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设计]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ID:35493005

大小:57.9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5

[设计]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_第1页
[设计]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_第2页
[设计]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_第3页
[设计]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_第4页
[设计]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_第5页
资源描述:

《[设计]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班级:学号:内容提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粘是当代中国人的共识,但传统文化精华多还是糟粕多及何为精华何为糟粕个人理解又各不相同。那么在我们现代人的眼中,什么是精华和糟粕呢?对于这些精华和糟粕又该怎么做我们呢?关键词:中华文化精华糟粕一、中华文化的概念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

2、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那么,我们就以中华的儒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二、儒家文化的精华与糟粕1、儒家文化的精华(1)修身立德、培养高尚情操、成就理想人格儒家最讲求修身做人之道。修身的目的在于以徳润身、“以美其身”,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就理想人格。个人的修身需要反求诸己,“吾日三省吾身”,“深造之以道而自得”,所以儒家的修身立德之学,也就是所谓的“为己之学”。如孔子讲“修己以敬”、涵养智仁勇“三达德”,孟子讲存心养性、善养浩然之气,《大学》讲“正心诚意”,《屮庸》讲“至诚尽性”,荀子讲“以诚养心、以礼正身”

3、等等,都体现了儒家反求诸己、以德润身的修身为己之学的精义。儒家要求“士志于道”、“居仁由义”,具有博施济众、仁民爱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历史使命感,以经世济民为职志,以担当道义为己任;具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以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大智大勇,为实现社会、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历代志士仁人包括一些近现代革命家都深受儒家人生哲学的影响,吸取并践行了其屮的思想精华,为国家、民族以至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借鉴

4、了儒家“慎独”、“吾FI三省吾身”等修养方法,说明这些方法运用于个人德性修养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我们的干部教育中,儒家人生哲学中的优质资源,经过创造性的转化仍然可以为我所用。(2)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伦理学说。儒家重视“礼”即社会制度建设,但“礼”不只是外在的形式,而是耍以“仁”为内在精神。“仁”是一种本源于孝亲之心的关心人、爱护人、体恤人的感情和态度,在与他人相处时要与人为善、成人Z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是按照“仁”的精神制定一系列社会制度、规范和道德原则,來

5、明分定伦,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比如在家庭中,如能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这个家庭就和睦了。扩大到社会,就是要建立起“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基本伦常秩序,每个人都要按其名分尽到一定的道徳责任,如君有君徳,臣有臣徳,父有父徳,子有了徳,朋友有交友之道。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也有职业道德,如为政者有政德,从商者有商德,教师有师德,医生有医德等等。每个人各守其分,各尽其责,依礼而行,整个社会就能够和谐安定。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儒家最看重的是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6、不如人和”、“众心成城,人和为贵”。“和”是儒家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这种以“仁”为魂、以“礼”为体、以“和”为用的社会伦理学说,虽然有其特定的时代和阶级内涵,但它所体现的道德理性精神,包插善待他人的仁爱精神、尊重秩序的守礼原则、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经过科学阐释和现代转换,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亦能发挥重要的积极意义。2、儒家文化的糟粕(1)“安民”思想儒家思想片面强调人的修身养性,极具欺骗性,而绝口不谈那些不受制约的皇权正是产生腐败和荼毒生灵的根源。其实,真正可以使天下太平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民主的社会制度,不是个人的什么修行。正是与

7、民主制度和对立的专制制度导致了人的堕落、暴君的肆虐、人民的惶惶不可终日、以及对人民创造性的严重压制。儒家思想一直提倡“君权天授”,而不是“君权民授”。为了让人民有个盼头,它告诉人民:如果君土也修身养性,天下就会太平,人民就会幸福。它的目的是麻痹人民,让人民整天做梦,永远期盼出一个修身养性层次极高的“明君”,却不让人民直接参政、不让人民选择心目中最佳的君王人选。可是中国历史上出过儿个明君呢?确切地说:一个也没有!但是人民就这样在儒家思想麻醉之下期盼“明君”期盼了几千年。儒家思想是中国最成功的精神鸦片。专制制度不但充分利用儒家思想,还篡改

8、歪曲儒家的部分论述来为其服务。对于帝王而言,任何有利于集权统治的思想都是求之不得的。既然儒家思想有浓重的奴才意识,历代帝王崇尚儒学也就顺理成章了。总而言之。被儒家思想深重毒害的中国,社会在形式上虽然也批判过儒家思想,但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