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六校联考题

高三六校联考题

ID:35567057

大小:76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9

高三六校联考题_第1页
高三六校联考题_第2页
高三六校联考题_第3页
高三六校联考题_第4页
高三六校联考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六校联考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3学年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2013.11)历史试卷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选择题1--30涂在答题卡上,选择题31—35和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以下图片所反映的文明,出现最晚的是:ABCD2.下列希腊文化成就中,不属于古典时代的是:A希罗多德的《历史》B荷马的史诗C柏拉图的《理想国》D雅典的帕特农神庙3.从罗马帝国建立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其时间跨度是:A约500年B约1000年C近1300年D近1500年4.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

2、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5.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逐渐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6.中世纪是黑暗的,但也有光亮。其中,“光亮”之处有:①基督教神学统治②城市的自治③大学的兴起④等级君

3、主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7.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种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阅读右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习惯法不属于成文法...②《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③公民法是罗马法的成熟阶段④罗马法是古罗马帝国时期法律的总称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②8.《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9.“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从中获取的有效信

4、息是A.商代已经出现牛耕B.春秋末期,可能出现牛耕C.春秋末期,可能出现马耕D.春秋末期,铁犁牛耕普遍使用10.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1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12.据《上海博物馆藏战国

5、楚竹书》记载:鲁邦大旱,哀公谓孔子:“子不为我图之?”孔子答曰:“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这一观点的是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13.《后汉书·袁闳传》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引者注),累征聘举召,皆不应。”可见,当时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推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4.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A.注重依法治国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C.皇权不断加强D.宰相掌

6、控了决策权...15.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16.“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7、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17.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A.长安B.北京C.上海D.广州18.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B.废除了海禁政策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