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ID:35383587

大小:54.5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_第1页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_第2页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地理是以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的一门学科,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使地理课成为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态度、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重耍作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教学的侧重点在“学”字上,教育的侧重点在“育”字上,因此,在“育”字上下功夫是渗透德育的立足点,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才能自然、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呢?一、从教材中挖掘德育信息,贯通知识、德育双渠道首先,让学生科学地看世界,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定的教学内容必然蕴含着一定的

2、教育要求,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获得知识目标外,还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如笔者在讲解“地球的形状”这一内容时,知识目标为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学生早已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这一点儿,因此,我只是详细讲解了人类如何艰难曲折地获得了“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最后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如果你开飞机一直飞,会飞到哪里?你是怎样知道地球形状的?假如你是两千年前的人,你怎样知道地球的形状?古人是怎样描绘地球形状的?通过一系列设问,学生既接受了良好的科学史教育,又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二、从国情教育入手,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家乡

3、的热爱、对自然及人文环境热爱的基础上的。在对我国基本地理国情了解的基础上,地理课让学生从了解家乡开始,通过地理图片、图像、视频、文字资料、数据等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如我国的疆域、人口、民族以及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自然环境,土地、水、森林、矿产等方面的自然资源状况,经济与文化等人文方面的现状,各地区的地理差异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了解世界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在看待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上,既不能盲冃怎观,又不能悲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建设祖国

4、的信心和责任感,并将其转化为正确的行为,使学生能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认识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统一起來。教师在讲我国的国情吋,要突出存在的优点,但也不能掩饰缺点。讲优点有利于学生增强口豪感和口信心,但也要防止学生萌发盲冃口满、不求进取的思想。过分夸大缺点,又可能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

5、国心。三、增强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中国旅游业”一节是教材新增加的专题教学内容,是渗透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学探索。旅游业与交通、通讯、建筑、商业、保险业有紧密联系,同时乂可以带动这些行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与外汇收入,是“无烟工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來,旅游业空前繁荣,并成为我国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部门。发展旅游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扶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学生应树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和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念,树立发展与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树立“旅游搭台,经贸唱戏”永续发展的观念,做口觉的环境卫士,增强热

6、爱祖国锦绣河山和革命圣地、热爱历代劳动人民伟大创造的情感。现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明显。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民是如何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发展经济,以及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地理课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价值观。四、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热爱、保护环境的意虽然我国的各项规章制度LI益完善,但是我国公民的法制观念仍然很淡薄,违法违纪、有令不行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土地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牛物资源保护法

7、》等虽然早已公布了,可是滥伐森林、滥垦荒地、滥杀野生动物、滥排污水等违法违纪行为多如牛毛,这是极令人痛心的。因此,笔者在讲授“森林资源”一节时,沉痛地告诉学生,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荒地,黄河沿岸水土流失H益严重,如今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外国地理专家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总之,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内涵极为丰富,上述内容仅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儿粗浅体会,将思想道徳教育寓于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