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D:35398576

大小:89.2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24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台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范围:人教版必修5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3题。园林与昆曲作为比翼双飞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昆曲艺术都相当集屮地体现岀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这是巧合吗?不是!两者都可以被看作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相互交融、整合结出的果实。去过苏州园林的人不少,但能真正道出其美的人却不多;听说过或看过昆曲的人也不少,但能深刻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不多。在屮国的戏曲舞台上,昆曲是雅得不能再雅的“阳春一白雪

2、”,而昆曲的发祥地,正是在分不清究竟是“城中园”还是“园中城”的苏州。在许多人的眼里,没有园林,苏州,便不是苏州,那么,如果再加上这一句:没有昆曲,苏州也不是苏州,完全应该是成立的。不仅《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昆曲的许多剧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曲,曾经取材于园林,也曾吟唱于园林,与园林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拙政园小的卅六鸳鸯馆,便是园林主人与友人们欣赏并演唱昆曲的地方;而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怡园的藕香榭,也都有演戏的功能。苏州园林,精致雅洁,亭阁居高,绿树葱茏,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文人意识。这种浸透着精神因素的物质景

3、观,是东方审美情趣的凝聚和物化,形成一种品位极高、自成体系的中国园林文化。园林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获得赏心悦冃的审美满足和愉悦的心理效应。春雨冬雪,夏蝉秋虫,在四时不同的园林景观之中,人们会触发许多遐思和联想,兴发许多相聚、雅集等人际活动。因而,伴随着游园而来的许多顺时应景活动,诸如宴月飞觞、迎春赏花,尤其是度曲吟唱之举频频进行。在情景交融之中,最大限度地获得了园林所提供的良辰美景、审美情趣和应时节俗方面的满足。昆曲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必然结合,能使人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净化的双重审美效果。昆曲鼎盛时期也是苏州园林艺术成熟并登峰造极的时期,更

4、是苏州文化艺术和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由此可见,昆曲与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成为园林文化的延续和衍化,使苏州园林从更高层次上发挥了它在审美领域中的多功能作用,变“静态”艺术为动静结合,显示了无限生机和魅力。地方文化艺术的特色总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昆曲和园林,都发轲于具有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昆曲将文学、音乐、歌舞、美术、雕塑、武术乃至杂耍技艺融汇兼容于同一载体,与园林艺术共具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欣赏苏州园林,需要进入一种“虚境”。无比皎洁的月光,在宣纸一般的云墙上,将摇曳的树影筛成动人的水墨,也许就在此时,又添了一

5、声青蛙自荷叶上跳入水中的响动。欣赏园林之境,不是用很细微、很淡然的心态,是无法进入角色的。欣赏昆曲,又何尝不是如此。要知道,昆曲唱演和欣赏的最佳形式,从来就是粉墙花影,笛箫鼓板,三五知己,花前品茗,梅下饮酒,箫竹盈耳,拍曲应和,情兴倍添。昆曲清唱和表演艺术,在它的形成阶段并非剧场艺术,而是园林里的艺术。而要真正品赏园林,又当是蕉窗听雨般的情致,而人文化的蕉窗听雨情致,便是有着同样意味的昆曲了。1.下列对园林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没有昆曲,苏州也不是苏州,昆曲的发祥地,正是在分不清究竟是“城中园”还是“园中城”的苏州。B.卅六鸳莺馆、濯缨水阁与

6、藕香榭,精致雅洁,为昆曲的演唱提供了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的环境。C.昆曲与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苏州园林艺术的登峰造极,使得昆曲艺术也走向艺术的高峰。D.在情景交融中,园林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良辰美景、审美情趣和应时节俗方面的满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阐释苏州园林和昆曲艺术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艺术特点,是为了展现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B.作者列举《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的例子,印证了昆曲的发祥地正是苏州。C.文章最后阐述了欣赏昆曲和园林都需要进入一种“虚境”,充分展现了昆

7、曲和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的特点。D.文章深入挖掘昆曲和园林的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并追溯到太湖文化的特点,表现了两者的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多人听过昆曲,但能深刻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很少,可看出昆曲佶屈聲牙。B.人们聚集在苏州园林,兴发一些活动,主要是从事昆曲的吟唱。C.昆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只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因而具有幽雅、细腻等艺术风格。D.欣赏昆曲,也要用很细微、很淡然的心态,才能进入角色,进入一种“虚境”。(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