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储层研究进展

开发储层研究进展

ID:35485733

大小:64.7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25

开发储层研究进展_第1页
开发储层研究进展_第2页
开发储层研究进展_第3页
开发储层研究进展_第4页
开发储层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发储层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开发储层研究进展之储层表征与建模储层研究贯穿于一个油气田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从油气勘探到开发中后期,储层的研究每时每刻在进行,随着油藏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油藏勘探开发管理对储层描述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基础资料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应用多学科信息定量研究地下非均质储层显得非常重要。储层表征的规模要求从点规模经历线规模、面规模到最后的体规模,体规模即三维储层地质模型,是油气勘探开发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储层研究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体现。一・概念和意义作为储层表征的最高层次,三维地质模型可对井间储层进行多学科一体化

2、、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的预测。这一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來的。基于计算机存储和显示技术,将储层三维网格化后,对各个网格赋以各自的储层参数值,并按三维空间分布位置存入计算机内,形成三维数据体,这样就可以进行储层的三维显示,可以任意切片(不同层位、不同方向),可以进行各种运算和分析。二.三维网格化对一个给定的储层,按X、Y、Z三个方向划分网格,将储层在三维空间划分为成众多网格,即为三维网格化。三维网格化包括两个部分,即平面网格化和垂向网格化。网格数则根据资料情况而定。对于给定的研究区大

3、小,网格数越多,则模型越细化,模型刻画的就越精致;当数据量太少吋,网格赋值的精度乂会降低,因此网格大小要适中。一般的,在油藏评价阶段井少的条件下,平面网格大小以100mX100m为宜,垂向网格大小为lm即可;在开发早期阶段具备开发井网的情况下,平面网格大小可细化到50mX50m甚至25mX25m,垂向网格大小可细化到0.25m〜0.5m;到开发中后期具备加密井网的情况下,平面网格大小可进一步细化到10mX10m,垂向网格大小可进一步细化到0.2m—下。网格大小的确定还与储层的复杂程度和开发要求有关,对于薄夹

4、层发育的储层,网格应细一些;而和对均质的储层,网格可粗一些。二.表征内容在三维空间内,表征储层沉积相、流动单元、储层参数分布、构型的分布,建立相应的三维分布模型。1•储层沉积相、流动单元、构型模型储层沉积相、构型单元、流动单元等储层属性属于离散变量的范畴。在三维建模前,需要进行属性编码,将某一属性的不同类别编成不同的整数数值。如对于河流相中的河岸、溢流和泛滥平原,分别标码为1、2、3。这样,便可在三维预测的基础上对三维网格进行赋值,形成三维数据体,及网格化的数值模型。2.储层参数模型储层参数在三维空间上的变

5、化和分布即为储层参数模型,包括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和含油(水)饱和度模型等。储层参数属于连续型变量,其数值无需编码,在三维预测的基础上可直接赋值。三.储层地质模型1)按变量类型划分地质变量可分为离散型变量(也称为类型变量)、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储层地质模型包括沉积相模型、储层内部构型模型、流动单元模型、裂缝模型。连续性地质模型包括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含油饱和度模型等。2)按随时间的关系划分储层地质模型按随时间的关系可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静态模型为反映储层原始特征的模型。模型与时间变化过程无关,如沉积

6、相模型、注水开发前的储层参数模型等。动态模型为反映储层性质变化的模型。在注水开发中后期,储层性质发生动态变化,为了体现这种变化,可建立不同含水阶段的地质模型。模型随时间变化过程相关,如注水开发后的渗透率模型、剩余油分布模型等。3)按描述精度划分按照描述模型的精度,可将储层地质模型分为概念模型和实际模型。A.概念模型针对某一沉积类型或成因类型的储层,把它具代表性的储层特征抽象岀来,加以典型化或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即储层地质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并不是一个或一套具体储

7、层的地质模型,而是代表某一地区某一类储层的基本面貌,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与沉积模式类同,但加入了油田开发所需要的地质特征。概念模型必须可用数值來表示地质特征的变化和分布。储层概念模型主要是为了研究开发战略的问题。在开发设计阶段,油田仅有少数大井距探井和评价井的资料,不能详细地描述储层细致的非均质特征,只能依据少量信息,借鉴理论上的沉积模式、成岩模式建立工区储层的概念模型。这种概念模型对开发战略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可避免战略上的失误。如在井距布置方面,席状砂体可采取大井距布井,河道砂体则需小井距,而块状底水油藏

8、则采用水平井效果最好。B•实际模型针对某一具体油田的一个储层,根据实际资料建立的反映储层特征三维变化和分布的地质模型,即为实际储层地质模型。通常意义上的地质建模就是指建立实际地质模型。实际模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实际油藏进行评价和开发管理。根据模型精度,可将实际模型分为静态模型和预测模型。静态模型:在油藏评价阶段和开发早期阶段,由于资料有限而难于刻画储层内部的细节,只是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如是地加以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