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如何合理避税

论文--如何合理避税

ID:35535569

大小:6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25

论文--如何合理避税_第1页
论文--如何合理避税_第2页
论文--如何合理避税_第3页
论文--如何合理避税_第4页
论文--如何合理避税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如何合理避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合理避税摘要社会主义法制市场经济下,依法纳税是每一个企业的法定义务。同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理利用税法规定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也是企业的重要目标。合理的税务筹划就是企业实现最大化税后利润的手段之一。从纳税筹划的概念出发,阐述纳税筹划的积极意义,分析新旧税法下企业纳税筹划的差异,并就新税法下企业进行合理纳税筹划方式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合理避税,成为了中国企业所要考虑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代的合理避税,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企业应不断加强对税法的学习,增强对企业合理避税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使

2、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税收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一项很大的开支,它不仅涉及企业的利润,而且还和股东的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受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通过合理避税的的方法减轻税收负担,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本企业的税负负担,已成为当前企业所关心的头等大事之一。关键词避税;偷税;漏税II如何合理避税目录摘要Ⅰ一、避税的概况分析1(一)合理避税的内涵1(二)合理避税产生的原因2二、合理避税的特征5(一)合法性5(二)筹划性5(三)目的性5三、合理避税的主要方式6(一)企业选择避税法6(二)转让定价避税法6(三)成本费用避税法7四、合理避税的案例分析8(一)增值税的避税分析8(

3、二)消费税的避税分析8(三)营业税的避税分析8(四)关税的避税分析9五、合理避税应注意的问题10参考文献11致谢12II合理避税一、避税的概况分析税款征收与合理避税,历来是一个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但是较重的税收负担,有时又成为了制约企业向更大规模发展的桎梏,于是,合理避税成为了企业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合理避税,也称为节税或税务筹划,指纳税人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经营结构和交易活动的安排,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以减轻纳税负担,取得正当的税收利益。[1]通俗的讲,合理避税可以认为是纳税人利用某种法律上的漏洞或含糊之处来安排自己的事务,以

4、减少他本应承担的纳税数额。由于它的前提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展开的,因此在税务上不应反对,只能予以保护。(一)合理避税的基本内涵1.避税的定义合理避税,也称为节税或税务筹划,指纳税人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经营结构和交易活动的安排,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以减轻纳税负担,取得正当的税收利益。通俗的讲,合理避税可以认为是纳税人利用某种法律上的漏洞或含糊之处来安排自己的事务,以减少他本应承担的纳税数额。由于它的前提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展开的,因此在税务上不应反对,只能予以保护。同时它也指在尊重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纳税人采取适当的手段对纳税义务的规避,减少税务上的支出。合理避税并不是逃税

5、漏税,它是一种正常合法的活动;合理避税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还需要市场、商务等各个部门的合作,从合同签订、款项收付等各个方面入手。避税是企业在遵守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以对法律和税收的详尽研究为基础,对现有税法规定的不同税率、不同纳税方式的灵活利用,使企业创造的利润有更多的部分合法留归企业。它如同法庭上的辩护律师,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税是合法的,是企业应有的经济权利。必须强调一点:合法规避税收与偷税、漏税以及弄虚作假钻税法空子有质的区别。2.避税与偷税的区别合理避税不同于偷税,避税和偷税,虽然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但二者却有明显区别:(1)合理避税产

6、生的最直接效应是纳税人减轻税收负担12两者的概念不同。避税是指纳税义务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不完善之处,通过对经营及财务活动的人为安排,以达到规避或减轻缴纳税款的目的的行为,其后果是造成国家收入的直接损失,扩大了利用外资的代价,破坏了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使得国家和社会的收入和分配发生扭曲;逃税是指纳税人故意不遵守税法规定,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广义上逃税还包括纳税人因疏忽或过失没有履行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的行为。(2)合理避税产生的第二个效应不仅不会减少国家税收总量适用的法律不同,避税适用涉外经济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后者仅适用国内的税法规范。适用的对象不同,前者针对外商投资、独资、合

7、作等企业、个人;后者仅为国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3)合理避税有助于抑制偷税漏税行为各自行为方式不同。前者是纳税义务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不完善,通过对经营及财务活动的人为安排,以达到规避或减轻纳税的目的的行为;后者则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纳税人,在纳税到期前,有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其他财产及收入的行为,达到逃避纳税的义务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不构成犯罪,情节严重的构成偷税罪,采用暴力等手段拒交税款的可构成抗税罪。(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