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监测山体滑坡方法的探讨

gps监测山体滑坡方法的探讨

ID:35639336

大小:298.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4-04

gps监测山体滑坡方法的探讨_第1页
gps监测山体滑坡方法的探讨_第2页
gps监测山体滑坡方法的探讨_第3页
gps监测山体滑坡方法的探讨_第4页
gps监测山体滑坡方法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gps监测山体滑坡方法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章绪论1.1全球定位系统概述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新一代的卫星无线导航系统。目前,GPS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测量,车辆导航与控制,大地测量,形变体监测,资源调查,观测地壳运动,将测绘工程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技术层面。GPS主要包括GPS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用户接受部分。1、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控制系统的工作)、地面天线(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卫星注入导航电文)、监测站(数据自动收集中心)和通讯辅助系统(数据传输)组成。2、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3、用户装置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全球定位

2、系统的空间部分使用24颗高度约2.02万千米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21+3颗卫星均为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分布在六个轨道面上(每轨道面四颗),轨道倾角为55度。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四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形(DOP)。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经过20余年的实践证明,GPS系统是一个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多功能系统。GPS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领域、多模式、多用途、多机型的高新技术国际性产业,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1.2GPS

3、定位原理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卫星不断地发送出自己的时间信息和星历参数,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通过计算得到接收器的三维方向和三维位置以及运动信息和时间速度。...例如,假定恒星的离我们的距离为17710米,它是一种高轨道和精确定位观测,这颗恒星以画圆为中心,我们是在球的上面。那么假定为19320米距离的二星级,我们在两球的交叉点附近,现在我们在第三星做精确定位,在20930米的高度,它可以进一步缩小该领域两个位置,但有一点对于所有位置极有可能是空间中的点,因此,我们放弃这个参考点来选择另一点为参考点的位置。如果你想获得更准确的定位,必须进行第四星的测量,从基本的物

4、理概念上看,信号传输时间乘以速度是每个人和恒星的距离,所有测量的虚拟距离。GPS的测量,我们测量的无线信号速度约等于光速,时间极其短,乃至只须0.06秒,测量时间要两个不一样的时钟,星空中的时钟装置来记录广播信号的传输时间,在接收端的另外一个时钟装置,用来记录的是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时间,但是时间是不同步的,假定恒星和接收器同时发出声音传送到我们,我们会听到两个不一样的声音,因为恒星和接收器传来声音的距离不同,所以会有一个延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延长接收机接受时间,然后接收器和恒星的距离是延迟时间*速度,这是GPS定位原理。1.3地质灾害概述近年来,我国经常发生自然

5、山体滑坡事故,对国家和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在2010年8月7日22时许,舟曲县,突降大雨,该县北部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倾泄而下,从北到南部沿江入城,摧毁了房屋,农场和其他基础设施全部淹没,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一个堰塞湖。经过有关部门统计舟曲“8.8”泥石流遇难有1434人之多,共331人失踪,一共2062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病,所造成的经济约有4亿人民币之多。2、2012年10月4日,云南昭通彝良发生山体滑坡,该滑坡体大小约16万立方米,造成约800余人受灾。3、2013年1月11日,云南镇雄发生滑坡灾害事故,从陡峭的山腰,共约210000立方米的滑坡,造

6、成46人死亡和2人受伤。...如今安全是永恒的话题,无论是食品安全,生命安全,公共交通安全,安全都始终处于第一位。频繁发生坍塌等意外事故,不仅是一个技术错误,而且还安全意识崩溃。因此,地质灾害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述,山体滑坡就是之一,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破坏能力强。自2008以来,地震的感觉,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以及由此产生的大规模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地区乃至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安全监测天然滑坡技术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对安全监测技术缺乏系统研究,没有成熟的经验,设计部门的应用,因此,只有低等级保护技术或其他部门实施地方保护的经验,缺乏综合

7、考虑,大的影响。因此,我国都制定了相关规范。《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自2004年3月1日通过第394号法令颁布。其中规定:第五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十四条,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建立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基本建成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

8、应急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