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级3级部文综试题5

52级3级部文综试题5

ID:35652182

大小:87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4-06

52级3级部文综试题5_第1页
52级3级部文综试题5_第2页
52级3级部文综试题5_第3页
52级3级部文综试题5_第4页
52级3级部文综试题5_第5页
资源描述:

《52级3级部文综试题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五)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2、,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及该地某日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地质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丙、乙、甲B.若在图示地区修建南北向隧道,应选择甲地C.乙地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D.丙地有地下水出露,可建大型水库2.图示时刻A.甲乙两地之间吹西风B.甲地一定为晴朗天气C.乙地昼夜温差小于甲地D.丙地可能有上升气流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生产量。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图,回答3-4题03.导致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因

3、素是A.地形条件B.气候条件C.交通条件D.人口密度4.若要快速获取我国各地农作物的长势状况,宜采用A.遥感技术B.实地普査C.北斗导航D.地理信息系统下图为30°N附近近地面某月气压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回答5-6题。30°60°90°120°1004100099610001004996甲图1●乙●155.图中反映季节与下列叙述相吻合的是A.北京日出东南方B.天山牧民在山麓牧场放牧C.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D.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6.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B.太阳辐射C.地

4、形地势D.大气环流下图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气温、降水量资料图”。读图回答7-8题。丙乙甲东西7.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B.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C.流经山地西岸的洋流为暖流D.该山地东坡出现永久积雪的海拔约为5300米8.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甲地区最可能的自然带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热带雨林带9.今年春节晚会从除夕(2月9日)晚上八点至正月初一凌晨一点,全球各地的众多华人观看了这场文化大餐。下列地区的华人一直在白天观看的是A.芝加

5、哥(42°N,88°W)  B.旧金山(38°N,122°W)C.开普敦(34°S,18°E)  D.莫斯科(55°N,37°E)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右图回答下面10-11题。10.按表中信息,M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种植园农业D.乳畜业11.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A.P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林B.Q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C.M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作程建设D.N地植被类型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为主12.下图是“封”15字的不同写法

6、,甲骨文、金文的封字似植树于土堆之上,其本意为培土植树,又有聚土成坟的意思,引申为堆、冢之义。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赐给臣子就叫做封。据此材料最能印证分封制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A.“封邦建国”B.“建母弟,以藩屏周”C.“授民授疆土”D.“立嫡以长不以贤”13.在分封制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据此分析,分封制的深远意义是A.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基础B.形成了国家整体观念C.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管理D.确立了地方行政区划14.自汉朝“独尊儒术”后了,孟子本应在孔子之后,尽享尊崇。但是孟子却一直得不到统

7、治者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孟子的思想A.代表人民的利益和立场B.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C.批判和否定君主专制D.提出了“仁政”学说15.为避免汉景帝“削藩”时所导致的诸侯王国叛乱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一种高明的法律手段来削弱地方的势力。该手段的高明之处主要在于A.分化瓦解地方势力B.限制诸侯的政治活动C.无情打击地方势力D.采用了和平含蓄的方法分解地方势力16.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便,皆须执论。比来唯觉阿旨顺情,唯唯相尚,虽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

8、职责之一是A.匡扶皇帝的过失B.传达、执行皇帝的旨意C.替皇帝草拟政令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17.魏征主张“仁义,理之本也;刑罚,理之末也”,认为如果人们的行为都合乎仁义,那么刑罚就没有用了。但他同时认为刑罚不可少,应起到“定轻重”“正曲直”的作用。可见他A.最先提出“理学”的概念B.坚持“农本商末”的方针C.认为刑罚与仁义道德不相容D.认为儒家与法家思想相辅相成18.史载:清朝徽商吴鹏翔一次过紧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