齐桓公“有功于民”周晋文公牧野之战齐李冰尊王攘夷晋汤城濮大捷秦武王都江堰(2)公元前2070年秦孝公秦统一六国公元前1046年项羽夏朝建立公元前356年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公元前221年武王巨鹿之战公元前209年禹商鞅变法公元前207年三、填空并冋答问题(19分)嬴政西周建立(1)填出下列诸侯国名称①②③④(2)填出两次重要战役的地名⑤⑥(3)这一时期,七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当时各国采取的“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政策被称为“而③这个国家采取的“事一强以攻众弱”的政策历史上称“o(4)③国的国君深感落后就要挨打,于是决心改革内政,变

6、法图强,因此在③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变法叫“”。你怎么评价这次变法。(3分)(5)公元坐,③国的国君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建立起专职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请说说这一制度的只要内容。(7分)(6)你认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3分)四、指点江山(10分)32.历史上常常是“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你能根据提示说出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在加强屮央集权方面,秦始皇:汉武帝:(2)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方面,秦始皇:汉武帝:(3)在经济方面秦始皇:汉武帝:(4)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秦始皇实行汉武帝实行(5)在军事方面,秦始皇汉武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