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民法学课件

电大民法学课件

ID:35579387

大小:658.50 KB

页数:223页

时间:2019-03-30

电大民法学课件_第1页
电大民法学课件_第2页
电大民法学课件_第3页
电大民法学课件_第4页
电大民法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大民法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法学砚山县委党校2011年秋第一编总论第一章民法概述第一节民法的概念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社会平等成员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民法这一概念作以下说明:1、民法调整的对象是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2、这种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仅仅限于平等主体之间。二、民法的特征(一)民法是身份平等的阶层的法律。(二)民法为属地法。(三)民法是实证法法律部门。(四)民法为私法。(五)民事责任的同质救济性第二节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一、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二、民法调整人身关系第三节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区别一、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二、民法与行政法三、民法与劳动法四、

2、民法与婚姻法五、民法与商法的关系(1)民商分离;(2)民商合一。第四节民法的渊源一、民法的渊源:1、宪法2、民事法律3、国务院发布的民事法律、决议和命令4、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5、国务院各委、部、局、署、办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6、地方性法规7、国家认可的民事法律第五节民法的适用范围一、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三、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民法基本原则概述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表述民法的基本属性和基本价值、为民法所固有并对民事立法与司法活动具有最高指导意义的标准。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全部民事规范的价值主线和灵魂所在。也就是说

3、,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基本精神与基本价值的体现。二、民法基本原则的作用(一)昭示民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精神目的就是要昭示民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精神,如契约自由、过错责任、所有权绝对、权利本位等均昭示了民法对自然人的尊重和关怀。(二)填补法律漏洞因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及客观情况的难以预见性,任何法律均有许多盲区。法律的基本原则可以对这些盲区进行填补。所以,许多国家正是靠发展和解释基本原则来使自己的法律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三、民法基本原则的性质及界定(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性质民法基本原则具有强制性特征,是民法的强行性规定。所谓强行性规定,是指不能由当事人自由选择而必须无条件地遵循的规定。(二)

4、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民法的基本原则应当有:意思自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私有财产权神圣原则、权利本位原则、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第二节平等原则一、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二、平等原则的具体内容:第一、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平等第二、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的地位第三,民事主体在产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时必须平等协商,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第四、民事权利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任何人因他人的行为使自己的权利遭到侵害,都有权要求他人依民法的规定承担责任。第三节等价有偿原则一、等价有偿原则的基本含义及表现第四节自愿和公平原则一、自愿原则

5、和公平原则的含义第五节诚实信用原则一、对诚实信用原则之含义的界定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而不是定义)关于诚实信用的含义:1、要求当事人言而有信;2、当事人应依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3、当事人应以诚实信用的方式履行义务第六节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原则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的原则具体体现第三章民事权利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要特点:1、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是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的思想意志关系3、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和等价有偿的特点二、民事法律关系分类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

6、必要因素,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民事法律主体、内容和客体的概念第三节民事法律事实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第四节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一、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概念二、民事权利的分类第五节民事权利的保护一、当事人提起的民事诉讼请求有三类:(一)确认之诉(二)给付之诉(三)形成之诉第四章 公民第一节公民的民事法律地位一、公民的概念二、公民的民事法律地位第二节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公民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三、我国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一)资格的平等性(二)范围的广泛性(三)内容的统一性(四)实现的可靠性二、公民

7、民事权利权利能力的开始(一)我国民法确定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二)确认公民出生的条件(三)关于胎儿利益的保护问题三、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死亡就是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终止的唯一法定事由在民法上,死亡分为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第三节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一、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特征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权利主体依自己的意志独立实施法律行为而取得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资格。我国学者对行为能力的概念的界定与德国学者基本相同。行为能力是理性能力的直接体现,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