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传播的哲学基础论证

政治传播的哲学基础论证

ID:35510549

大小:74.6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3-25

政治传播的哲学基础论证_第1页
政治传播的哲学基础论证_第2页
政治传播的哲学基础论证_第3页
政治传播的哲学基础论证_第4页
政治传播的哲学基础论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治传播的哲学基础论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政治传播的哲学基础论证ThePhilosophicalFoundationofPoliticalCommunication作者:晏辉作者简介:晏辉,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暨哲学学院、伦理学与道徳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5原文出处:《学术研究》(广州)2017年第201712期第31-39页内容提要:政治传播在政治哲学研究中似乎属于末端问题,但却是直接而向生活的问题。对政治传播进行哲学基础论证,乃是政治哲学题中应有之义。而这种哲学基础论证内在地含有四个维度:本体论问题维度,是对政治传播之何以可能的根据的追问;认识论维度,即如何认识权力、政治和政治传播;价值论

2、问题,它着眼于政治传播的效用,更执着于为政治传播进行正当性基础建基;实践论维度,探寻不同历史场域下的政治传播。与对政治传播的本体、认知、价值和实践相对应,对政治传播的哲学沉思就相应地分为形而上学、意识哲学、价值哲学和实践哲学。由于政治传播是在政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相互构造中完成的,所以关于政治传播之哲学基础的论证,就分为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之交互关系的哲学基础论证,它们共同贯穿着真理与价值的双重逻辑。期刊名称:《新闻与传播》复印期号:2018年06期关键词:政治传播/权力/政治/意志/支配/国家治理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转型期中国伦理基础变迁及其重建研究”(16AZX

3、018)的阶段性成果。〔中图分类号〕D0-02;B0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7)12-0031-09政治传播作为现代传播中的一种形态,除了具备与其他社会传播形态所具有的结构与方式之外,尚有属于其自身的规定性,即它是政治权力的社会表达形式。人们完全可以在传播的途径、内容、手段和方式等诸多方面讨论它与其他传播形式的异同,但哲学把握政治传播的方式却根本不同于传播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它要在〃真"与"值"两个维度上给予政治传播以正确性和正当性证明。政治传播的本体论基础对"始基"或"初始根据〃的设定与承诺,构成了关于本体的沉思,而这个被设定和承诺下来的始基或初

4、始根据就是本体。本体不能被证实但可以被证明;预先承认、承诺,之后再证明。本体是依自身而自存的东西,而他物则是依本体而存在的东西,他物乃是这个本体的显现及其展开,万物依它而存在,源出于它又复归于它。这个因其自身而持存的东西通常不是靠直观把捉的,相反,必须通过设定与承诺来完成,完成这种设走和承诺被称为建基或奠基。为一件事情或一个行为建基,旨在规划或标划出该事物或行为得以持存与展开的初始根据。建基的方式有两种,即系统论奠基和生成论奠基。为一个系统找到一个赖以存续的始基,系统各要素由始基始岀,而又复归于它。生成论奠基则是呈现始基始岀其他要素的原始发生,将这种发生过程呈现于表象中”再现该事物

5、〃是其所是的东西”。如何将这个本体论模型用于政治传播之本体的建基呢?既然本体是始基、初始根据,那么政治传播的初始根据便是那个使政治传播得以可能的初始根据。它有两个根据:一个是事实根据,它回答政治传播是如何可能的问题;另一个是价值根据,它回答何种样式的政治传播才是正当的。在这两个根据中,可能性具有优先地位,人们只能做他可能做的事情,能够做什么是应当做什么的前提。在政治传播中,〃能够"的问题决定于两个要素:意愿与能力。当意愿和能力被规定以后,另一个问题便紧跟而来,这就是〃应当"的问题。所谓〃应当"就是行动涉及正当性基础的问题,人们不会提出超出其能力界限的责任要求,但人们能够做至啲事情却

6、未必是应当做的事情。政治传播在〃能力〃与〃意愿"的意义上,具有典型性,这是由政治传播的性质决定的。这种性质是由其真身规定的,是在与其他传播形式的比较中见岀的。从传播主体看”政治传播的主体是政党或政府;从传播客体看”其所指向的对象是广大民众;从传播的手段看,其所使用的是具有权威性的媒介,如电视、报章杂志、网络;从传播的内容看,是政党或政府给出的观念、政策、制度;从传播的目的看,是影响、引导和支配民众的观念、情感和行动。政治传播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由这种表层结构来分析政治传播的价值与意义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因为物质主义、技术主义的分析模式无法揭示政治传播的真理与价值”让我们回到能力、意愿

7、、意志问题上来,即回复到政治传播的本体上来。首先,政治的真理、政党的意志问题。一个赖以出发的事实是,政党或政府是非人格化的组织,它们不是自在自为的存在物。黑格尔曾指出:〃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是作为显现出来的、自知的实体性意志的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思考自身和知道自身,并完成一切它所知道的,而且只是完成它所知道的。"[1]在黑格尔那里,国家作为伦理精神的现实,作为实现了的伦理精神,乃是一个自在而自为的价值体。那么这个价值体作为国家〃是其所是的东西"到底具有怎样的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