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观沧海)

[知识]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观沧海)

ID:35476119

大小:56.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5

[知识]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观沧海)_第1页
[知识]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观沧海)_第2页
[知识]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观沧海)_第3页
资源描述:

《[知识]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观沧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观沧海)观沧海【年代】:魏晋【作者】:曹操【内容】:东临偈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牛,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本诗选白《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时所作。[偈石]山名。即今河北省昌黎县的偈石山。[沧海]大海。[澹澹(ddndan)]水波动荡的样了。[竦峙(songzhl)]高高耸立。竦,同“耸”,高。峙,立。

2、[萧瑟]风声。[其屮]和下面的“其里”,均指海中。[星汉]天河,银河。[幸其至哉,歌以咏志]这句是合乐演奏时加的,每章节结尾都有,与正文无关。【导读】《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Z事。曹操此篇,《宋书•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o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凹师途中。东汉末年,止当军阀逐鹿中原Z时,居住在

3、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刀至无终,秋七刀遇大水,傍海人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刀,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山题,写了这一冇

4、名的组诗。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廉,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了;“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Z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

5、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杲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示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屮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示,多少骚人墨客因

6、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悄!然而,曹操却能而对萧瑟秋风,极写人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屮,人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板,志在T•里”的“烈士”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屮;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而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U>刀、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

7、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吋露霸气”,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詁。“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

8、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幸共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观沧海》这首诗,从字而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H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一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麻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卅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首诗写秋天的人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