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电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特种电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ID:35389142

大小:68.49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24

特种电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1页
特种电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2页
特种电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3页
特种电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4页
特种电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种电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特种电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特种电缆项目背景制造业转移的趋势走向与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甚大。全球范围内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而创新因素是推动制造业大迁移的重要动力。当前,制造业升级和迁移面临的最大现实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普遍认为,全球范围内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第一次在20世纪初,英国将部分"过剩产能"向美国转移;第二次在20世纪50年代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这些战败国转移;第三次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第四次在20世纪80年代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

2、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于是,30多年来中国逐渐成为第三次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特种电缆投资项目。特种电缆被视为我国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包括核电电缆、海底电缆、轨道交通电缆、石油平台电缆、环保电线电缆及新能源电缆等。现阶段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分化严重,普通电线电缆产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高端产品供应不足,仍然对进口有所依赖发展特种电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电线电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其发展受宏观经济状况、国家政策、产业政策走向以及各相关行业发展的影响,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

3、切相关。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经历了爆发性的扩张阶段,使得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整体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衢州某某有限公司。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泓域咨询机构项目战略合作单位:某某集团、某某研究机构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衢州某工业园。(二)项目建设地概况衢州,为浙江省地级市。是一座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一直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地理坐标为位于东经118°01'—119°207,北纬

4、28°14'〜29°30'。总面积8844.6平方公里。衢州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下辖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龙游县、常山县和开化县。衢州旅游资源丰富,有''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之称。境内江郎山、烂柯山、龙游石窟等150多处景点。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十大宜居城市。2013年国家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成为浙江省惟一上榜的地级市。(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衢州某工业园建设。(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32

5、983.15平方米(折合约49.45亩),净用地面积32983.15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49.45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特种电缆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特种电缆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3.98%,建筑容积率1.03,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62%,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5.87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

6、进《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介绍,《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两年以来,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稳定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局面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近年来的良好发展态势,集聚了一批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引领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关键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面临体制机制束缚、融资较难等问题。未来,需要继续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稳增长、稳投资、

7、稳就业的发展重点,并通过加快启动实施一批重大行动举措、全面强化金融支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政策措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三)经济新常态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一方面,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接近极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求生态”“盼环保”的意识深入人心,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群众生活质量,甚至影响人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