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学研究综述

中国礼学研究综述

ID:35644176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06

中国礼学研究综述_第1页
中国礼学研究综述_第2页
中国礼学研究综述_第3页
中国礼学研究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礼学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礼学研究综述中国礼学研究综述【摘要】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古代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对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探讨礼的起源、擅变与影响,对于当今移风易俗,实现对传统礼俗的因革取舍,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关键词】中国;礼学;研究综述一、研究意义(一)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文化绵延五千年,体系庞大,内涵湛深,它的核心是什么?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把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特质,“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因为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1]7包含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制度和规范,

2、以及与这些制度和规范相适应的系统观念。《左传》:“会朝,礼之经也;礼,政之兴也;政,身之守也。怠礼,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乱也。”可见,礼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不可须臾或离的大经大法。同时,礼也是古人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准则,是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准,是万事之本,《礼记?曲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此外,礼还是君子的立身之本。正是由于礼对古人言行思想的指导,并薪火相传,维系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才使得华夏文明繁荣绵延数千年,中国才会被冠之以礼仪之邦的美誉。(二)礼学思想的现实价值。这些古代礼仪虽然已经

3、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礼的精神、气质、内涵却没有在现代社会中全然消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古人今人都是人,则人生阶段,人生愿望基本想通。皆为礼,则礼类划分,礼义要求不得迥异。”[2]56因而今天研究礼学很有现实意义,对中国古代礼学中蕴含的政治、制度、思想进行研究,对于当今移风易俗,实现对传统礼俗的因革取舍,进而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有所助益。另外,只有真正深入了解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构成和内涵,鉴别其精华与糟粕,才有可能在东西文明对话交流中,虚心而客观地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众家之长,使得中华文明与时俱进,生机勃勃。二、研究现状(一)礼学研究变迁。由于礼无所不包的

4、特性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功能性,它吸引了古往今来大量学者的注意力,历代与之有关的学术成果数量完全可以用汗牛充栋一词形容。先秦至清代关于礼学的研究主要是论经证义。秦汉以降,几乎每一个朝代都要根据夏商周三代传统与礼制实践来制定本朝的礼乐制度,形成礼典以备施行,如《大唐开元礼》、《明集礼》等。如此着力于服务政治统治为目的研究带有强烈的经世致用的色彩,一方面使其在茫茫历史长河中不断更新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得礼学研究在很长时间里陷入僵化。“清代以前,经学的研究始终以名物制度、文字训诂为主流,因此传世者,多为注疏式的考究说明。”[3]11台湾学者林素英的这段话揭示了礼学研究滞后的原因

5、。但值得肯定的是汉至清的学者对作为礼的器物制度和仪式方面的考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古代礼学研究的基本状况。从上世纪初开始,在出土材料和西学范式的影响下,礼学研究开始引入近代人文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得传统礼学研究开始转为现代式研究。然而在五四运动后,伴随着国运式微和全盘西化的呼声,“反对尊孔读经”、“打倒吃人的礼教”成为新潮。礼在反封建潮流中被视为封建余孽,故而治礼者廖若星辰。新中国成立后,礼又被视为封建反动的东西备受冷落。直到改革开放后,礼学才开始受到学者重视并逐渐活跃,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二)研究成果1979年有顾颉刚的《周公制礼的传说和〈周官〉一书的出现》

6、和沈文倬的《略论礼典的实行和〈仪礼〉书本的撰作》问世。师承礼学大师曹元弼的沈文倬兼有传统礼学的深厚造诣和对历史思想制度的敏锐洞察力,其文对先秦礼典的实行情况与《仪礼》的撰作年代等一些争论千年的难题,进行了详密的考订。以上成果的出现,基本上奠定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礼学研究的雏形。20世纪80―90年代较为有代表性的学者论著有何联奎《中国礼俗研究》(1983)、彭林《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1991)、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1992)、邹昌林的《中国古礼研究》(1993)、谢谦的《中国古代宗教与礼乐文化》(1996)、杨华的《先秦礼乐文化》(1997)等。不难看出,

7、学者们试图从礼本身的结构,礼义、礼制、礼仪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在具体研究历代礼仪之际建立完整的中国古代礼制架构,如此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本世纪初礼学研究的兴起打下了良好基础。其中集大成者是沈文倬先生的高足陈戍国,他所著的《中国礼制研究》(2003年)以69万字篇幅对中国古代先秦至明清的吉、凶、军、宾、嘉五礼作了贯通性考察,内容全面,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建立起中国古代礼学学术研究体系所付出的孜孜努力。此外,杨志刚所著《中国礼仪制度研究》(2001),也堪称新世纪礼学研究的鸿篇大作,这部49万字的专著是作者在礼学领域十余年探研的结晶,作者首先对礼的起源、本质、仪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