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5638985

大小:79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4-04

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西名校学术联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二)文科综合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尚书》记载西周“克(能够)明俊(才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分辨彰明)百姓;百姓昭明,协合万邦。”这主要反映了A.分封制的职责和权限B.宗法政治的突出特征C.中央集权的雏形出现D.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解析材料可知,西周“能够明察有才有德之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

2、邦诸侯。”这表明西周重视血缘、宗族关系,反映出宗法政治的突出特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血缘宗法制,并未主要反映分封制;C选项错误,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材料并未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选项错误,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是伴随文化的统一实现的,西周时期并未实现文化的统一。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答案】A【解析】

3、【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汉代前期民间借贷现象普遍,商业活动频繁,-12-这说明当时商业资本较为活跃,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一直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并未被舍弃;C选项错误,汉代商人地位仍然较低,材料并未体现商人的社会地位;D选项错误,长途贩运较为普遍是在唐宋时期,材料并未体现此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欧阳修作《易童子问》,抨击《周易·系辞》;李泰伯和司马光则深讥《孟子》。他们的做法体现了A.儒学正统地位严重动摇B.宋朝的学者有疑古之风C.北宋学人完全否定儒学D.司马光开创编年体史书【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

4、料可知,欧阳修、李泰伯和司马光等人对儒家传统经典提出了抨击和质疑,要求理性地审视经典,说明他们具有疑古之风,因此B选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欧阳修是北宋大儒,李泰伯是南宋名儒,司马光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他们都信奉儒家,并不否定儒学,他们的疑古辨伪之举也没有动摇儒家的正统地位,因此A、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孔子整理的《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并非司马光开创,材料内容与编年体史书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布政使司”、“藩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

5、与财政。明太祖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地方藩王割据势力B.提高地方机构的行政效率C.削弱丞相行政管理职权D.改变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元朝实行中书省制度,集地方军政、财政和民政等大权于一身,权力较大,明太祖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分割地方权力,改变了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因此D选项正确。A-12-选项错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三司的目的是分散地方权力,并非抑制地方藩王的割据势力;B选项错误,分散地方权力不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削弱地方权力,与中央官员丞相

6、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5.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还派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是西方国际法学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国际法》的编译A.推动了晚清政治体制变革B.开启了西方法制中国化的历程C.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D.奠定了政治近代化的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增多,林则徐组织编译《国际法》并将其作为外交斗争的武器,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晚清政治体制改革出现在甲午战后,与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组织编译《国际

7、法》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近代《国际法》被引入中国,不是结合中国国情实现中国化;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林则徐编译《国际法》的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不能为政治近代化奠定理论基础。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6.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历史的词汇,名目繁多,如孙中山的“一次革命”“武昌之役”等。1930年7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据此可知,“辛亥革命”为“人所共知”的原因是A.孙中山的大力提倡B.纪念宣传的制度化C.社会习俗的规范

8、化D.国民大革命的推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930年7-12-月,国民党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