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游红色照金有感5篇合集

精选游红色照金有感5篇合集

ID:35552761

大小:57.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3-28

精选游红色照金有感5篇合集_第1页
精选游红色照金有感5篇合集_第2页
精选游红色照金有感5篇合集_第3页
精选游红色照金有感5篇合集_第4页
精选游红色照金有感5篇合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选游红色照金有感5篇合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选游红色照金有感5篇合集身在**的我,对**市照金革命根据地早有所闻,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去参观。今年七一前夕,单位组织对新党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自己作为一名工作人员,随团赴根据地参观,颇受感动。照金是**市耀州区西北部的一个山区小镇,它向东偎依在古同官(今日**)的怀抱,向西与咸阳的淳化、旬邑两县毗邻,向南与耀州小丘镇相连、与三原嵯峨山为邻,向北与宜君县接壤,属陕北桥山山脉的最南端。它四面环山,沟壑纵横,荆棘丛生,林密如海,地势险要。附近的薛家寨海拔1600余米,悬崖峭壁上横贯数处天然岩洞,寨势雄奇,极为壮观,是久负盛名的古战场。传说唐代的薛刚曾在这里屯兵练武,薛家寨也

2、由此得名。驰名全国的佛教圣地大香山寺也在照金辖区。在我党、我军、我国革命战争史上,照金与瑞金并驾齐驱,享有“南有瑞金、北有照金”的盛名。照金之所以出名,并非它的地势险要,而是由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民国早期,照金地区的土地绝大多数被几家大户和大香山寺院占有,无地农民多达60%。在苛捐杂税、兵患匪祸、连年灾荒侵害下,当地群众困苦不堪,他们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这一地理条件和革命形势,为陕甘游击队的活动提供了基础,受到陕西省委的关注。1932年11月,陕甘红军游击队奉省委之命在照金地区集结,同年12月24日,游击队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并

3、在附近一个名为转角镇的地方举行了改编授旗典礼。红二十六军成立后,遵照中央和陕西省委的指示,红军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壮大革命力量、横扫周围的反动民团和敌军据点,逐步创立了以照金薛家寨为中心、横跨耀县(今耀州区)、淳化、旬邑、宜君等四县边界,面积约达五千平方公里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随着根据地的开辟,人民群众踊跃参加游击队,使游击队迅速壮大,中共陕西省委又于1933年3月8日正式成立了中共陕甘边特委。新成立的特委十分重视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逐乡逐村发动群众、培养骨干、发展党员,建立了一批农村党支部和区委等基层组织。后陕甘边特委在照金主持召开了陕甘边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

4、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也相继在这里成立。边区特委、革委会和游击队总指挥部(即党、政、军组织)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在红二十六军的有力配合下,把巩固和扩大照金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心任务,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开展了一系列艰苦而富有成效的斗争。他们按照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颁布的《土地法》,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使广大贫苦农民得到土地,摆脱苛捐杂税的重压;他们摧毁国民党基层政权,建立工农革命政权,领导农民群众横扫反动保甲里政,破除一切反动制度,相继成立了一批区、乡、村革命委员会,颁布革命法令,建立新的秩序;在各区、乡普遍建立农民赤卫军、少年先锋队等群众性武装

5、组织,保卫人民斗争的胜利果食和红色政权,配合开展游击战争,并向红军、游击队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和优秀分子;他们以薛家寨为依托,建立和打造了照金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中心和红军、游击队的后方基地。他们改造山寨、整修岩洞,相继建起红军医院、被服厂、修械所、仓库等后勤单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照金根据地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红二十六军、陕甘边游击队军事斗争的节节胜利,使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同时也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惊恐。国民党当局闻讯后,随即组织大批反动民团、并派遣正规军对照金苏区先后进行了五次大的“围剿”,苏区军民多次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许多革命志

6、士在斗争中先后被敌人残酷杀害,为革命英勇捐躯的在册烈士就有681人。在不屈不挠的斗争中,陕甘边区第三路总指挥部悄然成立,照金苏区的工作开始恢复。随后,刘志丹率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进入照金,消灭敌民团100多人;二十六军三团和骑兵团在耀县、同官、淳化一带的战斗先后击毙敌营长、生擒敌区长、全歼敌两个连,取得了巨大胜利。1935年2月5日,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甘边、陕北两块苏区和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从此,照金苏区成为西北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照金,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中国共

7、产党领导下,由刘志丹、谢子长、李妙斋、习仲勋、王世泰、吴岱峰、汪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开创的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它点燃了西北民主革命的焰火,是西北革命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发祥地,是西北红军成长、壮大的摇篮,是中国革命史诗宏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由于天气等原因,我们这次未能参观处在陡峭大石岩上的薛家寨四个革命旧址,没能亲眼看看当年的红军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后勤单位以及当时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甚为遗憾。通过这次参观,听了讲解员动情的讲解并翻阅了有关史书,我仿佛置身于当年炮火连天的内战年代,仿佛听到照金山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