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口耳目(教学设计1)

2口耳目(教学设计1)

ID:35522982

大小:57.4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5

2口耳目(教学设计1)_第1页
2口耳目(教学设计1)_第2页
2口耳目(教学设计1)_第3页
2口耳目(教学设计1)_第4页
资源描述:

《2口耳目(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口耳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2.认识三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3.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难点: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可真不少,还记得这几位老朋友的名字吗?学生认读。(课件岀示生字)鱼飞雨风土云马牛山水下大tn2.现在,识字王国里几位有趣的新“朋友”正等着和大家见面。(课件出示课文1

2、2个生字彩图)二、图文结合,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学生对象形字的特点只须意会即可)2•了解学情:在这些新朋友屮,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如:在前面的课文屮读过;在电视上、书报上、广告上、路牌上见过)3.小结: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识字,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要把这些字记得更牢。三、揭示课题,教学“目”1.出示课题: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带读。2.图字对照,认记“目”字。(1)看图读字。(课件出示“FT插图)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指导学生说完整话,并学习用数量词“一只”。

3、借助拼音认读“目”,并知道“目”是“眼睛”。(2)比形认字。比一比:图画、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象的地方?(教师随学生的发言,相机作简笔画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象形字的演化)(3)识记生字:学生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3•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目”的方法:看图识字一比形认字一识记生字。四、学习生字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11个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五、汇报交流1.各组选择一个字,再派出一个小老师上台教全班小朋友学习这个字。1•台上台下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补充交流。2•小老师没有教的字

4、,教师重点指导。2.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容易忽略的笔画。5•新偏旁“角子头”的教学要随“兔”的教学进行,并拓展:你还认识哪些带有“角子头”的字?6•学生看图说话时,引导他们学习用“一张、一只、一轮、一团、一个、一棵”等数量词。六、巩固生字1.岀示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2•做“开火车”游戏,复习12个生字。七、指导书写“十”1•认识新笔画“竖”。(1)出示“竖”的笔画卡片,介绍笔画名称。(2)教师示范写,并介绍两种写法。悬针竖(像吊着的一根针)垂露竖(尾部像吊着一滴小露珠)(3)学生

5、书空。2.书写“十”。(1)分析笔画。(2)介绍笔顺规则:先横后竖。(3)学生观察课本上的范字。(4)教师范写,并提醒学生:注意两笔的交接处,横笔左右较均匀,竖笔的上部短,下部长。(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评议;继续练写。第二课时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1.用生字卡“给字宝宝戴帽子”。(1)出示12个“字宝宝”和12顶“帽子”(12张制成娃娃状的字卡和张制成帽子状的音节卡片)字卡与音节卡各自打乱顺序排列。(2)指名给“字宝宝”戴“帽子”。(3)开火车认读上述带拼音的生字(以与音节一一对应)。2•猜字谜、编字

6、谜。(1)教师出谜面,学生猜谜底。如: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东边升,西边落。看时圆,写时方。(日)(2)学生围绕本课生字试编字谜让大家猜。3•加一加,变一变。如:“口”加一笔变成什么字?(中、日)加两笔呢?(目、田、口、右)(1)同桌互相考一考。(2)师生互相考一考。二、指导书写“木”、“禾”1•认识新笔画“撇、捺”。(1)出示“撇”的笔画卡片,介绍其笔画名称。(2)教师范写,讲述书写要领。(3)学生书空。(4)同样的方法学习“捺”。2•书写“木、禾”。(1)学生观

7、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示范写。(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4)评议。(5)练写。板书设计:2口耳目shimuhe十教学课件1教学课件2木禾课例视频:相关链接:象形文字又称意音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彖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

8、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拓展提升:读拼音,写笔画。heng()pie()shu()n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