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浅谈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ID:35384947

大小:57.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浅谈数学史的教育价值_第1页
浅谈数学史的教育价值_第2页
浅谈数学史的教育价值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史的教育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什么是数学史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萌芽、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且各自遵循一定的规律。数学作为一个特定的科学系统,一个整体也完全如此。数学又是一门总结数学发展过程,探究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数学史分为内史和外史两方面。数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其自身内在的固有规律,研究数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各数学学科间的逻辑关系,促进数学不断发展的潜在因素,就是数学内史。而数学的发展必然与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种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与数学学科不可分割。研究数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各个国家、地区对数学的贡

2、献及其相互交流和影响便是数学外史。数学史可以有多种形式,女山按时间分叫“编年史”,按国家地域分叫“国别史”或“地域史”,按数学学科分叫“学科史”,按历史横断面分叫“断代史”。二、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当代著名的科学家,英国的贝尔纳(Bernal)教授指出“我们整个文明就很快地被科学改变着,而且科学正在不断的发展,不象以往那样稳恒不易察觉,而且快速的突飞猛进。有目共睹,在我们这一代的岁月里,文明的结构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而今后逐年中的变化还要逐步加快,要了解这一变化怎样发生,单是知道目前科学的作为还嫌不够,更需了解目前的状

3、况是怎样形成的,科学是怎样受了以往社会逐步变形的影响,以及科学本身又转而如何改造社会的”。这一精辟的结论告诉我们,作为科学史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史,去了解它、认识它是多么的必要和有价值。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数学史有利于激发人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的内动力现在,人人公认数学重要、基本、有用、必修,但又普遍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困难、抽象,这是为什么,其主要原因是把学校数学教育仅仅作为一们技能,一种工具來讲授,即中小学将其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敲门砖、金钥匙,大学只是将其作为一门选修、

4、必修的课程而已。学生问到知识的來源,甚至有的教师竟武断地说:“不要问我为什么,升学考嘛?”他们惜时如金,惟恐占去学生宝贵的“题海战”时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能仅仅满足知识的掌握,更应懂得数学知识发生的全部匹史,发掘与该知识有关的数学史料,介绍给学生,才能在传授知识的技术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内动力,变被动为主动,而且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达到增长学生学识水平的目的。1.了解数学史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中华民族己有五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勤劳智慧

5、的炎黄子孙在各个丈化领域都作出过杰出的贡献。“数学是屮国人民擅长的学科”(华罗庚语),屮国传统数学在世界数学之林屮是最古老挺拔的一支,是与西方数学各自独立发展而又相互影响的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一门具有世界意义的学科。即屮国人民创造了整套有别于西方数学的以机械化算法为基本方法的数学体系和富有实用价值的完整程式,収得过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的数学成就。尤其是宋元时代及其以前的初等数学(现高中课本主要内容),不少是中国数学家的创造发明。过去由于中国落后,数学史由外国人随意撰写,致使许多方面抹杀了屮国传统数学的历史功绩。如“贾

6、宪一一扬辉三角”被说成“帕斯卡三角”,“勾股定理”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刘祖原理”被叫做“卡瓦列里原理”,屮国特有的线性方程组矩阵解法被作为“高斯方法”等等。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就是要把扭曲的历史恢复其本來面目,继承中国传统数学的光荣传统,发扬其风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2.了解数学史探究数学家成材之路,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世界数学史上,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数学家们刻苦求实、坚持真理、不怕挫折和勇于创新的高尚品德和深邃智慧,以及严谨得法的治学方法,值得学习。列

7、宁说过“一种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最宝贵的一部分。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通过数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以数学家为镜,开发智能,树立信心。比如欧拉60多岁双目失明,一场大火又吞没了他的研究成果,他毫不气馁的发誓说“如果命运是块顽石,我就化作大铁锤,将它砸得粉碎!”此后17年,他在黑暗中摸索奋斗,又发表了400多篇论文和多部专著。又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希帕苏斯仅仅因为发现了单位正方形对角线长与边长之比不是整数,违背了毕氏学派的“万物皆数”(即整数是人和物质的各种各样的性质的起因)的教义而被扔进了大海

8、,成了数学史上第一个献身数学真理的数学家。再如,自学成材的华罗庚教授,一生为数学事业耕耘,“勇士死于战场,学者死于讲台”1985年他在日本的讲台上走完了生命的历程。他岀身贫寒,不断进取,造诣高深,学识渊博,他的研究领域如此广阔实属罕见。被数学家P?T?贝特曼评论称“华罗庚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巨人”。这样的事例,在数学史上举不胜举,他们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